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3 / 3)

對手還是一個標杆,一麵鏡子,一把尺子。說對手是鏡子和尺子,是因為他可以照出你存在的問題,丈量出你存在的差距。一位教練曾經這樣說:“對手是每個運動員的最好的教科書,誰要想戰勝對手,誰就得向對手學習。”真正對手間的較量,絕不是無恥小人間的蠅營狗苟、暗中算計,而是青梅煮酒、華山論劍,是在切磋中相互提升。所以,我們要感謝對手。

在這次奧運會上,我還發現了一個現象:在比賽現場,不管哪個國家的運動員獲勝,大家都前去擁抱祝賀。真正做到了場上是對手,場下是朋友。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體操個人全能決賽中,分別摘得金、銀、銅牌的美國選手柳金、約翰遜和中國選手楊伊琳爭奪甚為激烈,三人的得分始終咬得很緊,名次也交錯變動,你追我趕競風流的場麵令全場觀眾為之傾倒。領獎台上她們笑盈盈地站在一起,互相祝賀,眼神裏流露著對對手的欣賞和敬重。人生離不開對手,對手應當得到尊敬。

女子100米自由泳決賽中,德國姑娘斯特芬觸壁後一時不敢回頭看成績,世界紀錄保持者、澳大利亞的特裏克特看到斯特芬僅以0.04秒的微弱優勢領先自己奪冠,便微笑著等待斯特芬回頭,然後緊緊擁抱住驚喜的對手。那微笑和擁抱由衷而自然,動人心弦。

這才是奧林匹克的真正動人之處,全世界最優秀的年輕人相聚,他們分享著奧林匹克的光榮,哪怕失敗了,他們也自尊自重,相憐相惜。他們之間有大愛,有默契,有理解。相形之下,金牌也會黯然失色。

對手是一種動力,他讓我們格外緊張,格外小心,格外努力,不斷進步;對手是一把尺子,丈量出自己和他的差距;對手是一麵鏡子,照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對手是朋友,旗鼓相當的對手讓我們欣賞和敬重,分享著拚搏的光榮,哪怕失敗了,也會自尊自重,相憐相惜。這就是對手的位置。擺正了對手的位置,彼此之間就會有大愛,有默契,有理解。這樣的對手比成功更可貴。沒有對手的英雄是落寞的,沒有強敵可追趕的選手是沮喪的。對手就是你摘取成功的另一隻手,把對手當作對手,當作永不停歇的驅動力,這是人生的一種睿智。

9.真誠的感謝競爭對手

回顧你走過的路,你會驚奇地發現,真正促使你成功的不是順境,真正讓你堅持到底的不是親人和朋友,真正激勵你的不是金錢和榮譽,而是那常常可以置人於死地的打擊、挫折或死神。因為競爭,你的進步和成熟是在與你的對手或敵人的較量中逐漸積累起來的,因而我們要真誠的感謝競爭對手!

俗話說得好:“苦出來的智慧,窮出來的理智”,任何一次挫折和失敗裏邊都包含著成功的成分,同樣,成功的機遇也會裝扮成麵目可憎的魔鬼,就看你是否擁有一雙慧眼。

“敵人”這個名詞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了,與敵人較量的過程中,挫折感更加強烈,大多數人都非常討厭自己的敵人。但是,我們不妨反過來想一想:敵人是否可以將你鍛煉成為一名堅強不屈的人呢?

敵人的力量能讓一個人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創造驚人的成績。尤其是當敵人強到足以威脅到你的生命的時候,敵人就在你身後,你一刻不努力,你的生命就會有萬分的驚險和困難。

有了敵人並非壞事,隻要你勇敢地去麵對,你就不會怕他,你會想方設法戰勝他,並且這個過程可以增加你的勇氣;反之,你越來越怕他,你就不會嚐到戰勝敵人時的那種歡樂和興奮,所以,我們不要懼怕敵人,要勇敢地麵對他,把他當作讓你增加勇氣的一位好朋友。

在現實生活中,要學會感謝你的敵人和對手,因為你的進步和成熟是在與你的對手或敵人的較量中逐漸積累起來的。

美洲虎是一種瀕臨滅絕的動物,世界上僅存17隻,其中有一隻生活在秘魯的國家動物園裏。為了保護這隻虎,秘魯人單獨圈出1500英畝的山地修了虎園,讓它自由生活。參觀過虎園的人都說,這兒真是虎的天堂,裏麵有山有水,山上花木蔥蘢,山下溪水潺潺,還有成群結隊的牛、羊、兔供老虎享用。奇怪的是,沒有人見這隻老虎捕捉過獵物(它隻吃管理員送來的肉食),也沒見它威風凜凜地從山上衝下來。它常常躺在裝有空調的虎房,吃了睡,睡了吃。

一天,一位來此參觀的市民說:“它怎麼能不懶洋洋的?虎是林中之王,你們放一群隻吃草的小動物,能提起它的興趣嗎?這麼大的虎園,不弄幾隻狼來,至少也得放幾條豺狗吧?”虎園管理員聽他說得有理,就捉了三隻豹子投進虎園。

這一招果然靈驗,自從三隻豹子進了虎園,美洲虎不再整天吃吃睡睡,而是日漸精神抖擻起來了,天敵竟可以激起動物生活的信心!

沒有天敵的環境往往讓人喪失進取心,腹背受敵、四麵楚歌的處境則讓人爆發力量。羅馬帝國因沒了強大的對手而分崩離析,東方的強秦統一不久就迅速覆滅,不能不說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對手和敵人能激發出你生命的動力。對手和敵人能使你在沉悶死寂的生活中迸發出激情。

沒有對手和敵人,你就沒有人生的超越,沒有對手和敵人,你就會走向墮落。回顧你走過的路,你會驚奇地發現,真正促使你成功的不是順境,真正讓你堅持到底的不是親人和朋友,真正激勵你的不是全錢和榮譽,而是那常常可以置人於死地的打擊、挫折或死神。因為競爭,敵人會費盡心思地去收羅我們的資料詳加分析,因此他們會比我們自己更加了解自己,也因此他們會知道可以擊敗我們或者提高我們的更有效的方法。

所以,當一個合格的敵人向你發動進攻的時候,你才會真正知道自己的致命缺陷在哪裏,比起你的自我檢討或者所謂團隊內的互相批評來得更準確、深刻。因此我們一定要認真對待敵人的攻擊,這是難得的提高自我的機會,當你想到辦法應對的時候,也就說明你已經真正克服了自己的缺陷。

感謝你的對手和敵人,是他們給你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春天。感謝我們的敵人,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有了成功的喜悅,有了失敗的悲傷,有了生存的壓力,有了發展的動力……在每一場競爭結束的時候,有幸作為勝利者的你,請不要忘記感謝你的敵人,這不是惺惺作態,而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因為他們也為你的成功付出過!

10.雙贏才是與對手競爭的目的

越來越多的商人意識到:為了獲取最大利潤就要遵守雙贏原則,雙贏成為商業競爭的目的。在職場中雙贏同樣成為競爭的目的,因為職場就是另一個生意場,隻有和你的競爭對手共同前進,才能一起同進,獲得自己應該得到的利益。

有人針對職場就是生意場這個觀點做了詳細論述:職場當中人和人之間最終隻有一種關係:生意夥伴關係,競爭對手即夥伴。以利益交換為基礎的生意夥伴關係。職場當中的所有人際關係,都是生意夥伴關係。

既然是生意夥伴,就要彼此信任,要遵守共同的規則。這種規則,應該是“明契”而不是默契。隻有生意夥伴關係,才是真正平等和諧的,因為生意夥伴是為了共同的利益,並且必須尊重彼此的不同利益,得到合理的回報才能合作。

用簡單的方法來解構人的職場需求,可以用名、利、義三個字來概括。“名”的需要是被別人認可,需要理性;“利”的需求是得到實際回報,不理性也得不到。隻有“義”的需求,完全來自自我的感覺,所以往往有反理性的特點:反叛。

方向性,是期望變化的第一個屬性;期望變化的強弱度——能量,是第二個屬性;關聯對應性,是期望變化的第三個屬性;階段性,是期望變化的第四個屬性,也是最多發揮作用的屬性。

職場當中每個人的期望都在發生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老板和員工之間的生意關係表現為兩個方麵:第一,利益交換。企業和員工都感覺劃算的交換。第二,增值。自己認為投資可以獲得合適的回報。

要明契,不要默契。默契有時靠得住,有時靠不住。生意不一定總是能夠做成的。市場有風險,職場也一樣。必須首先想到失敗,要麼能夠接受失敗,要麼是把所有的可能性和對策都設計清楚了,想到最壞,然後才做到最好。所以在職場中,隻需要一種思維方式,就是絕對理性,平等交易。

所以,職場當中誰也不比誰傻,想坑蒙拐騙、投機取巧是行不通的。隻有遵循工作就是生意這個被商業社會奉為聖旨的基本精神,才能公平交易,合理回報,事業成功,多贏共存。

我們看看下麵這個故事,也許從他們的身上你能更形象地理解雙贏的意義。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下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衝時要毫不猶豫地臥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刻臥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哪兒。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救人的同時救了自己,這就是“雙贏”的具體表現。職場當中,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職場看作一個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鬥場。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給了每個人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並非自己之失。因此,“雙贏思維”成為人們運用於人際領導的原則。

我們從小就參與各種比賽、考試,培養了一種你贏我輸、你死我活的競爭心態。試想一下,誰又甘心在競賽中認輸呢?樹立雙贏思維就是要在人際交往中不斷尋求互利,以達成雙方都滿意並致力於合作的協議計劃。

利人利己觀念的形成是以誠信、成熟、豁達的品格為基礎的。豁達的胸襟源於個人崇高的價值觀與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勢,從而肯嚐試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揮創造力和寬廣的選擇空間。

雙贏為我們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也為我們晉升提供更寬闊的前景。

養成共贏思維的習慣,需要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麵努力

(1)確立共贏品格:共贏品格的核心就是利人利己、你好我也好。首先要真誠正直,人若不能對自己誠實,就無法了解內心真正的需要,也無從得知如何才能利人利己。其次,要對別人誠實,對人沒有誠信,就談不上利人,缺乏誠信作為基石,利人利己和共贏就變成了騙人的口號。

(2)具備成熟的胸襟:我們通常說某個人成熟了,往往是指他辦事老練、老道、可靠了,這其實是不全麵的。真正的成熟,就是勇氣與體諒之心兼備而不偏廢。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情和信念,又能體諒他人的感受與想法;有勇氣追求利潤,也顧及他人的利益,這才是成熟的表現。勇氣和體諒之心是雙贏思維不可或缺的因素,兩者間的平衡是真正成熟的表現。

比如,星期六自己加班,但活多肯定幹不完,內心十分希望同事小張能來幫一幫自己。但礙於情麵或不好意思,就是不說出來,結果,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希望,小張也不知道,自己生悶氣,還埋怨小張不幫自己、不夠意思。反之,不管小張是否能接受,也不管小張是否有難處,就說:“小張,你明天來幫我幹點活。”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小張,你明天有事嗎?”“沒有什麼大事,怎麼了?”“我手頭的報表整理不過來,幫我一下,好嗎?”“沒問題!”所以,一個擁有高勇氣和高體諒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成熟的人。

(3)富足心態:在現實生活中,在職場競爭上,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認為,蛋糕隻有那麼大,假如別人多搶走一塊,自己就會吃虧,人生仿佛一場“零和遊戲”。難怪俗話說:共患難易,共富足難。

有一個舞廳歌手對自己拚命唱歌,卻要將收入的一半交給經紀人不滿,不想與其合作了,雙方鬧得很僵。歌手的父親是個農民,他千裏迢迢趕到城市勸女兒,他說,當初小李(經紀人)找到你,又花本錢將你捧紅,他付出了許多自然應該得到回報。你一個山裏娃如今在城市買房落戶,站穩腳跟,也得到了你想要的。人呐,不能翅膀硬了就忘本,多想想現在得到的,不要嫌少,要不是他,你還在地溝裏割禾呢。女兒聽了父親的話,心裏的疙瘩解開了,與經紀人的矛盾消了,合作得很好。

見不得別人好,甚至對親朋好友的成就也會眼紅,這些,都是“匱乏心態”在作怪。抱著這種心態的人,甚至希望與自己有利害關係的人小災、小難不斷,疲於應付而無法與自己競爭。這樣的人時時不忘與人比較,認定別人的成功等於自身的失敗。即使表麵上虛情假意地讚美對方,內心卻是又妒又恨,隻有自己獨占鼇頭,才能使自己滿足。更有甚者恨不能身邊全是唯唯諾諾之人,不同的意見都會被視為叛逆、異端。

相比之下,“富足心態”的人,源自厚實的價值觀與安全感。這樣的人相信世間有足夠的資源,人人都可以享有,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空間,他人之得不必視為自己之失。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富、共權勢。正是這種心態,才能開啟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揮創造力,提供廣闊的選擇空間。擁有“富足心態”的人,相信成功並非要壓倒別人,而是追求對各方麵都有利的結果。所謂“雙贏”乃至“多贏”,其實是“富足心態”的自然結果。擁有富足心態的人,懂得節製,因為他們懂得滿足。擁有富足心態的人,懂得給予,因為他們不怕缺少。擁有富足心態的人,敢於選擇,因為他們不怕失去。擁有富足心態的人,勇於拚搏,因為他們享受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