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求財課:看淡財富,舍得之間成大家(4)(1 / 3)

俄國作家普希金在《漁夫和金魚》中描寫了一個十分貪婪的老太婆,她不斷地提出丈夫滿足不了的要求。無論是金錢、權力、美食、財產等,貪婪之心永遠不會滿足。越是企圖滿足,其胃口亦就越發增大。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之求利,是在情理之中,求不得亦是正常的。但貪婪的膨脹往往因為有了某種機緣,如擁有了某項權力,嚐到了因這種權力帶來的甜頭,就想無本萬利,甚至不斷采用非法手段來達到這些目的。

古時有一則寓言叫“齊人盜金”,說的是齊國有一個非常貪婪的人,一天他路過集市,看見攤子上待出售的黃金,拿起一塊就走,被人捉住後,他說:“吾不見人,徒見金。”這個例子說明貪婪有時候也是專注情緒的一種方式,貪婪的人在獲得他所渴望的權力、金錢和女色時,有一種發狂的快感,在這一刻他是非常專注的,仿佛他正與貪婪的對象融為一體。

“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這一類說法,常被引為貪婪行為的借口,許多人在被法律製裁之後都坦言這種格言是自己貪得無厭行為的初衷,所區別的隻是采用的方式不同而已。隻要存在暴富的可能,就會有人鋌而走險。

每個人的情緒都是一個多維的係統,但是這個係統中的每一維度的決堤都可能使情緒崩潰,貪婪的情緒維度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一旦貪婪的對象成為專注的焦點,原先的多維係統就迅速崩潰了。所謂“唯利是圖”、“見利忘義”,都是指情緒係統的製約機製已經失效的意思。

現實中,由於金錢欲膨脹,因而貪汙、受賄,從而被判刑,被罰沒資產,到頭來要得到的沒有得到,卻又失去了許多。這樣的例子不少,千萬要引以為戒啊。

人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永久地擁有什麼,當你煞費心機地所獲取來的又在自己赤條條地離開了之前交給他人的時候,那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態呢!相反,如果能對我們現有的一切感到滿足,那麼,我們便會灑脫、自得其樂,幸福也在其中。所以有人提出:人生是這樣短暫,我們縱然身在陋巷,也應享受每一刻美好的時光。

欲成大事,忍耐到底

忍耐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積蓄,一種毅力,一種精神。該忍則忍,該讓則讓,這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成功的一個希望。

做人就應該像彈簧,能拉長也能縮短,能忍辱也能負重。人要是缺少這種彈性,就會變得很脆弱,不堪一擊。

俗話說:“心不慌,神不亂。”凡事隻有穩住內心、不慌亂、不顯露出來,才不會給對手可乘之機。而要做到沉得住氣,首先就要有寬闊的胸懷和忍耐的智慧,其次要有一顆自信的心。當時機不成熟時,絕不貿然出手,而是靜待時機來臨再一舉破敵,這樣才能成就大事。

做生意的時機不是你想要就有的,相反,更多的機會是在你準備尚不充分,或者條件不太成熟的時候到來。這時候是耐著性子觀察分析還是貿然出手,可反映出決策者的能力和氣度。

李嘉誠說:局勢如何,應以大勢而定,如自身實力強弱、市場低潮或景氣等,而不能被一時困難所迷惑。在大勢有利於我時,如果實力稍弱,也可一拚;在大勢不利於我時,唯有忍耐才是上策。

先前,和黃洋行總裁祈德尊已開始在騰出的黃埔船塢舊址的地皮上發展地產,按港府條例,如果要將工業用地改為住宅和商業辦公樓用地,就必須補地價。此時正處於香港地產高潮時期,按當時地價計,該用地需要補地價28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