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道理也體現在實際生活中。在初中時,我們成績較好的同學很少。因此連我這麼笨的人也能在班裏排前3名,而且我每天晚上看電視到十一點鍾,白天經常在課堂上睡覺。而現在不同了,我們班真是臥虎藏龍,一個個簡直就是天才,我的成績開始下滑。此時我非常沮喪,心裏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同學們都發憤圖強奔向自己理想的目標,為了美好的明天而追求,為了祖國的將來盡自己的最大努力。這時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我來到這七彩世界的真正的使命,立誌要發奮學習,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將來把自己有限的力量完全地奉獻給自己親愛的祖國。
我又重新振作起來,我從與我的對手(朋友)的競爭中看到希望。如果沒有他們,我還沉浸在自己的安樂中;如果沒有他們,我早就成為世界的落伍者了。因此,我要感謝他們——對手。
有些人非常痛恨自己的對手,認為如果沒有對手,自己就是最好的最棒的。在這裏我要真誠地告訴所有的朋友們,假如在這個世界上你的對手消失了,那麼這時也是世界停止運動的時刻,這個世界僅剩下一個孤單單的你,難道不可悲嗎?
其實,有對手並非是一件壞事,他們讓你感覺到壓力的存在,激發你向前的動力,使你不斷地超越自我,達到更高的境界。
所以我希望曾經痛恨過自己的對手的人們,轉變思想,讓我們一同感謝自己的對手吧!
沒有壓力就沒有前進的動力,隻有壓力越大,動力才越大,人是靠外在環境的壓力和內在的自強力而前進的,正如鐵人王進喜所言“人無壓力不進步,井無壓力不出油。”對手產生壓力,壓力產生痛苦,痛苦產生逃避的動力,逃避的動力形成抗爭的力量,抗爭的力量推動進步。當我們遇到對手時,我們應感謝他們給我們帶來的壓力,他們使我們不斷地超越自我,達到更高的境界。所以,有些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人在山窮水盡之時,背水一戰往往可以化險惡為奇跡,變失敗為成功的。所以當對手給我們壓力時,我們不應痛恨,而是感謝。
5.較量中與對手一起進步
鯊魚沒有競爭對手,它是大海中食物鏈金字塔的頂。因此,它用不著費心去應付“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環境,更不會去小心翼翼地改進自己的功能,因而成為自誕生以來幾乎沒有進化的極個別物種之一,充分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沒用競爭就沒用進步。
鯊魚是自誕生以來幾乎沒有進化的極個別物種之一。幾千萬年來,物是人非,滄桑巨變,鯊魚卻始終保持著它的“創世”之初的形象。這裏麵唯一的原因就是:鯊魚沒有競爭對手,它是大海中食物鏈金字塔的頂。因此,它用不著費心去應付“適者生存”的環境,小心翼翼地改進自己的功能。而在澳洲,羊群由於生活安逸,沒有天敵,致使澳洲羊種群長期萎靡不振,後來澳洲人從外地引入了狼群,狼的出現,給羊群帶來了生存危機,這反而促進了羊群健康發展。由鯊魚的進化問題和澳洲羊群也證明了本文的觀點——有了對手,我們會一起進步。
我有一個強勁的對手,我們已經有過九年的較量,可是我總是贏不了她,老是跟在她的屁股後麵。她是一個結實要強的女孩,我是一個十四歲就有一米七個頭的小男子漢。
我和她是鄰居,我們的父母經常在一起打交道,我和她一起走進學校,從那時我們就成為了對手。我的父母也經常拿她來與我作比較,總是把她說得很好,而把我說得好慘。好在是到五年級後,分了班,我們沒有在一個班,地走她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小學升學考試,她是第一,我是第二。
也許是上天的安排,初一有四個班,我和她硬是分到了一個班,從此“井水開始犯河水”,她成了我全天候的對手。於是,我比從前更加刻苦地學了起來,她呢,比我更加地努力;我比以前更加認真地聽課,她比我還要認真;回答問題我不舉手,她也不舉手……平常考試,她們交替上前,可是到了期中或者期未,不知為什麼,我總要落後幾分;有時候,我覺得考試非常得意,心裏暗暗高興:這下能夠超過她了。可是後來,偏又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誤,一下則又滑到了她的後麵。有意思的事,有一次期末考試,她沒考好,名次滑到了第三,而我也跟著滑到了第四。
平常的各種活動,她也是我的對手。每次演講比賽,我搜腸刮肚,好不容易寫好了一篇滿意的稿子,她卻寫出了更加優美、更加精彩的演講稿,而且比我演講的更加流利,更加有激情。於是桂冠落到了她的頭上,而我隻好羨慕甚至是嫉妒的去領取亞軍的獎品。各種活動中,我隻記得有過兩次超越她的機會,一次是全年級的英語口語競賽,一次是想象作文競賽。
九年來,我們一直在較量,一直在明的暗的比拚,我也一直弄不明白,為什麼我就一直跟在她的後麵呢?直到現在我才弄明白:其實,就是這個與我一直作對的人,使我的生活充滿挑戰和刺激。如果沒有她,也許我的初中生活也就平淡得不能再平淡了。我沒有想過沒有對手的日子,是個什麼樣子?我也堅信,這種長距離的跟跑,也許是一個最明智的選擇,終究有一天,在衝刺的時候,她會輸給我的。
在學習中,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是必然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對手。真正讓你成功的,也許就是與你競爭的對手。尋找對手,展開競爭,取得進步,再找對手,再競爭,再進步,人類正是這樣不斷循環往複,從一個進步走向另一個進步。
其實,我真的應該感謝她——我的對手。
6.智慧在較量中得到了增進
“一個聰明出色的人,不但可以在比他聰明的人身上學得東西,還可以從遠比他卑微的人身上,吸取教訓。”我們不要因為欺騙而去怨恨,甚至去報複,而應該感謝那些欺騙我們的人,因為我們不會在同一件事上被欺騙無數次,我們會因此學會機敏,智慧在較量中得到了增進。
生活中與對手之間的最大較量就是欺騙。曾經有人說過:“一個聰明出色的人,不但可以在比他聰明的人身上學得東西,還可以從遠比他卑微的人身上,吸取教訓。”這就是智慧。很多時候,智慧的增進來自於欺騙我們的人。麵對欺騙,我們要明白,真正的複仇不是用自己的力量來消滅敵人,而是用敵人的力量來壯大自己,我們要感謝那個欺騙我們的人,因為是他讓我們變得聰明,學會了自我保護。
我們不否認人性的美好,可是我們也不能否認欺騙的存在。因為社會經驗缺乏,人生閱曆不夠,在人生的路上,難免會因傷及別人的利益,遭人記恨,從而被人欺騙、傷害。我們不要因為欺騙而去怨恨,甚至去報複,而應該感謝那些欺騙我們的人,因為我們不會在同一件事上被欺騙無數次,我們會因此學會機敏。
曾經有個人很信奉觀音菩薩,他覺得觀音能給他帶來幸福。一次,他走在路上,突然下起了雨,就躲進了一間破廟的屋簷下。剛好,他遇見了觀音菩薩。
這人連忙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請帶我一程,以解救我淋雨之苦,如何?”觀音答應了他,可是瞬間觀音不見了。第二次,下雨,他又遇見了觀音,觀音說:“我在雨裏,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無須我度。”
於是,這人立刻跳出屋簷下,站在雨中說:“現在我也在雨中,該救我了吧?”觀音答應了他,可是觀音又不見了,害得他在雨中淋了很久的雨。第三次下雨的時候,他又遇見了觀音,觀音又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是傘度我。你要想度,請找傘去。”說完便消失在雨中。這個人似乎明白了一些其中的道理。
第二天,這人碰到了一件棘手的事,他又想到了觀音,便去廟裏祈求觀音。一進廟,發現廟裏觀音像前也有一名跪拜者,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
這人走上前去問道:“你是觀音嗎?”
那位跪拜者答道:“我正是觀音。那你知道我為什麼拜自己嗎?”
這人又問:“你肯定也遇到了難事,求人不如求己,是這樣的嗎?”觀音笑著,轉眼不見了。
這個人從觀音幾次的“欺騙”中,領悟到一個道理,靠別人是靠不住的,隻有自己最可靠,拯救自己的隻有自己,這就是一種智慧。誰都想依賴強者,但真正可以依賴的隻有自己。倘若觀音在第一次的雨中解救了那個人,那麼以後呢?難道每次下雨天他都要求助於觀音嗎?他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所以說,欺騙帶給我們的除了謊言外,還有生活的智慧,睿智的大腦。所以,我們要感謝那些欺騙我們的人。
曾有這樣一個“倒黴蛋”,他是個農民,做過木匠,幹過泥瓦工,收過破爛,賣過煤球,這些都沒有難倒過他,但是感情上的一次波折卻讓他筋疲力盡。他愛上了一個女孩,那個女孩很美麗,為了這個女孩,他沒日沒夜地工作,可是那個女孩卻一次次地欺騙了他。後來,他獨自闖蕩在一個又一個城市,做著各種各樣的活計,居無定所,四處漂泊,生活上也沒有任何保障。看起來仍然像一個“農民”,但是他與鄉裏的農民有些不同,他雖然也日出而作,但是不日落而息——他熱愛文學,寫下了許多清澈純淨的詩歌。每每讀到他的詩歌,都讓人們為之感動,同時也為之驚歎。後來他一舉成名,名噪一時。
那個女孩子又來找他,希望博得他的諒解,她說:“你這麼複雜的經曆怎麼會寫出這麼純淨的作品呢?”
“那你認為我該寫出什麼樣的作品呢?《罪與罰》嗎?”他笑道。女孩愧疚地離開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被自己所愛的人欺騙,這是一種切膚之痛,可是這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去選擇愛,這也是一種愛的智慧,這種智慧隻有經曆過,才會獲得。
很多時候,麵對別人惡意的欺騙,的確很讓人氣憤,可是隻要我們轉念想一下,沒有這些欺騙的話,我們的智慧永遠停留在過去狹小的思維空間裏。所以,學會感謝那些欺騙你的人吧,因為這些欺騙,我們懂得了真誠,增進了智慧!
7.勇於挑戰競爭對手
競爭對手無處不在,處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當中,麵臨來自各方麵的競爭對手更是數不勝數。敢於向競爭對手挑戰,敢於向困難挑戰,積極尋求晉升之路,必將拓寬個人發展空間。敢於向競爭對手挑戰,是對競爭對手的尊重,向競爭對手挑戰是良性競爭的開始,既能激發競爭者的鬥誌,又能促進彼此進步。
在職場中,來自領導和同事的打擊、責難,有時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是我們在職場中遭受挫折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向這巨大的挫折挑戰,化阻力為動力,爭取到領導和同事的支持,學習他們的優點和長處,既是對自我的挑戰,也是對競爭對手的挑戰。
有一位聰明的哲學家,在別人向他請教怎樣才能克服“挫折”時,他毫不保留地說:“一旦遇上挫折,我會試著從挫折中泰然地走過去;萬一走不過去,我就試著從挫折底下鑽過去;如果鑽不過去,我就試著從挫折上跳過去;如果還跳不過去,我便索性把挫折敲破了再穿過去。”誠哉斯言,隻要有決心,天下真的就沒有衝不破的“挫折”和“困難”。“把挫折敲破了穿過去”,正是敢於向困難和競爭對手挑戰的形象描述。
小馬是一家廣告公司的業務員,他挺有想法,但在工作中卻一點兒也不順。過去,小馬的廣告創意被經理“槍斃”,他還常常有些自責,並努力改進。後來,小馬發現,隻要是自己提出的創意案,經理總是橫挑毛病豎挑刺兒,小馬實在感到忍無可忍。但是,冷靜下來反思,為什麼經理要如此刁難自己?想來想去,小馬堅定地認為,雖然經理嫉妒心太強,是小人,但自己肯定有做的錯誤和不周的地方,自己的態度可能還不夠端正,自己的心胸可能還不夠寬廣。於是,小馬決定改變自己的做法,多跟經理溝通,多向經理學習,坦誠與經理相處,並對經理的缺點發起強有力的挑戰。
經理是個嫉妒心強的人,小馬的判斷的確沒錯。嫉妒心強的人自尊心也強,最怕自己不如別人或被人否定。所以,小馬的創意案越出色,經理就越感到受攻擊,不舒服。經理不動聲色地“槍斃”,使小馬的自尊心受到威脅,於是,小馬努力提高自己的創意水準。然而,經理出於自尊和忌妒,進一步壓製小馬。小馬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主動改變了自己的工作方式,每次有了新的創意後,馬上悄悄爭取經理的意見,主動讓經理挑毛病、提修改方案,完成後就對外宣稱,創意方案是經理做的,自己隻是提了一些粗淺的想法而已。這樣做了幾次,果然經理不再嫉妒他,而且不再爭奪他的成果,並且自己的創意方案也主動征求小馬的意見,二人互相支持,互相鼓勵,由最大的競爭對手,變為最強大的戰友。在這件事之中,小馬明白了兩個嫉妒心強的人在一起,必然發生排斥。因此,小馬首先檢討了自己的嫉妒心。能夠寬恕別人的嫉妒心,就是先降低了自己的嫉妒心。用寬恕的心對待他人的嫉妒心,就是降低嫉妒心互動的反彈力。最後,小馬用寬容心戰勝了自己和經理的嫉妒心,並贏得了經理的寬容之心,得到經理的大力支持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職業中的是非對錯,其實跟人的自尊心和情緒連在一起。情緒處於極度對抗的時候,事情隻是攻擊對方的炮彈。因此,理解和處理爭議,必須回歸心理層麵,才能發現真正原因並處理之。
在氣勢上壓倒競爭對手,讓競爭對手感覺到強大的威力,是競爭中需要培養的良好心態。職場競爭,競爭對手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並非就是一團和氣,互相吹捧。一味“以和為貴”,即使涉及到原則問題也不堅持、不爭論,而是隨波逐流,刻意掩蓋矛盾。麵對問題,缺少立場,這樣的競爭是沒有生命力的,不會帶來良好的效果。競爭雖然不是戰爭,可是競爭依然需要付出勇氣和力量。敢於向競爭對手挑戰,是對競爭對手的尊重,也是對競爭的負責。向競爭對手挑戰是良性競爭的開始,既能激發競爭者的鬥誌,又能促進彼此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