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錘煉人生的懦弱個性(2)(2 / 3)

阿爾戈先生生活在舊金山市,他曾經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米爾比達有一位婦女,她幾乎承受了世間所有的痛苦和不幸,憂愁、悲觀、沮喪、失眠、家庭的破裂、孩子患病等等,各種各樣的打擊接踵而至。但是,她不甘於這樣淒慘地生活,她決定擺脫當前的困境,於是她製定了一個讓自己快樂起來的計劃,她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笑三次,無論多痛苦,多麼憂愁,也要笑三次。在此後的一段日子裏,她嚴格要求自己,隻要有一點點可笑的事情她就會開懷大笑,有時,她還會回到自己的房間裏細細咀嚼那些令人快樂的精神食糧。如今,她已是一個健康向上、精神煥發的人了,她的家不再籠罩著悲傷,而是充滿歡聲笑語的場所了。她的丈夫和孩子也受到她快樂心情的感染,變得活潑了,他們現在生活得很幸福。

有一位醫生,名叫伯迪克,他住在紐約西部,被人們尊稱為“歡笑醫生”人們之所以給他這個稱呼,是因為他總是笑容滿麵,他臉上所呈現出來的總是大家最喜歡看到的那種令人快樂的神情。據說好心情是能夠互相傳染的,因此病人們一看到他的笑臉,聽到他愉快而充滿希望的醫療建議就會立即擺脫痛苦的情緒,滿懷信心地去與病魔作鬥爭。因此,伯迪克醫生很少給人開藥,但是治療的效果卻十分驚人,成功率極高。

有一個人住在紐約附近的一個城市裏,他因生病而產生了輕生的念頭,想盡快踏入天堂的大門。他的家人中有一個奉命來勸慰他,那個人極不自然地微笑著說:“你不要認為你的病很糟糕,其實它並沒有那麼可怕,不久後,你一定會康複出院的。”聽了他的一席話,看到他古怪的表情,病人情不自禁地想開懷大笑,這種想笑的衝動喚醒了他的精神和全身各個係統的機能。後來,他果然擺脫了病魔,康複出院了,這真是一個奇跡!

“那些基調灰暗的圖片不要總是掛在牆上,而那些令人傷心、悲慘的事情也不要作為平時談話的主題。”這是愛默生給人們的忠告。

比徹曾經說:“一個人要不停地追尋自己的精神樂園,不要總是與那些悻悻不平、抱怨生活的人為伍,不會笑、不高興的人應該仔細地檢查自己,找出自身的缺點,然後,反省、祈禱,直到自己的身心充滿快樂為止。”

塔爾馬吉說:“許多人錯誤地認為,在他們和不幸的人一起抱怨的時候,那些不幸的人得到了他們的安慰。其實,你在自己心裏體驗了別人的悲傷,不但對那些不幸的人有害,而且也對自己無益,因此千萬不要在自己心裏體驗別人的悲傷。”

偉大的克倫威爾將軍心中的希望仿佛燃燒的火焰一樣難以熄滅,他情緒激昂、滿懷希望,總是在別人感到沮喪氣餒的時候給人以鼓勵和自信。

“我想讓妹妹快樂起來,”一個小男孩對他的母親說,“可是無論我怎麼做,總是事與願違。但是,想讓她快樂的時候,我卻發現自己變得十分快樂了。”

另一個男孩說:“我的弟弟吉姆得了重病,我想盡一切辦法讓他高興,當他開心時,我也笑了,而且感到很快樂。”

拋棄鬱悶和抱怨,讓自己快樂起來吧!如果我們的生活充滿熱情,工作不斷努力,那麼幸福的陽光就會普照我們的心田。田地中等待萌芽的種子,如果信心十足,終有一天它會破土而出,長成一棵茁壯的幼苗,抽葉、開花結果也會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它從來不問自己,怎麼才能突破壓在頭頂的厚厚土層。它從不抱怨成長的煩惱,埋怨成長過程中碰到堅硬的石頭和沙礫,而是持之以恒地用自己柔嫩的身軀戰勝石頭和沙礫,讓困難在它麵前無計可施,直到它露出地麵,接受陽光和雨露的滋潤,長出枝葉,並開花結果。種子的成長過程啟示我們要相信自己,認識自己,而且要不斷地努力,讓自己不斷更新和完善,隻有不停地前進,才會迎來幸福美好的明天。保持堅定的信心、持久的毅力漢弗雷·戴維是世界知名化學家,他的成功可以說是自己努力奮鬥的結果。由於出身貧寒,所以,他接受教育和獲得科學知識的機會都很有限,然而,他具有堅定的信心、持久的毅力。他鍥而不舍地追求著科學和真理,甚至在藥店工作時,把舊的平底鍋、燒水壺和各種各樣的瓶子都用來做實驗。最終,戴維被人們譽為電化學的創始人,並以此身份出任了英國皇家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