眾人均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董旻道:“還有一個消息,我提前跟你們說一下,朝廷準備賣關內侯爵,大約要價五百萬錢。”
眾人均是一驚,當今皇上賣官也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之前還在西園公然賣官,官員上任之前也都要交‘導行費’,但現在竟然要公然賣侯爵之位,真讓那些在前方拚死拚活都得到了爵位的將士們心寒呀!
衛瑤略一思慮道:“永初年間,諸羌反叛,十有四年了,用費二百四十億;永和末,又經七年,用八十多億。段穎後來又用了五十四億錢。花了這麼多金錢與時間,還沒有殺盡,而今餘孽不定。皇上這是要效法武帝為打持久戰而準備軍費呀!”
衛仲道聽完,並沒感到有什麼奇怪的,曆朝曆代都做過這些事。西漢,漢文帝時期,為了抵禦匈奴,在北部邊境屯駐很多戍守的士兵,邊境屯糧不足供給。於是招募百姓能納糧給官府或者運送糧食到邊地的封拜爵位,最高的可至大庶長。
漢景帝時,上郡以西發生旱災,又重新修定了賣爵令,降低價格以招徠百姓;遇赦的罪徒犯重罪罰為官作的,能向官府繳納糧食以免除罪過。
漢武帝時期戰爭頻繁,幹脆下詔書,允許百姓出錢買爵和以錢免除禁錮,也可以交錢免除盜財貪贓之罪。又設“賞官”,稱為“武功爵”,第一級為銅錢十七萬枚,以上遞增,共值黃金三十餘萬斤。凡購買武功爵至“千夫”的人,可以優先被任命為官吏。
但讓衛仲道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文、景、武三帝賣官都為世人、史官所推崇,而漢靈帝這麼做卻為世人、史官所唾棄。也許曆史都是勝利者所寫之故吧。
“老將軍正解。”董旻道:“自中平元年黃巾之亂起,皇上已經將府庫之錢,西園廄馬均賜給將士用於平叛。然黃巾之亂剛平西羌叛亂又起。國庫空虛,皇上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呀!”
衛瑤看了一眼衛仲道、衛伯清兩人,問道:“你二人可願意出仕?”
他想間接地幫一下皇上,卻又要為家族的利益爭取到最大化。
衛伯清馬上表示要要家盡孝道,不願出仕。
衛仲道神色一動,卻又很快熄滅心中的熱血,跟衛伯清一樣表示隻願在家盡孝,不願出仕。
董旻也明白衛瑤之意,但見衛仲道兩人都不願出仕,為了不願衛瑤難看,又誇了一下衛仲道兩人乃孝子之類的話。唯衛良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衛仲道。
不過衛瑤最關心的還是西羌的叛亂問題,又在這個問題上跟董旻做了深刻的討論,後來幹脆拿出地圖,進行戰術推演。
“唉”衛瑤著著地圖歎氣道;“想當初,周慎如果能聽從孫堅之言就不會有葵園峽之敗了。”
中平三年,十一月,在夜晚有流星如火,長達十餘丈,照亮邊章營中,驢馬都發出叫聲。羌軍認為這是不祥的預兆,羌人軍心大亂。董卓聽說後大喜,次日,便與右扶風鮑鴻等合並進攻,大破韓遂、邊章軍,斬首數千級。邊章等敗走榆中。
張溫於是派周慎率軍三萬追擊,引軍包圍榆中城。孫堅建議自己率一萬人去劫羌軍糧道。周慎不許。韓遂、邊章分兵駐守葵園峽,反而將周慎軍的糧道截斷。漢軍人人自危,周慎見軍心不穩,便讓部隊丟棄輜重撤走,沿途又因糧草問題劫掠百姓,結果被當地武裝及追兵打得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