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毛澤東正確闡明了新中國社會經濟成分狀況和黨的經濟政策。
1948年9月15日,張聞天為中共中央東北局起草的《關於東北經濟構成及經濟建設基本方針的提綱》。這個提綱,對東北的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小商品經濟(尚有小部分自然經濟)的性質、地位,發展方向及其相互關係作正確的分析,在此基礎上,正確製定了黨在東北地區的基本的經濟政策:“以發展國營經濟為主體,普遍地發展並緊緊地依靠群眾的合作社經濟,扶助與改造小商品經濟,容許與鼓勵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尤其是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防止與反對商品的資本主義經濟所固有的投機性與破壞性,禁止與打擊一切有害於國計民生的投機操縱的經營。”這個提綱上報中央後,毛澤東閱後作了多處修改。接著,劉少奇又作了詳細修改,並得到毛澤東的稱讚。毛澤東提議由中央批準這個提綱,作為黨內文件印發。這為準備七屆二中全會報告奠定了基礎,對正確估量新中國的經濟成分狀況和確定黨的經濟政策起了重大的作用。
毛澤東以中國基本國情為依據,正確闡明了新中國社會經濟狀況和黨的經濟政策。
首先,占國民經濟總產值10%的中國現代性工業,大部分集中在帝國主義及其走狗中國官僚資產階級手裏。沒收這些資本歸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所有,就使人民共和國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使國營經濟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成分,誰要忽視或輕視這一點就要犯右的錯誤。
其次,占國民經濟總產值90%的中國經濟是分散的、個體的農業經濟和手工業經濟。這類經濟,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就其基本形態說來,還將是分散的和個體的,誰要是忽視或輕視了這一點就要犯“左”的錯誤。但是,對農業和手工業經濟,是可能和必須謹慎地、逐步地而又積極地引導它們向著現代化和集體化的方向發展的。任其自流的觀點也是錯誤的。七屆二中全會認為,應當逐步組織生產的、消費的和信用的合作社,這種在國家政權管理之下的勞動人民群眾的集體經濟組織,是推動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
再次,中國的私人資本主義工業,占現代性工業中的第二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根據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對民主革命的態度,特別根據中國經濟現在還處於落後的狀態,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明確提出:“在革命勝利以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還需要盡可能地利用城鄉私人資本主義的積極性,以利於國民經濟的向前發展。在這個時期內,一切不是於國民經濟有害而是於國民經濟有利的城鄉資本主義成分,都應當容許其存在和發展。這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經濟上必要的。但是中國資本主義的存在和發展,不是如同資本主義國家那樣不受限製任其泛濫的。它將從幾個方麵被限製——在活動範圍方麵,在稅收政策方麵,在市場價格方麵,在勞動條件方麵。”毛澤東明確提出:“限製和反限製,將是新民主主義國家內部階級鬥爭的主要形式。如果認為我們現在不要限製資本主義,認為可以拋棄‘節製資本’的口號,這是完全錯誤的,這就是右傾機會主義的觀點。但是反過來,如果認為應當對私人資本限製得太大太死,或者認為簡直可以很快地消滅私人資本,這也是完全錯誤的,這就是‘左’傾機會主義或冒險主義的觀點。”毛澤東對新中國社會經濟成分狀況和黨的經濟政策的闡述,為建國初期的社會經濟改組乃至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指明了正確的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