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語:授人玫瑰,手留餘香。可見,善待他人是人們在尋求成功的過程中應該遵守的一條基本準則。對人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其實就是支持和幫助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幸福並不取決於財富、權利和容貌,而是取決於你和周圍人的相處。”你想做個幸福快樂成功的人嗎/那麼就從善待他人開始吧!
你是上帝的妻子嗎
寒冷的街頭,一個衣衫破爛的丹麥小女孩站在一家蛋糕店的門前,看著櫥窗裏的大蛋糕眼睛都直了。她已經在寒風裏站了很久,還是沒有離去。
這時,蛋糕店的門被推開了,走出了一個漂亮的女店員。她問門前的小女孩:“小妹妹,你是在這裏等人嗎?天快黑了,還是趕緊回家吧!”
“不,我是在向上帝禱告,請他賜給我一塊又漂亮又美味的大蛋糕。”小女孩認真地抬起頭問,“姐姐,你說上帝能夠聽見我的請求嗎?”
“會的!”女職員認真地點點頭,接著,她把小女孩帶進了蛋糕店。小女孩看著五顏六色的蛋糕和光亮的蠟燭,一臉的羨慕與陶醉。
一會兒,女職員端來了一盆熱水,拿了一條毛巾。她把小女孩帶到一邊,開始給小女孩洗手洗臉。小女孩的臉已經在外麵被寒風凍得通紅了,她睜著一雙大眼睛看著這位女職員在她身邊忙著,一臉的疑惑。
到了最後,女職員用碟子端來了一塊大蛋糕,上麵放著許多亮晶晶的果仁。小女孩遲疑地接過了大蛋糕,看了看女職員,眼眶裏蓄滿了淚水。
女職員對著小女孩笑了笑,說:“小妹妹,還有什麼需要嗎?”
“我可以吻你一下嗎?”小女孩親了一下女職員,然後俯在她的耳邊輕輕地問了一句:“姐姐,你是上帝的妻子嗎?”
情商點撥
上帝無處不在。可是我們的肉眼無法看見上帝的肉身,更別說時刻陪伴在上帝的身邊了。可是,隻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博愛之心,用自己的行動去關愛周圍的人,你就會發現自己離上帝的距離不再遠了。
陪“父親”最後一晚
在一所醫院裏,一位護士領著一位疲憊而又急切的姑娘來到一位老人的病床邊。
“您的女兒來看您了!”她對老人說。護士說了好幾遍,老人的眼睛才睜開。因為患有嚴重的心髒病,老人注射了很多藥,他雙眼模糊地看到一位年輕的姑娘站在氧氣瓶旁邊。他顫顫巍巍地伸出一隻手,女兒馬上握住了老人幹枯瘦弱的手,用無聲的語言傳達著安慰。護士給她搬來了一把椅子讓她坐在床邊。她就這樣握著老人的手,整夜陪伴在光線暗淡的病房裏,給老人鼓勵和安慰。護士不時提醒她休息一會兒,但她每次都拒絕了。
將近黎明的時候,老人安詳地去世了。姑娘放下老人的手,走出去通知護士。當護士來處理的時候,她就在旁邊等待。最後,護士把一切做完後,開始安慰她,但是她打斷了護士的話。
“請您先告訴我,這個老人是誰?”她問。 護士吃了一驚,說:“難道他不是你的父親嗎?”
“不,他不是。”姑娘回答,“我從來沒有見過他。”
“那麼,為什麼在你剛見到他的時候不說呢?”
“您叫我來守候老人的時候,我知道一定是誤會了,但我更知道他需要他的女兒,而她卻不在。他已經病得認不出自己的女兒,但希望她在身邊守候,所以我就決定留下來。”
情商點撥
當你播種一些愛心的時候,往往也將收獲愛。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不是孤獨的存在,別人的孤獨就是自己的孤獨,別人的痛苦也就是自己的痛苦。也許你不經意的一個微笑、一點點關懷,就能讓他人體會到幸福的滋味,而你也將同樣感到欣慰和快樂。有時候,你知道自己真正為別人做了好事,即使那人不知道是你做的,你也會有一種不尋常的感受。
鮮豔的丁香花
五月的一個星期日,年輕的主婦感到有些憂鬱。因為正好是母親節,可是她的雙親卻遠在八百英裏外的俄亥俄州。
早晨,她曾給母親打過電話,祝她老人家節日愉快。她母親提到,隨著春天的來臨,庭院裏顯得絢麗多彩。這時,年輕的婦女幾乎嗅到了紫丁香那誘人的芬芳。那些花開在她娘家後門外的一株茁壯的丁香樹上。
後來,當她對丈夫說起她是多麼想念那些紫丁香時,丈夫猛地從椅子上站起來,說:“我知道哪能找到你要的東西,把孩子們帶上,走吧!”於是,他們離開了家,開車沿著羅德島北部的鄉間道路行駛。這天,陽光明媚,碧空萬裏,周圍一片嫩綠,充滿生機,令人心曠神怡,隻有在五月中旬才能有這樣的情景。
道路兩旁長滿了茂密的雪鬆、檜柏和矮小的樺樹,卻看不見一株丁香。
男人說:“跟我來。”他們剛爬到半山腰,就感到花香撲鼻。孩子們開始往上跑。緊接著,媽媽也跑起來了,她一口氣跑到了山頂。
在那裏,一株株亭亭玉立的丁香樹上開滿了碩大的、鬆果狀的花朵,壓得枝頭幾乎彎到地上。這些花開在遠離城市的地方,不受日益擴張的文明的侵襲。這位年輕的婦女微笑著奔向離她最近的那一株,把臉埋在花叢裏,盡情地陶醉在那迷人的芳香裏,陶醉在它所勾起的回憶之中。
她細心地這兒挑一個嫩枝,那兒選一個嫩枝,並用小刀把這些嫩枝割下來。她愛不釋手地欣賞著,好像每一朵花都是精美的稀世珍寶一樣。
最後,他們回到汽車裏準備回家。孩子們嘰嘰喳喳地說個沒完。男人開著車,而女人,則微笑著坐在那兒,周圍簇擁著鮮花,眼睛看著遠方,似乎在凝神遐想。
離家不到3英裏了,這時她突然向丈夫喊道:“停車!就在這兒停車!”
男人迅速刹住了車。他還沒有來得及問是怎麼回事,女人已經跳下車,匆匆忙忙地往附近一個長滿野草的山坡上跑去,手裏依然捧著那簇丁香花。
原來,在山岡上設有一所療養院。這天春光明媚,所以病人紛紛走出來,有的同親屬們一起散步,有的坐在門廊上。
年輕婦女跑到了門廊盡頭。在那裏,一位上了年紀的病人正坐在輪椅上。她孤身一人,耷拉著腦袋,背對著眾人。隻見鮮花越過門廊欄杆,出現在這位老婦人的膝上。這時她抬起頭,笑了。
她們愉快地交談了一會兒。然後,年輕的婦女回到汽車上。
汽車開動了,輪椅上的老婦人招著手,揮動著花束。
“媽媽,”孩子們問道,“她是誰呀?您為什麼把我們的花給她呢?她是誰的媽媽嗎?”
媽媽說,她並不認識那位老婦人。可是這天是母親節,而她又是那麼孤單。誰看見花會不高興呢?她又說:“我有你們,我還有我的媽媽,雖然她離我很遠。但是那位老奶奶比我更需要這些花。”
孩子們明白了。然而,丈夫的心情卻不能平靜。第二天,他買來六株丁香樹苗,栽在院子的四周。從那以後,他又陸續栽了許多株。
如今,每年五月,他們家的院子裏都洋溢著丁香花的芳馨。每逢母親節,他們的孩子們都要采集那種紫色的花朵。她年年都會記起掛在那位孤獨老婦人臉上的笑容。而每到這時,她的心裏就又充滿了使那位老婦人歡笑起來的那股柔情。
情商點撥
一顆善良的心會把世界變得更為和諧和美麗。一年之中不會永遠都是春天,但分擔別人的苦難也可以像春風一樣的輕柔。
這條小狗一樣值20美元
寵物市場上,一個30多歲的男人手裏舉著一塊牌子:“出售小狗”。身旁有6隻毛茸茸的小狗,其中一隻小狗緊緊地貼在他的腳邊,嗚嗚低聲叫著。
一會兒,一個小男孩慢慢地走到了男人的麵前。
“先生,你的小狗賣多少錢?”小男孩問道。
“20美元。”
“能讓我先看看它們嗎?”
小男孩蹲下身來逗這些活潑可愛的小狗。他看到了那隻嗚嗚叫著的小狗。
“這隻小狗怎麼了?”小男孩好奇地問道。
“它的一條腿瘸了,生了一場病就變成這樣了。”
“我想買這隻小狗。”
“這條小狗不賣。”男人想了一下,說,“如果你很想要,我可以把它送給你!”
“不!”小男孩認真地看著對方,一字一句地說:“我不需要你的贈予。這隻小狗應該和別的小狗一樣值20美元!”
“它的腿不好,不可能像別的小狗那樣蹦蹦跳跳地陪你玩。”
小男孩低著頭,輕聲說道:“我自己也不能蹦蹦跳跳了。這隻小狗需要一個理解它的人,給它一份關愛。”說完,他卷起褲腳,露出一條嚴重畸形的小腿。
情商點撥
作為一個生命,每一個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每一個人的價值都是一樣的。不要用這樣那樣的標準把你我分隔開,因為人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尊重對方也就是尊重自己。當然,也不需要把自己和他人區別地對待,因為這樣會讓快樂和幸福從自己的身邊溜走,留給自己的隻有煩惱和不幸。
10美元的肖像畫
大收藏家擁有大量珍貴的藝術品和一個年輕、充滿活力的兒子,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後來,兒子應征入伍參加了保家衛國的戰爭,不幸戰死在沙場上。而父親還不知道這一點。
聖誕節的早晨,一位陌生的年輕士兵敲開了老人的房門,手裏還提著一個大包裹。士兵向老人敬禮:“您好,我是您兒子的戰友。他已經為國英勇捐軀了,這是他留給你的一幅肖像畫。”
老人用顫抖的雙手打開了兒子的肖像畫,把它掛在客廳的正中央,每天早上起來之後都要默默地對著它看上半天。老人再也沒有心思去打理自己那些珍貴的收藏品,兒子的這幅肖像畫已經成了老人心中最為珍貴的財產了。
第二年秋天,可憐的老人得了一場大病,不久就去世了。老人留下遺願:所有的收藏品,都拿出來拍賣。消息傳出以後引起了轟動,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們聚集到了拍賣現場,都想從這位老人的收藏中得到一些稀世珍品。
出人意料的是,拍賣會是從一件非常普通的作品開始的,那就是老人掛在客廳正中央的兒子的肖像畫。拍賣師介紹了這幅畫的來曆後,然後問道:“有人願意出價200美元買下這幅畫嗎?”沒有人回答。
“100美元呢?”拍賣師又問。
這時,人群中有人開始抗議了:“誰會對那幅粗劣的畫像感興趣?快點,我們需要的是他的珍品!”
“對!對!”大家十分讚同。
“不,必須先拍賣這一幅,這是老人臨終前的要求。”拍賣師堅決地搖頭。
“誰願意買下這幅肖像?”拍賣師再一次問道。
“10美元可以嗎?因為我身上隻有這麼多錢……”在旁邊站了很久的老仆人難為情地舉起了自己的右手說,“這是老主人最喜愛的肖像畫,如果行的話我願意買下它。”
“還有沒有人高出10美元?”拍賣師大聲問道。
沒有人回應。“10美元一次!10美元二次!10美元三次!好,成交!”拍槌重重落了下來。
接著,拍賣師掃視了一眼拍賣廳,鄭重地宣布:“今天的拍賣到此結束!”
“為什麼?為什麼?難道今天的拍賣會隻拍賣這一幅普通的肖像畫嗎?還害得我們不遠千裏趕過來,這不是在愚弄人嗎?”拍賣廳裏的人群頓時像炸開了鍋一樣,群情激憤。
“不!不止這些!按照老人家的遺囑,誰買下了他兒子的肖像畫,”拍賣師頓了一下,盯著眾人說,“誰就可以同時得到他收藏的所有珍品!”
情商點撥
父愛如山,愛是無價的。用心去愛別人永遠都不要期望得到一次意外的回報,如果有了這樣的想法,那麼我們所付出的就不是愛了,而是一種赤裸裸的貪婪。這個時候,你已經褻瀆了自己那一份樸素真摯的感情了。
純淨的心靈讓生命重生
一支探險隊在一處溶洞探險時,發生了山崩,5個人不幸都被困在了洞中。他們嚐試了各種逃生的方法,都失敗了。洞外救援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但估計需要7天左右才能打通。而此時他們的幹糧和飲水都已用盡,根本無法維持到救援成功的時刻。
饑餓、恐懼、絕望……就像這洞中的無邊的黑暗一樣團團包圍了他們。他們將身邊能吃的東西,如皮帶、皮鞋、衣料,甚至洞中的老鼠、蚯蚓都找來吃掉了。再也沒有什麼可吃的東西了,他們隻好偎依在一起,相互安慰著。但死亡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止,一分鍾一分鍾地向他們逼近著。
隊長丹尼是個年輕的小夥子,他年輕、能幹、活潑,大學畢業後來到探險隊,很快就被大夥推選為隊長。他看著奄奄一息的隊友,左思右想,終於作出了一個痛苦決定:“如果救援不及時,5個人都將麵臨死亡。與其大夥同歸於盡,還不如犧牲自己,維持他們的生命。”
此刻,他想的最多的是薇拉,一位美麗的姑娘。他們已相愛多年,他答應她將在美麗的9月讓她穿上潔白的婚紗。如果他死去,薇拉將悲痛欲絕。然而,他已別無選擇。
當丹尼準備把這個決定說出來時,他忽然有一個想法,想考驗一下四位隊友,看誰能為了別人,甘願犧牲自己。
於是,他對隊友們說:“我們必須犧牲一人用他的血肉來維持其他隊友的生命,不然……你們……誰願意犧牲自己,奉獻出軀體?你們誰願意……”
他聽不到一點兒聲音,死一般寂靜。他打亮了打火機,看到的是隊友們一張張恐懼的臉。明天,丹尼決定自殺,自己的血肉能供隊友將生命維持到後天或更長時間,等待救援隊的到來。丹尼為自己高尚的決定感到振奮。這一夜,他睡得很香,夢中薇拉給他端來了牛奶、麵包。睜開眼,他第一個看到的是薇拉,仿佛是在醫院裏,一位醫生後麵站著兩名年輕的護士。
“丹尼,親愛的。可嚇死我了,你總算活過來了。” 薇拉激動地吻著丹尼。
原來,就在丹尼決定自殺後睡著的那一夜——被困陷的第4天夜晚,救援隊調集大量人力提前打通了洞,但隻有丹尼活了下來。而其他4人因怕被隊友們吃掉,手持石頭做自衛狀,在極度驚恐中死去。
情商點撥
奉獻和愛心不僅能讓你擁有麵包,更能讓你以輕鬆無畏的心態麵對危險和困境,純淨的心靈擁有讓生命重生的魔力。愛可以戰勝一切困難險阻;相反,自私是生命的最大敵人。
請取消這次宴會
1979年12月8日,該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蕾莎修女飛抵挪威首都奧斯陸。諾貝爾和平獎評委會主席薩涅斯親自到機場迎接,並高興地向特蕾莎修女宣布,挪威國王將在典禮宴會上接見她。
修女心裏一震:“宴會?”
“是頒獎典禮後舉行的盛大宴會,135名貴賓應邀參加,有國王、總統、總理、政要、名流。這是慣例,年年如此。”薩涅斯高興地說。
修女沉思片刻後問道:“主席先生,舉辦這樣一次宴會得花費多少錢?”
“7000美元。”薩涅斯不知修女何意,認真地回答道。
“什麼?7000美元!”特蕾莎修女睜大眼睛,目光裏露出無限的惋惜。過了幾分鍾,她鼓起勇氣,試探性地問:“尊敬的主席先生,我有一個請求……請求您取消……取消這次宴會。”
“取消宴會?”薩涅斯主席十分驚詫,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從1901年設立諾貝爾和平獎以來,第一次有人提出這麼奇怪的請求。
“是的,我請求主席先生取消這次宴會,把省下來的錢交給我去救助那些饑寒交迫的窮人。”特蕾莎修女激動極了,聲音有些顫抖,“要知道,7000美元足夠30000個印度乞丐飽食一天啊!”
特蕾莎修女不敢再看薩涅斯,她低下頭緊張地等待這個大人物的判決。
薩涅斯低下頭,緊緊咬著嘴唇,好像在想著什麼。
特蕾莎修女有些歉意,問:“主席先生,我的請求是不是讓您為難了?”
“不,不!”主席仰起臉,熱淚洗麵,這位嚴峻得有點冷酷的權威此時泣不成聲。他向特蕾莎深深地鞠了一躬,“我親愛的修女,您的請求深深地感動了我,感動了世界,我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窮人和善良的人謝謝您了。”
一個感動世界的請求之後,便是一個震撼世界的行動。特蕾莎修女一生為窮人服務,過度的操勞和奔波,使她那幹瘦的身軀已經佝僂,深深的皺紋像刀子刻的一樣,遍布在她那慈祥的臉上,也仿佛是她維護窮人權益的艱辛紀錄。即使來參加這樣世界級的盛典,身上穿的仍是那件伴她出入貧民窟的粗布衣裳。在寒風中她顯得那樣單薄,弱不禁風。那雙裸露一生的光腳板已被風寒扭曲,腳趾完全變形,可她從不舍得為自己買一雙襪子……在她的臥室裏,沒有一件家用電器,除了電燈隻有一部實在不能沒有的電話。她沒有辦公室,即使是尊貴的客人也隻能在走廊裏接待。
1997年,當她離開這個令她牽腸掛肚的世界時,除了兩件換洗的粗布衣裳和一雙舊涼鞋,幾乎一無所有。
情商點撥
特蕾莎修女身上體現的是一種更為無私的博愛精神。在她麵前,所有看不起窮人的人,都會黯然失色。我們的世界,如果能夠充滿這種無私的愛,該是多麼美好啊。一個感動世界的請求,會讓世界永遠銘記;一個好人的離去,會讓人們永遠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