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珍視潛在的自我意識(2)(1 / 3)

社會是現實的,就如同厄運連連的公司一般,有些人的生活過程當中哀傷、煩惱接踵而至。任誰也無法了解其中的因由。你可以怨恨人生的不公平,可以自憐自艾;然而,你也可以認真地吸取教訓,伸直腰杆,挺起胸膛,勇敢去麵對個人的抑或是職務上的種種無可避免的問題。這個主導權還是在於自己,重要的是,必須抱持不回避問題的信念。如果舉目所見,自己已深陷於問題的叢林之中,便要鼓足勇氣麵對困難,深思熟慮地籌劃“絕地大反攻”。不然,必會自溺於現狀,終日捶胸頓足,唉聲歎氣,無所事事。

威廉·波裏索說:“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把你的收入拿來算做資本,任何傻子都會這樣做。但真正重要的事是要從你的損失裏獲利,這就需要有才智才行,而這一點也正是一個聰明人和一個傻子之間的區別。”另一位哲人指出:“逆境是人生的寶藏。”稍遇挫折,身處逆境,就一蹶不振、停滯不前的人決不會成功。

人生中有很多障礙或苦難,同時所有的苦難都藏匿著成長和發展的種子。但能夠發現這種子,並好好培養出來的人,往往隻有少數。這些人到底是怎樣的人呢?

第一,決心克服苦難。沒有這種決心的話,不管再怎麼說“苦難才是機會”,也隻會變成以另一種苦難結束的悲劇。

第二,能夠認為苦難才是機會。沒有這種想法,苦難會帶來更多的苦難。

美國的愛荷華州常常發生颶風,在該州的中央大學擔任過校長的犃·拉爾帕司先生,看到一整所大學遭到大風沙侵襲,幾乎快被毀壞。這時他反而想利用這個機會改善校園的環境,那麼他到底是怎樣做的呢?

1930年發生了一次大旱災,含腐蝕性的幹燥的風沙吹遍了整個平原。農場裏的玉米和麥子都死光了,大學校園也受到很大的損害。這所大學的財政本來是依賴附近的農民,但因農民收入較少原本就不勝負荷,加上這次災害,農民的困難可想而知。

但是,拉爾帕司博士(校長)知道:“所有的危機中,都藏匿著解決問題的關鍵。”也就是說他感覺到這次的災難,是一個告訴東部成功的實業家或富豪們有關自己學校的困境的最佳機會。

因此,拉爾帕司博士把東部成功的實業家和富豪召集到一起,講道:“我們過去經常受到農民們的支持,除了他們之外,我們一直沒有向任何人要求幫忙。當農民們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平靜的愛荷華州的城市來接受教育時,他們也感到很高興。他們雖然本身沒有任何責任,可是他們卻一直幫助著我們。你們能不能幫助我們呢!”

這個要求很快獲得反應,東部的有錢人都慷慨地提供援助,後來他們的援助和關心,連續了好幾十年。碰到危機時,一部分人會陷入恐怖狀態,另一部分人反而會利用這個機會,來為自己製造成功。這種差別才是決定是否可以改善人生的決定性的差別。

我們應記住,不管怎樣不利的條件,隻要我們能正確處理的話,都可能把它轉變為有利的條件。

在歡喜狀態時,人們大都不會自我反省,也沒有上進心,也就是說成為忘我的狀態了。相反的,在有苦難或挫折感時,倒經常會有反省和上進心湧出來,因此反而有抓到真正的幸福和歡樂的機會。

那麼,把痛苦變成機會,或者是變成恐慌狀況,這種差別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呢?是由當事人的決心和態度決定的。有一句話說得好:“跌跤之後,不要空手爬起來。”

這種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必須對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和困難有個充分的認識和思想準備。由於人們世界觀的差異,認識水平的不同以及所處的客觀環境的不同,於是形成了獨特的人生之路。但是不管人們的生活道路有何不同,有一點卻是共同的,絕對筆直而又平坦的人生路是不存在的。因為,事物的發展是螺旋式或波浪式的發展過程。所以。人生道路的延伸也是直線和曲線的辯證統一。一個人今天行走在直路上,明天則可能走在彎路上。我們在遇到困難和身處逆境時,不要茫然不知所措、灰心喪氣,也不應因一時的挫折而輕言放棄,應該相信,風浪後將是平靜的海洋、坎坷後麵將是平坦大道。

青年人在其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逆境常見的有: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人際交往的障礙,學習上的困難,情感生活的困擾,競爭的失敗等等,說到底,就是人在這些方麵遭受了挫折。這些無疑成為我們成長過程中的障礙和阻力。既然“人生不順常十之八九”,那麼擺在我們麵前的任務是克服困難,超越逆境,開創人生新天地。正如巴爾紮克所說:“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逆境是人生的寶藏,逆境可以使人奮進,走出迷誤,校正人生;逆境能磨練人的意誌,獲得前進的動力;逆境能使人思考生活,思考人生,升華思想;即將逆境中的壓力、阻力及摧毀力變成人生道路上的推動力。隻有有準備的頭腦,才能挖掘逆境這寶藏。有準備的頭腦和正確的態度就像是探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