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提升超值的競爭能力(3)(2 / 3)

從另一種角度看這些問題,興許會有好的效果,如果真像我們所說的那樣,人是一個追求著的、選擇著的、判定著的動物的話,那麼,進行抉擇的問題就不可避免地包含在任何給人類下定義的努力中。但進行抉擇是一個程序問題,一個關於智慧、有效性和效率的問題。問題接著提出:誰是善擇者?他從哪裏來?他有怎樣的生活史?我們能傳授哪些技巧?什麼東西會損害這種抉擇?什麼東西能幫助這種抉擇?

當然,這些都屬於古老哲學問題:“哲人在哪裏?哲人是什麼?”此外,也是古老價值論問題的新提問:“什麼是善?什麼是合乎需要的?什麼是值得期望的東西?”

應該再強調一次,在生物學的曆史表明我們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我們現在要對我們自己的演化負責任。我們已經變成自我演化者。演化意味著選擇,因此也意味著做出抉擇,這也就是進行評價。以快樂的心態對待競爭隱隱約約中覺得我們已處在一種生活的交界處,也已感到主觀生活與客觀生活的連接是一種趨勢與必然。人們期望,由於有這些新的跡象,對於神經係統的研究能有一個巨大的進展。

這一研究不是空穴來風,其中一項研究來自於奧爾茨,是被埋入嗅腦中隔區電極裏,證明這裏實際上是一個“快樂中樞”。當白鼠弓起身子做出一種姿勢,似乎想通過這些埋入的電極刺激它自己的腦時,它會一再重複這種自我刺激,隻要電極仍然埋置在這一特定的快樂中樞。

很明顯,痛苦區或不愉快己顯現出來,但當動物得到此機會時,一般會采取拒絕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這種刺激對動物來說顯得很“寶貴”或合乎需要,或有強化作用,或有獎賞作用,或任何我們可以用來描述這種情境的詞,因此它寧願放棄任何其它已知的外部快樂,包括食物、性等等。

我們現在已有足夠的、類似的人類論據能推論人的情況,說明人也有一些主觀意義上的快樂體驗能以這種方式產生。這一類研究剛剛處在開始階段,但已經在這一類不同的中樞之間做出某些區分,如睡眠中樞,食物饜足中樞,性刺激中樞,性厭膩中樞,等等。

可以設想一下,如果讓這一實驗與卡米亞的實驗相結合,那結果定會很喜人,卡米亞實驗利用了腦電圖和操作條件進行,當α波頻率在被試者自己的腦電圖中達到一定點時,便給予被試一個可見的反饋。用這種方法讓人類被試能把一個外部的事件或信號和一種主觀感受的事態相關聯,便有可能使卡米亞的被試建立對他們自己的腦電圖的隨意控製。那就是說,他證明一個人有可能使他自己的α波頻率達到某一理想的水平。

卡米亞有一發展廣闊的重要發現,那就是在能被測試的條件下,一定水平的α波能引起一種沉思的、舒適的狀態。某些跟進的研究以學會東方禪坐和沉思的人為被試,證明他們能自發地放射出那種“寧靜”的腦電圖,和卡米亞能讓他的被測做到的一樣。這就是說,已有可能教會人怎樣去感受幸福和寧靜。這些研究的革命意義是多方麵的和極其明顯的,不僅對人的改善,而且對生物學和心理學的理論都非常重要。這裏有很多研究計劃足以使未來的大批科學家為之奔忙。被認為是不能解決的心身關係問題,終於已顯得是一個可以研究的問題了。

對於一門規範生物學的問題而言,這樣的論據是關鍵性的。現在顯然已有可能說,健康的有機體己有表露清楚、明了的信號的能力,這無疑宣告這個有機體的喜惡,以及認為合乎事態的標準是什麼,稱這些為“價值”是太遠的跳躍嗎?能說這是生物學上內在的價值,或似本能的價值嗎?假如我們做出這樣的描述、陳述:讓實驗室白鼠在按壓兩種自我刺激按鈕之間選擇時,幾乎100%的時間都按壓快樂中樞按鈕,而不選擇任何其他能引起刺激或引起自我刺激的按鈕,難道這和“這個白鼠寧願選擇快樂中樞的自我刺激”有任何重要的區別嗎?“價值”一詞在這裏可用也可不用,或許不用這個詞也能說明上麵的問題,這也是有可能的。或許作為一個科學策略問題,或至少是作為在科學家和一般公眾之間的溝通策略問題,為避免論點的混淆而不說“價值”可能是更圓滑的手腕。但是,值得留心的是,我們十分認真地看待心理學和生物學中這些有關選擇、偏愛、強化、獎賞等等問題研究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