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躍龍門(1 / 3)

考取大學著實讓家裏高興了一陣子,但2000多元的學費又難住了父母,母親東借西湊借了1000多元,最後還是少800元沒有著落,不得以,母親去到公社信用社找到她的老朋友邵福陽主任貸了800元錢。生活的艱辛讓我切實感受到貧窮的無奈、有時又是那麼地無助,看著母親十多天的奔波,我很愧疚,也責備自己為什麼不能考的更好點,好的大學那時基本上費用很少,都怪我沒有考好,連累父母受罪。

1990年9月8日是我去大學開學報到的日子,我背了床母親親手縫的新棉被,一個小包裏帶了幾件衣服,那天,父親很早就喊我起來,父親親自坐汽車把我送到農業技術師範學院(簡稱“農師院”),我是第一次出這麼遠的門,看著一路上的風景,也在腦海裏想象著大學的模樣,那將是一個什麼樣神秘的地方,以前經常聽到“大學生是天之驕子”,天之驕子生活和學習的地方應該很美、是擁有很多知識和人才的天堂,我的心早已飛向了靈河灣以外的未知世界。

坐在汽車上東想西看,目光隨著汽車在丘陵間的公路上行駛,眼前的景物時而模糊,時而清晰,中都市離我家不算遠,約有二百多裏路左右,以前這裏出過皇帝,中都市在曆史上直至現在都是相當有名一座城市,翻過一座不高的小山,眼前出現了高矮錯落的樓房,想是中都到了,左手邊是一個二裏路長的院牆,轉過一個十字路口,汽車就進了站,售票員說中都到了,請乘客朋友們下車。

由於不知道往農師院怎麼走,我走到售票員跟前,問了下車後農師院怎麼走。

售票員說:過了馬路你就能看到一個高大的門樓,門樓兩邊是高高的院牆,那裏就是農師院,很好找的。

我說:謝謝您!

我背著棉被,父親拎著包,出了汽車站,眼前是個三岔路口,等綠燈亮了,我和父親通過人行道走到公路對過,我到了中都市空間方位有點轉向,過了路對過實際是往北的方向,但在我的腦海中卻認為那是西,以後大學生活的幾年裏,我都是把南認為是東,把西認為是北,一直迷不過來。過了馬路,我們沿著身邊的院牆往西走了有200多米遠,院牆突然往裏凹了進去,眼前一座高大的門樓呈現在眼前。

左邊院牆上寫校訓“敬業垂範實踐創新”。

右麵牆上寫著校訓釋義:

敬業--以敬治事,以業立身。專心學業,刻苦勤奮。

嚴謹治學,不倦誨人。恪盡職守,樂業奉獻。

垂範--做人的要求,為師的標準。

德學雙高,為人師表。修養身心,砥礪德行。

未來教師,從今做起。兩代師表,互勉共進。

實踐--育人的途徑,辦學的特色。

崇尚真知,不唯書本。勤於動手,精於技能。

知行合一,求實求真。結合實際,學乃有成。

創新--時代的要求,進步的靈魂。

門樓呈長方形,有近4米高,門樓上方黑色行書寫著“中都市農業技術師範學院”,字體是凸出在平麵上,立體感很強,字體蒼勁有力。不知是哪位名家所書寫,和高等學府很相配,字字體現高大上的感覺。

門的左手是門衛室,我走到門衛室問了下新生報到處在哪?

門衛告訴我說:沿著主路往前走,看到紅色的吊腳樓後就能看到新生報到指示牌。

主路有五米多寬,南北向,兩邊植滿鬆柏,間隔著栽了些花樹和造型別致的景觀樹,主路的左手是田徑場,緊挨著是網球和籃球場,靠近院牆是有五六畝地大小的苗圃,院牆的西南角是一排高樓,緊挨高樓,左手是一排紅磚瓦房沿路而建,替代了大門左手邊的院牆,後來才知道,這一排紅磚瓦房是畜牧獸醫係對外營業的獸醫門診室,右手是一個足球場,主路往裏走了約300多米,來到一個花壇處。花壇在十字路的中央,東西向是條水泥路,四米多寬,路兩邊是粗大、枝杈低矮的法國梧桐樹,枝蔓相互交織著,水泥路籠罩在梧桐樹蔭下麵,東西路往西通往農師院的西門,往東通往教學樓片區,花壇裏載了一棵高大的針鬆,花壇內四周栽著紅黃白等各種顏色的花,繞過花壇一座紅色的吊腳樓呈現在眼前,紅樓門口兩邊是宣傳欄。

宣傳欄上有一處貼著農師院簡介:中都市農業技術師範學院自1950年建校以來,學校基礎設施良好,辦學條件優越。占地麵積1200餘畝,建築麵積30多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近60萬冊,生物技術中心、計算中心,建有機電實習基地、種植科技園、食品科技園等20多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有設施先進的體育運動場所及學生活動中心,校園繁花四季,環境幽雅,曾榮獲省校園文化活動優秀單位、院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