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了心悟道運用自如——糊塗韜略二(22)(1 / 3)

在馬皇後10歲那年,她家發生了重大的變故。這一年是建武二十四年,武陵地區(今湖北長陽、王峰、鶴峰、來鳳等縣)的少數民族舉行武裝起義,東漢政府派威武將軍劉尚去鎮壓,最終全軍覆沒。

時年62歲的馬援,請求光武帝劉秀派他出征。劉秀起初因他年老不允,經不住他再三懇請,就命令他率中郎將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等並四萬多軍隊前往武陵征討。臨行,馬援對友人杜忄音說:“我受了國家厚恩,為國戰死為平生所願。但現在皇上派權貴子弟與我同行,唯恐不服從指揮,所憂慮的就是這個問題。”果然進抵武陵後,馬援與耿舒為進軍路線發生了爭執。馬援堅持己見,由壺頭山前進,最終遭到當地少數民族的阻擊,加上天氣酷熱、軍隊難以向前推進。

於是耿舒乘機通過他的哥哥好臝侯耿弇上書劉秀,說馬援不聽勸告,致使部隊滯留不進。劉秀聽說後,大怒,立派虎賁中郎將梁鬆前往武陵,責問馬援。馬援因不勝暑氣,加上年老體弱,在梁鬆未到時,就已經死了。於是梁鬆與黃門侍郎竇固聯合起來,誣謅馬援行軍如同商人做生意一樣,走一處停一處,致使耽擱了戰機。又揭發馬援以前南征交趾(今越南北部)時,曾帶回一車珍寶明珠。實際上,馬援帶回的是薏苡果實,用來治風濕病的。

劉秀接到梁鬆的告狀信後,勃然大怒,馬上宣布派使者去馬援家,收回馬援的新息侯印綬,同時也不允許安葬馬援。最後,經馬援的妻子前後六次上書懇請,劉秀才勉強允許下葬。馬家的不幸並沒有隨著馬援的入土而告終。就在這一年,馬皇後的哥哥客卿也得病不幸去世,她的母親因悲痛過分,一病不起,神智不清,不久亦去世了。年邁的祖母,領著尚年幼的孫兒孫女們苦度日月。10歲的馬皇後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她安排處理家內事務,應酬外麵的人情,如同成人一樣練達。

起初,鄰居和親友們尚不知詳情,後來知道是一個10歲的女孩子在支撐著這個風雨飄搖中的家庭時,都覺得十分的驚奇。10歲的馬皇後在動亂的年代和特殊的家庭環境中,早熟了。

馬家既然失勢,經常遭受權貴們的欺淩。為了擺脫這種受歧視的地位,由馬太夫人和從兄馬嚴做主,馬皇後於建武二十七年入選太子宮。這一年,她13歲,馬皇後麵容姣美,身材修長,一頭烏亮的美發,常常梳成大髻,高盤在頭頂,顯得端莊和安詳。馬皇後不但人長得漂亮,而且恭敬有禮,舉止端莊,對太子精心照顧,對太子的母親,光武帝陰皇後也伺候殷勤,自此,她很快便得到了太子的寵幸,並得到了陰皇後的特別喜愛。

建武中元二年(後57年),光武帝劉秀去世,太子劉莊即帝位,即漢明帝。

明帝即位後,封她為貴人。這一年,馬貴人快20歲了,仍然無子。不久,她的姨姐妹賈氏亦選入宮中,為明帝生下一個男孩,就是後來的漢章帝劉糑。明帝因考慮到將來馬貴人的苦處,就命令她收養。明帝並且說:“不一定自己親生的兒子才親近,隻要你盡心撫養,將來他自然對你親熱。”對於後宮的嬪妃們來講,不生育無疑是對自己地位的嚴重威脅。馬貴人本來就為自己未能生育而感到憂愁,現在明帝命令她撫養劉糑,非常高興。她盡心盡力,無微不至地照料劉糑,比人家對親生的兒子還要親,以至於累出病來。劉糑漸漸長大,對馬貴人也十分親近,兩人如同親母子一般。

馬貴人在宮中十多年的經曆,贏得了上上下下一片頌揚之聲。永平三年(公元60年),大臣們聯名上奏,請立皇後。馬貴人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明帝將此事奏明自己的母親陰皇太後,陰皇太後對馬貴人也十分賞識,於是欣然提議道:

“馬貴人在後宮嬪妃中,德行最高,就選她吧!”於是選吉日加冕,馬貴人晉升為皇後。

少年憂患,養成了馬皇後嚴肅不苟的性情。在以後的政治生活中,她以其豐富的人生經曆及才學,對一些重大政治問題的解決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永平十三年,發生了楚王英獄。楚王劉英是光武帝劉秀的兒子,同明帝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劉英喜歡遊俠、交往賓客,更喜愛黃老、佛家之言。永平十三年,有個名叫燕子的人揭發劉英與漁陽人王平、顏忠造作圖書,準備謀反。明帝派人前去調查。調查報告說:“劉英聚集不軌之徒,造作圖書,自己設立諸侯、王、公、將軍、二千石等官職,謀反罪狀屬實,請依法嚴懲。”明帝接到報告後,宣布罷免劉英的王爵,徙往丹陽郡涇縣(今屬安徽)。劉英至丹陽後,自殺身亡。

有關部門秉承明帝意旨,追查劉英黨徒,大搞逼供信,互相牽涉,案件查了好幾年都沒有完結。受連累的人不計其數,下獄和判處流放的官員就有好幾千人。

劉英生前喜歡結交朋友,朝中官員大多與他有所往來,因此,朝野上下,一片驚惶。

看到案件有無限擴大的趨勢,並且明帝也聽不進其它官員的批評意見,馬皇後十分擔憂。一天,明帝到馬皇後房中夜寢,馬皇後乘機進言說:“陛下,朝中的一些事情本不該我議論,但現在你別人的話都聽不進去,我不得不說了。大的政治案件極容易牽連許多無辜的人,楚王英案中就沒有冤枉的嗎?楚王劉英喜歡交遊,官員們很多人是他的朋友,但這些人不一定都了解他謀反。陛下這樣一搞,抓了許多無辜的人,大家都惶恐不安。朝廷這樣,陛下又如何去很好地治理國家呢?”一席話,使明帝從偏激中醒悟過來,他披上衣服,來回踱步,一夜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