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中心論僅僅將它們歸於不同領域,問題中心論將它們考慮為互相幫助的協作者。許多非常敏銳成績卓越的科學家的個人經曆表明,後一種情況較前一種更接近真實,而且很多大科學家本身又是藝術家和哲學家,他們從哲學家那裏獲得的營養絕不低於從自己的科學同行那獲得的營養。
手段中心論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出現一種科學的正統,而且會由此產生一種異端。科學上的問題和疑難幾乎極少可以公式化分類或者歸入係統。過去的問題成了現在的答案,而將來的問題尚未出現。而且,有可能用公式表達過去的方法與技術並將它們分類。
於是,這些公式就被稱作“科學方法的原則”,它們被奉為經典並罩上傳統、忠實和曆史的光環,並且通常具有束縛的作用,而不僅僅具有啟發和幫助的作用。在缺乏創造力、墨守成規和謹小慎微的人手中,這些“原則”實際上就是要求我們隻按照先人解決他們的問題的方法來解決我們今天麵臨的問題。
這種態度對於心理和社會科學特別危險。要做到絕對科學必須遵循如下命令:請采用自然科學和生物科學的技術。
在許多心理學家和社會科學家中間就出現了模仿舊技術的傾向,而不是去發明或創造新技術以滿足客觀現實的需要。於是,他們的發展程度、研究的問題、他們掌握的資料卻與自然科學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因此新的技術是必不可少的。
在科學中,傳統是個危險的“恩賜”,而忠誠則是絕對危險的冒險。跨越文化的界限通過無數年辛勤的探索性研究,人們終於認識到,能夠作為生物學的試金石的人是那些最富創造力、最健康、最堅強和最聰明的人。或者也可以這樣說,他們作為前哨的偵察員,或更敏銳的觀察員,能夠告訴我們這些較不敏銳者什麼是值得我們珍貴的價值。
我們很容易就能選擇出良好樣品,例如,那些在審美上對顏色、形式敏感的人,然後學會讓我們自己順從或聽從他們對顏色、形式、紡織品、家具等等的判斷。
查爾德認為,有經驗的和老練的藝術家有相似的鑒賞力,這甚至是跨文化的。馬斯洛也認為,這樣的敏感不像一般人那樣容易受時尚的影響。
心理健康的人是受人歡迎的,他們喜歡的人也肯定受人們歡迎。亞裏士多德在這方麵已說過中肯的話:“優秀的人認為是好的,那就真正是好的。”
例如,自我實現者的特征在是非問題上比一般人較少懷疑。他們不會隻因為有95%的人不同意他們的看法就迷惑起來。馬斯洛指出,在他研究的被試者中,往往有趨向一致的是非概念,就好像他們在觀察某一真實的身外之物一樣,而不是在對那些可能會因人而異的好惡進行比較。
馬斯洛說:“一句話,我曾利用他們作為價值的試金石,或者,更正確地說,我從他們那裏學習什麼是可能的終極價值。也可以這麼說,偉大人物所珍視的價值也代表了我的價值。換句話說,我會用全身心的精力去追求它,就像在個人身體的某種不可或缺的器官一樣,也就是“論據”最終將會支持的價值。”
人們的超越性動機論在根本上是以這樣的操作為依據的,即,選擇優越的人,他們也是優越的觀察者,對事實的觀察、價值的觀察也都是優越的,然後利用他們對終極價值的選擇作為整個人種的終極價值標準。
在這裏,我們可以用遠為單純的方式措辭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選定的是健康人,那他們畢生的理想是什麼?他們的信念是什麼?他們心中不滅的火焰是什麼?什麼才能使他們奮發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