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處世課:知足常樂,取舍間把握處世藝術(5)(1 / 3)

每個人都渴望索取,渴望占有,卻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麵——放棄。懂得了放棄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真諦。人生在世,有許多東西是需要不斷放棄的。在仕途中,放棄對權力的追逐,隨遇而安,得到的是寧靜與淡泊;在淘金的過程中,放棄對金錢無止境的掠奪,得到的是安心和快樂。

放棄,傷感但美麗

有目的地放棄已經擁有的,並且平靜地等待失去,是成功必備的心態之一。如果你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上的惡習會阻礙自己成功,你會不會放棄?有時成功不了,放棄反而是另一種收獲。成功的人懂得何時放棄,失敗的人卻剛好相反。

當人們說到放棄,總會覺得有許多不舍,傷感的氣氛便油然而生。我們總是不能夠坦然放棄,不能夠坦然麵對放棄。然而,放棄雖然引人傷感,但是也給人美麗。“送人玫瑰,手留餘香”。放棄並非真的對自己沒有一點好處。它可以鍛煉人的氣度,可以引人更好地看待雲卷雲舒。

放棄是一種坦蕩的心境和大度的氣概。生命裏有很多事情都是不盡如人意的,所以我們在很多時候要去放棄。在我們蹣跚學步時如果沒有放棄爬行,沒有放棄大人的手,說不定我們到現在還不會走路;在我們受到表彰時要放棄我們的驕傲,否則就沒有下次的成功;當我們受到挫折時要去放棄攀比,否則就會活在陰影之中。所以,放棄也是一種美麗,雖然放棄是傷感的、痛苦的,但放棄是讓你告別“心苦”的處方。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候我們要放棄自己不舍得放棄的感情,有時候我們要放棄一些我們不想放棄的事情和不想放棄的東西。如果不放棄,就可能什麼都得不到,所以為了得到更多,就要學會理智地放棄。生活有時會逼迫你,你不得不交出權力、不得不放走機遇,甚至不得不拋下愛情。這時就會生出一種傷感,然而這種傷感並不妨礙你去重新開始,在新的時空內將音樂重聽一遍,將故事再說一遍!因為這是一種自然的告別與放棄,它富有超脫精神,因而傷感而美麗!

其實人生很多時候需要自覺地放棄!世間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對沒有擁有的美好,我們一直在苦苦地向往與追求。為此我們每天都會忙忙碌碌,對身邊的美景視而不見,對可貴的親情無暇顧及,甚至一個完全放鬆的心情,一段無夢的香甜睡眠,可能對許多人都成了一種奢望。其實,沒有誰真的會有那麼忙,缺少的隻是放棄的勇氣和智慧。我們對生活的要求太多,衣食住行玩樂,樣樣都不甘落後,一件一件地負在肩上,墜在心頭,最後反倒體味不到生活的原味了。我們總以為自己是在急匆匆地奔向令人快樂的人生目標,由此而疲憊不堪,身心憔悴。其實,我們隻要放棄一些東西,放慢一下腳步,就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與生活的香甜。

放棄,並不意味著失去,因為隻有放棄才會有另一種獲得。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棄城市的舒適;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兒,就得放棄白皙的膚色;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棄咖啡和可樂;要想有永遠的掌聲,就得放棄眼前的虛榮。

放棄是美麗的,對於一般人而言,達到這種境界似乎很難。現實中要放棄你的至愛的確很難,難到會心痛,難到會滴血……但背著包袱走路會更辛苦!選擇適合的時機有所放棄,是獲得快樂的最好方法。失去不一定要憂傷,反而會成為一種美麗;失去不一定是損失,反倒是一種奉獻。隻要我們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失去也會變得可愛。

有時我們在麵對一些事、一些東西的時候,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斷然放棄。我們都有過某種重要的東西失去的經曆,且大都在心理上投下了陰影。究其原因,就是我們並沒有調整心態去麵對失去,沒有從心理上承認失去,總是沉湎於已經不存在的東西。事實上,與其為失去的而懊惱,不如正視現實,換一個角度想問題:也許你失去的,正是他人應該得到的。這樣我們就會在為失去的東西感到傷心難過的同時,也得到一種解脫,得到一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