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開單幹後,發家最早的應屬大姑家的大表兄——胡立德,大表兄家,住在聖水河北岸,與聖水村隔河相望。大姑父是聖水河公社人武部長,經常不在家。姑父很早就托關係給大姑買了台縫紉機,在生產隊裏,大姑就每天為大隊裏的村民縫縫補補,隊裏給大姑比較高的工分,家裏有幾畝地,但幾個表兄都一直在念書,家裏農活,在農忙時,基本上都是大姐和二姐去幫忙。
大姑家在我的心理,就是一個桃花源,那裏的土地是沙土地,下雨過後,泥土上的水會很快滲沒,赤腳走在上麵,泥土不會沾腳,而我們村的土地是黃土地,每到下雨,小孩穿著膠靴在雨地裏走時,經常會被泥土黏住膠靴,拔不出來,大姑家的主屋六間,院子靠西邊是南北向的兩間廚房,廚房門口有一顆梧桐樹,在院子的東麵栽了幾顆開著四季花的樹,開著紅色,粉色、紫色的花,我一直不知道那花樹叫什麼名字,在院子南邊是一塊菜地,很大,菜園裏載著梨樹,棗樹,柿子樹,有一個葡萄架,有一片,栽著月季。大姑很會侍弄這塊菜地。在主屋的後邊是一塊連片的竹林,竹子有小茶杯粗,六七米高,讓我想起,蘇軾說的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在我們這北方大多數村莊,冬天看不到綠色,而這一片,確是那麼的特別,那麼充滿生機,讓我常向往,也是我現在一直想實現的居住環境。
胡立德很會捕捉商機,他看到大包幹充分釋放了人的潛能和幹勁,糧食年年豐收,糧食加工將會大有發展,於是他就纏著大姑父去找變電所所長老王——王所長,幫他批台變壓器,大姑父和王所長在文革時是死對頭,王所長比姑父小五歲,那時是革委會主任,是造反派頭子,姑父是保皇派頭子,兩派鬧得很凶,互不相讓。
姑父的脾氣耿直,火爆。有一種不怒自威的威嚴,幾個表兄都怕他。讓他去求老對頭,他覺得臉上抹不開,在大表兄的軟磨硬泡下,第二天上班,姑父還是拿起手搖電話,給王所長打了過去。
電話連續響了多聲,這聲音好像響了一個世紀,那天,姑父打電話時,王所長剛到隔壁辦公室拿份文件,但這“長長”的等待讓姑父滋生怨氣,這老王還是這樣和我過不去,電話也不接。
就在這時,電話那頭響起了聲音。
你好,你找誰,一個中年男子的聲音,很洪亮。
我找王所長。
我就是,你是?
我是胡正清啊!
啊老首長,您好、您好!
我講今天早晨喜鵲在我家門口叫,原來是有喜事。
老首長,難得你還想到我。哪天請你喝一杯,象你老好好學習。
少給我貧嘴,姑父還是話裏不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