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交友課:舍得幫助別人,自然會得到回報(3)(1 / 3)

做到“厚德載物”,需要有寬廣的心胸。很多人卻做不到這一點,以致成不了大事。像《喬家大院》中的崔明十那樣,在競爭中給對手“射暗箭”、“使絆子”。鬥來鬥去,最終受害的還是自己。

“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就成了一條蟲。”這是一句讓每個中國人聽起來都頗感無奈的話。還有人說:“商場如戰場,商場上對手間的競爭,就是你死我活的競爭。”但是喬致庸在與邱家爭這兩個大老粗卻讓人敬佩,他們用寬闊的心胸對待身邊的朋友,甚至是自己昔日的敵人與對手。喬致庸在“高粱霸盤”的商戰中打敗邱家後,采納了孫茂才的建議,並沒有將邱家置於死地,而是大度地回收了部分高粱,給了邱家一條生路。因此,後來喬致庸為朝廷籌措糧草急需資金時,邱家主動拿來大筆銀子,而且不要任何抵押,解了喬致庸的燃眉之急。陳壽亭也是這樣,他在同孫明祖、林祥榮的商戰中本來都能將他們斬草除根,但在關鍵時刻又放他們一馬,把對手變成了朋友和合作者。

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與人交往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些摩擦與不快。每當這個時候,我們麵對問題的態度,就往往體現了一個人的度量和心胸:心胸豁達的人,選擇用一顆寬容之心來包容一切,因而他就會“聚眾朋”;心胸狹窄的人,選擇斤斤計較,那他就會“失眾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是人類性情的空間,這個空間愈廣大,自己的性情愈有轉折的餘地,就愈加不會動肝火、鬧情緒,愈加不會糾纏於無謂的小事。因此,一個寬容的人,到處可以契機應緣,和諧圓滿,微笑著對待人生。

寬容是什麼?寬容並非是不分是非,不講原則,一味盲目地姑息縱容,而是在麵對一些無足掛齒的小事情時,能夠非常瀟灑地揮揮手,讓不快隨風而去。

紀伯倫曾經說過:“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一個道德修養高,並有著遠大抱負的人,一定是一個胸襟寬闊、懂得寬容的人。而那些沒有寬宏大量的氣度,凡事隻知斤斤計較的人,很難成就大事。事實上,人心往往不是靠武力來征服的,而是靠寬容大度征服。

拒絕他人也要給足麵子

拒絕也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不給他人麵子有時候後果是很可怕的。人與人之間與原本沒有那麼多的矛盾糾葛,往往隻是因為有人逞一時之快,說話不考慮後果,隻是片語之詞就傷害了別人的自尊,傷害了別人的麵子,使人下不了台階。不僅因此結下怨恨,日後會因為此事被人反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人生在世,每個人總會有些同窗好友,或同事朋友,相處的日子久了,自然要相互求旁人點什麼。如果我們能辦到的話應盡最大的努力去辦,假若朋友提出的某些要求過分,不是我們個人力所能及的,這就出現了要拒絕他人的問題。

三國時期的關羽被東吳呂蒙所殺,其原因之一就因為關羽傲慢自大,從不把別人放在眼裏,且常常說話輕佻讓別人很沒麵子。劉備借荊州之後一直不肯離去,孫權對此想與蜀國采取和親的方式共同對抗魏國。於是,孫權派出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前來求親。關羽向來瞧不起東吳,一聽此便勃然大怒,說:“我家虎女怎能嫁給犬子!如果不是看在你弟弟的麵子上,立刻把你給斬首。休要多言!”遂派出侍衛將諸葛瑾逐出去,搞得諸葛瑾抱頭鼠竄回去見吳侯了。關羽如此不給使者麵子,連諸葛瑾這樣的謙謙君子也都抱頭鼠竄,可見當時兩國關係到了如何尷尬的地步。之後孫權難消惡氣,奪回荊州,派出將領呂蒙斬殺了關羽。關羽之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的傲慢得罪了不少人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