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睿智的天才也可能毀於優柔寡斷、舉棋不定、猶豫不決的生活態度。在殖民地麵臨危機的那段黑暗歲月裏,美國殖民地要獲得獨立和贏取主權,似乎困難重重。但是接下來的曆史卻被那些傑出的英雄人物用明確的決心和偉大的決定改寫了:他們製定了美國憲法的框架,並簽署了《獨立宣言》,為美國今天的獨立和自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漫長的海岸上,我們能夠看見許多建造得很完美,而且裝備精良的船隻擱淺在岩石或暗礁上。我們看到有些人的生命之舟破敗不堪,而且被拋棄,其原因就在於他們允許自己在生命的某個漩渦裏沉陷,允許自己被突如其來的湍急水流卷走並控製,從而無法地開始自己的人生之旅。他們一遇到挫折就改變了自己的航向,正如樹葉或漂浮的木頭隨波逐流一樣,意誌軟弱而猶豫不決的人在遇到了事情時,沒有能力說“是”,但更不敢說“不”,仿佛風車受控於風向一樣,讓形式各樣的誘惑、公眾的輿論或外在的壓力支配著。
有的人很幸運,因為他擁有超越猶豫不決和舉棋不定的非凡意誌力,他反感所有的清閑和安逸,嘲笑所有的反對和抨擊。他深感到內心裏湧動著去希冀和去行動的力量,他相信自己的運氣,他深信自己擁有實現願望的能力;他清楚任何怯懦的拖延,任何懷疑的陰影,任何“如果”或“但是”的理由,過多的懷疑和恐懼都無法阻止他去嚐試;他譏諷那些充滿恐嚇的圓目怒睜,以及代表著阻礙和反對力量的流言蜚語;他對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必須做些什麼非常清楚,而且他有膽量去做;他本身的人格要比他內心的本能衝動更強、更有力,對於各種意見和反對的聲音,他從不屈服;麵對輕蔑和嘲諷,他雷打不動,他甚至還要嘲笑那些迫害者和嘲諷者;他既不會為巨大的壓力所威挾,也不會為寵愛或歡呼所動搖。
目標專一、意誌堅定的偉大人物威廉·皮特在童年時,就被教導必須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才不會辜負家人對他的期望,這是他所受一切教導的主旨。他從未忘記過父母賦予他的神聖職責,不管他做些什麼,不管他身處何處,不管是上中學還是上大學,不管工作還是休息,他都應該出類拔萃,都應該為成為一個睿智、果斷、公正偉大的政治家而努力奮鬥。這個觀念在他的身體裏滋長起來,並鼓勵著他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地朝著這個明確的目標努力前進。在22歲時他進入了國會,23歲時當上了財政大臣,成為英國首相時也僅僅年僅25歲。
從這個鍥而不舍地追求信念的傑出人物身上,我們將獲得怎樣的啟示啊!他為了自己畢生的理想,奉獻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道德品質和全部堅強的意誌力,在這一過程中,他將可能阻礙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切欲望、念頭和想法都拋棄了。
為了一個確定的目標,他很早就接受了專門的訓練,誰能估價出這樣做的巨大價值呢?在大學畢業以後,他就堅定不移地朝著自己的這個目標勇往直前,不像其他人那樣為確定自己最好從事何種職業而猶豫不決,消耗光陰。
一個佩服皮特的對手說:“這個人一直都在翱翔,他既不會冒進,也不會退縮。”
“絕大多數人本來能夠勝任何一項工作,但是他們卻為自己製訂了一個誇張的計劃,最終導致他們一事無成。其原因就在於,他們從來沒有弄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麼,或者自己到底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因此,在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能夠看到因為這種錯誤而導致的悲慘結局。”威廉·馬修斯博士說。
一個人如果擁有經天緯地的卓越才能、周密而麵麵俱到的想法,但是缺乏意誌上的決斷力,那麼他最終也會與失敗握手。那些對問題的任何方麵都考慮得十分周到細微的人,一定不是行事敏捷的人,因為他缺乏那種堅定的斬釘截鐵的決斷能力。對於同一個行動的讚成意見和反對意見,如生動鮮明地展現在他的麵前,每個方麵都極力強調自己的迫切要求,那麼他做不到犧牲一個方麵來成就另一個方麵,即便當他已經決定選擇一方麵而犧牲另一方麵的時候,還會不時地被他所犧牲的另一方麵仍然在發出的不斷要求所阻礙,因此,在最後成功到來以前,他會不可避免地遭到挫敗,除非他能堅定不移、鍥而不舍地朝著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