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了心悟道運用自如——糊塗韜略二(22)(2 / 3)

他覺得皇後說得很有道理,怎麼能這樣糊塗呢!天明以後,他馬上命令有關部門,對楚王英一案重新審理,能寬大的盡量寬大處理。如此,使本來驚恐不安的官員們的情緒稍稍穩定下來。統治階級內部本來已很緊張的矛盾也有所緩和。

通過這件事,明帝對馬皇後又有了新的認識。她不僅勤儉,謙遜,對重大政治問題也極有主見。自此以後,明帝每逢朝中大臣們對某問題爭論不休難於定奪時,散朝後回到宮中總是和馬皇後繼續商議。馬皇後仔細分析,全麵權衡,娓娓而談,總會使問題有明確的、妥善的處理辦法。對國家大事,她經常主動發表意見,對朝政多有匡補。

永平十八年,漢明帝去世,皇太子劉糑即位,是為章帝。馬皇後被尊奉為馬太後。太後承先帝遺願,悉心輔佐章帝治理國家,使“光武中興”的局麵加以繼續和發展。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肆意尋歡,荒淫無度的帝王比比皆是。唯有隋文帝楊堅卻情有獨鍾,隻與皇後獨孤伽羅朝夕相伴,形影相隨,共謀大業。這在封建帝王的婚姻史上被傳為佳話。

楊堅,小名那羅延,華陰(今陝西)人。其父楊忠是北周開國勳臣,為十二大將軍之一,官至上柱國大司空,受封隋國公,是北周宇文氏政權的主要支持者。

楊堅生得一表人才,目光如柱,不怒而威,說話聲如洪鍾,令人生畏。他為人深沉穩重,外表質樸而內裏明敏有大略,而且武藝超群,非同一般。

楊堅的妻子獻皇後獨孤伽羅,河南洛陽人,是鮮卑大貴族八大柱國之一獨孤信的女兒。獨孤伽羅長到十幾歲,便出落得身材頎長,麵如滿月,眸如點漆,神采照人。獨孤信要為他選擇一佳婿。他環顧滿朝高官子弟,經過認真考察,認為楊堅才智卓然,相貌氣度不凡,最後決定把他最疼愛的這位幼女嫁給了他。

楊堅與獨孤伽羅真可謂郎才女貌,天生一對。結婚以後,隻覺相見恨晚,恩愛備至。獨孤伽羅柔順恭孝,謙卑自守,不失婦道。她非常重愛情婚姻的專一,深愛她的楊堅就對天發誓,決不和第二個女人生育子女。獨孤伽羅為有這樣理想和尊重自己的丈夫而感到無限欣慰,二人婚後生活十分美滿。

獨孤伽羅出生將門,略通軍事,同時還非常愛好研讀經史,以古為鑒,成為楊堅奪取北周政權的重要策劃者。她作為女性,自小愛聽父親出生入死、馳騁沙場的傳說以及許多戰爭中的神話,而不喜歡女紅家事,遇事有獨到的見解和計謀。

楊堅深沉穩重,極有韜略。他遇事從不輕信別人,卻隻喜歡與獨孤伽羅議論。楊堅對她的見解相當尊重,二人意氣相投,共謀大業。

獨孤伽羅的姐姐是北周明帝的皇後,後來,她的長女又成了周宣帝的皇後,所以楊堅夫婦是皇親國戚,位高爵尊,聲勢顯赫,無人能比。567年七月,楊忠去世,楊堅承襲隋國公爵位,漸漸在北周政權中成為顯要人物。此時,他事多且雜,多有不順心,獨孤伽羅經常迎他退朝回來。一見他煩躁不安,就婉言相勸,耐心開導,細心服侍,楊堅也很快就能平心靜氣了。一天,楊堅退朝回家,怒氣衝衝,大罵上柱國王謙。獨孤氏便問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王謙要離開朝廷去益州(今四川成都)當總管,他認為這是楊堅搞的鬼,是楊堅有意排擠他,便利用上朝的機會,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與楊堅公開對罵起來。獨孤氏聽完楊堅的述說,微笑著說:“這有什麼值得發怒的呢?難道王謙敢不去益州嗎?隻要今後防範他就是了。”楊堅聽後,覺得也有道理,不由得怒氣全消了。楊堅稱帝後,王謙果真造了反,由於楊堅早有準備,王謙謀叛不但沒有成功,最後連自己的腦袋也丟了。

宣帝死後,八歲的靜帝即位。楊堅憑借自己的社會聲望、政治才能以及國丈的身份,依靠權臣劉窻、鄭譯等人入朝執政,號稱“假黃鉞左大丞相”,獨攬北周軍政大權。一時大權在握,製約百官,總理朝政,回到家中難免有時流露出誌滿意得的神色。對此,獨孤伽羅感到極不安。一天,她對楊堅說:“您應準備登基當皇帝才對,如果做個丞相就洋洋得意,那皇帝的寶座恐怕就坐不上了。”楊堅聽後,極為感動,為有這樣一個有遠見卓識的妻子感到幸福。自此以後,無論上朝、回家,再也沒有流露出那種自得的神色。

獨孤伽羅認識到,周宣帝時,皇室貴族就已勾心鬥角,淫奢無度,百姓負擔沉重,政治十分腐敗。靜帝即位後,北周更是國弱民貧,危機四伏,她的外孫靜帝無論如何也難以維持大局,北周即將成為逐鹿的戰場。她覺得她的丈夫會是一位出色的參與者和最後的勝利者,於是她全力支持楊堅爭奪帝位。獨孤伽羅派心腹對楊堅說:“國家大勢已經如此,你已是騎虎難下,沒有退路了,但願你能大膽地幹一場!”楊堅在獨孤伽羅的鼓動下,加快了篡奪政權的步伐。在楊堅篡奪北周政權的政治生涯中,獨孤伽羅始終是一位幕後支持者、策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