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創意鑄就獨特(2 / 2)

創意可以發生在周遭的每一個角落。發明家愛迪生手下的技師為了避免實驗用的燈泡一再從燈座上摔下來,靈機一動地將煤油瓶上的螺紋蓋用在燈座上;銳步公司在設計連續體公司的協助下,借用充氣式夾板、醫療點滴袋,以及診斷設備使用的小型幫浦和閥門,推出銳步充氣式運動鞋。這些例子都說明,周遭既有的舊點子,如果善加利用,都可能衍生出很好的新構想與新用途。

當然,在現代社會中,要產生有價值的創意,絕對不能隻是憑借著靈機一動,而必須以厚植知識為基礎。學者的學術創作發明以既有的知識為基礎;企業中許多新的行銷活動或新產品開發以係統的市場調查或訪客資料的分析采擷為基礎。信息、知識與靈感是創意產生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創意,要能直接打動消費者的心,才能帶來商業價值。許多成功的案例中顯示,企業把社區需求視為機會,借以發展各種構想和展示企業科技、尋找和服務新的市場,並解決存在已久的問題。創意需要以知識為基礎,掌握基本的原理、原則,才能夠大幅縮短創意的醞釀形成時間。但創意絕非局限於科技,亦非呆板的問題解決過程;能貼近顧客的心,關心顧客的喜怒哀樂,才能有突破性的創意產生。

科技始於人性,創意始於人文。

創意來自靈機一動,而靈感往往來自工作的投入與自在的心境。全心投入工作才能深刻體會顧客的關注點,這是創意來源的基本條件。但如果工作的壓力太大,則除了有效率外,在創意上很難有重大的突破。因此,除了認真工作,還需要有一份從容優雅的自在,讓工作過程中有學習、成長與成就的感覺,有這樣的心境,才會有創意。創意的點子雖然大多出於個人,但是,組織裏的氛圍往往是激發創意更重要的關鍵因素。有挑戰性的工作內容、自主性高的工作條件、舒適自在的工作環境,以及相互支持鼓勵的工作夥伴,都能讓一個看似平凡的個人,有了源源不絕的創意動能。換言之,創意不單單是依賴個人的靈光一現,更依賴團隊或組織的團體創造力。創意的構想必須靠具體實踐,才能帶來新的價值,同時,也得到公眾的認可,才能稱之為一項真正的創新。因此,創意之後所引發的行動,才是創新是否成功的要件。

許多創意點子不錯,構想亦能引起共鳴,但常流於空談,而不見行動,最常聽到的答案就是:茲事體大。為了讓創意能夠落實,應該建立實驗精神,讓創意能在一個較獨立的空間中局部測試,了解其可行性;若確實可行,再大規模推動。每一家企業的創新能力,都應以實驗為核心。任何一個創新組織都需要一套有效的實驗係統來協助決定應該追求哪些構想。這個係統越迅速有效,創意的構想就可以越快地變成可以運作的實體或原型,創新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不要將創意的產生視為可遇不可求,亦不能任由創意構想隻在空中浮動。

“不創新,即滅亡。”

如果你沒有讀過這篇文章,你一定會覺得作者說這句話太過絕對和武斷,但是當你讀完這篇文章之後,你就會被這句話深深震撼。取巧思、豐富創意構想到促。進創意交流,都應視為一項常態性的工作。而知行合一、實驗精神應是每個創意人的基本態度。將創新的成果轉換成一種可長可久的事業是一項更大的挑戰,其中的困難障礙都要逐一克服。研發一項成功的新產品,需要透過細致的流程設計、廠房興建與機具布置,才能大量生產;還要建立有效的物流係統,才能將產品交到顧客手上。一篇學術論著,需要經過更多的實證,才能驗證其在不同情境下的適用性,同時還需要更多的辯證與融合才能厘清新觀點與既有學理之間的異同與定位,而成為可長可久的學派。

各行各業、各個專業領域都有成功創業的故事,若以管理的專業術語來說,創業,其實是一項非常具有創意的過程。創業者必須尋找全新且獨特的營運範疇、建構新定位所需的關鍵核心資源,同時形成新的事業網絡與合作夥伴才能完成。要擁有獨特的創意,才能創新,有了創新的概念,你才能創業,而獨特的創意才是你生存的最佳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