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精益人生管理的核心理念與謀略(1 / 3)

精益人生管理怎麼就能夠幫助一個人快速提升和致富發達呢?這就需要首先了解精益人生管理的核心理念。

(一)精益人生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杜絕人生中的無價值活動

要理解什麼是人生中的無價值化活動,就要了解人生的意義,也就是人活著為了什麼?

人活著為了什麼?其實人活著就是為了獲得他人的尊敬。而要被他人尊敬就要有價值。一個人的價值越大,被尊敬的程度就越大(比如張瑞敏);一個人沒有價值,自然就無法被他人尊敬;如果一個人是負價值,就會被社會唾棄(比如罪犯)。

什麼是一個人的價值呢?價值等於貢獻減去耗費(價值=貢獻-耗費)。一個男人對家庭的價值就是他為家庭帶來的收入(貢獻)-他的耗費;一個男人掙錢多,花的相對少,掙的錢減去花的錢,剩下的越多,則他對家庭的價值越大,他在家的地位就越高。一個員工對單位的價值就是他對單位的貢獻-他工作的耗費;一個員工對單位的貢獻越大,耗費越少,其對單位的價值就越大,就越被重用,就越受人尊敬,其在單位的地位就越高(比如張瑞敏)。一個單位對社會的價值就是這個單位對社會的貢獻-該單位的耗費;一個單位對社會的貢獻越大,耗費越少,其對社會的價值就越大,就越被重視、保護和支持;其領導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就越高(比如海爾)。因此一個人活在世上就是要給家庭、給單位、給社會創造價值。一個人創造的價值越多,這個人也就越有價值,也就越受到家庭成員、單位和社會的尊重、愛戴。

其實每個人原本都是一塊璞玉,每個人都是人類數萬年智慧發展的結晶,在其身上遺傳了人類、家族多少智慧。想到這裏,我們就不由得對那麼多人一輩子庸庸無為而感到歎息和哀傷。而這又是為什麼呢?原因是這些人的一生做的事情大多沒有什麼價值。比如通宵達旦打麻將,本來是件娛樂消遣的事情,結果卻勞民傷財。比如一輩子忙於一些事務性工作,沒有形成社會需要的技能。比如一些人喜歡研究,但研究的課題卻沒有社會價值。再比如家長花費了巨大的財力、心血讓孩子從小好好學習考大學,結果孩子大學畢業了卻找不到工作;其實孩子考大學對於家長來說,是希望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或事業,結果卻完全相反,畢業即失業。無價值活動在中國可以說比比皆是。

無價值活動其實是一種負價值活動。因為無價值活動創造的效益為零,但它一定是要消耗各種資源的。即使沒有消耗有形資源,它也要消耗體力、智力和時間等;一個人付出的體力和智力本身就要消耗日常的開支,這就是費用。對於一個工人,如果幹的工作無價值,那麼其所消耗的工時、消耗的能源、設備的使用等,就是費用啊。因此,無價值活動就是負價值活動。

如何創造價值,人生精益管理的思想是一種逆向思維,那就是隻要杜絕了人生中的無價值活動,就能創造價值,並且能夠創造最大的價值。因此杜絕人生中的無價值活動也就成為精益人生管理的核心理念。

(二)人生中的無價值活動

要杜絕人生中的無價值活動,就要找出這些無價值活動。那麼,人生中最大的無價值活動是什麼呢?

1.人生方位有誤是人生中最大的無價值活動

人生方位是指一個人追求的人生目標,比如一個人的追求是成為科學家、或藝術家、或企業家、或高官,等等。

為什麼人生方位有誤是最大的無價值活動呢?這其實源於一個人能力的形成。前麵分析了一個人的價值等於一個人為單位、為社會做出的貢獻減去其耗費。因此要創造價值的首要問題就是得能為單位、為社會做出貢獻,其次才談到減少工作活動中的耗費。

一般而言,能解決小問題,就是小貢獻;能解決大問題,就是大貢獻。要解決問題,就需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能力又不是一天形成的,常言道,十年栽樹、百年樹人。能力如何形成,取決於你在能力形成階段,也就是能力形成的機會窗口關閉之前的那段時間,包括受教育階段以及畢業後的實踐階段,你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是否能夠解決單位的或社會的問題。其實一個人永遠都是有形成能力的機會的,但是由於機會窗口關閉以後,即年齡到了一定時間以後,絕大多數的人是再也沒有信心了,因此也就走向了人生的下坡路。如此,在能力形成階段,也就是機會窗口關閉之前,能否形成以後解決單位和社會問題的能力就至關重要。而這又取決於對自己人生方位的確定,也就是以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因為一旦人生方位確定有誤,那就很難形成單位和社會所需要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了。比如,一個人的人生方位是成為一個武術高手。當然,一極小部分人可以通過習武成為明星以獲得高收入,比如李連傑、成龍等。但是多數習武的人不大可能成為明星獲得高收入。好的成為教練,一般的隻能謀得保衛或保安的工作,收入都不會太理想,還要寄人籬下。因此大多數習武者應清醒地認識到,習武隻是健身和安全,人生方位還是另外選擇社會需要的職業為好。當然,習武者中一部分優秀分子可不能三心二意,因為你們代表著武術界的期望,並且成為明星之後便可以去獲得豐厚的收入了。再比如古代有一個人辛辛苦苦花費了很多年學習了屠龍術,但結果呢,卻無龍可屠,這個人多少年的心血就都是無價值活動了。有些人考大學學的專業也好比屠龍術,有什麼用呢?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生方位有誤就是人生中最大無價值活動的產生源泉。在人生方位確定無誤後,接下來最大的無價值活動就是沒能及時形成能力,沒能及時抓住提升和致富發達的機會。

2.沒能及時形成達到人生方位的能力

很多人有理想、有追求,但是為什麼沒能成功實現人生的理想追求呢?主要原因是沒有能力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因此在明確了人生方位以後,關鍵是及時的形成達到人生方位的各種能力。人的能力分為三種:一是專業能力;二是人際能力;三是概念能力。

(1)專業能力。專業能力是指使用某一專業領域內有關的程序、專業、知識和方法完成組織任務的能力。例如,工程師、會計師、廣告設計師、推銷員等,就都掌握相應領域的專業技能,所以被稱為專業人員。對於管理者來說,雖然不一定使自己成為精通某一領域技能的專家(因為他可以依靠有關專業人員來解決專門的專業問題),但還是需要了解並初步掌握與其管理的專業領域相關的基本技能,否則就將很難與他所管理的組織內的專業人員進行有效的溝通,從而也就無法對他所管轄的業務範圍內的各項管理工作進行具體的指導。

人類發展到現在,專業化分工已非常細致了。每個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已非常精深了。因而要形成專業能力需要一個人花很長的一段時間學習鍛煉。如果一個人沒有形成專業能力,自然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就沒有競爭能力占據有利的位置。當然選擇專業一定要與自己的職業傾向一致,也就是你最適合幹什麼。有的人好動手,你就選擇技術和技工;有的人好展示,你就選擇藝術;有的人好琢磨人,你就去從事管理;有的人好經營,你就去經商。總之,一個人必須要掌握一門專業,當然這個專業並不一定是學校專業有的,比如如何當官?但其實它就是一門專業,需要鑽研和學習。

及時形成專業能力是指一個人在還沒有完全失去自信之前,必須有一技之長,有一個體麵的工作,有一份不錯的報酬。否則,麵臨失業的威脅,人的自信心失去後,便無法成為一個社會有用的人。

(2)人際能力。人際能力是指“成功地與別人打交道並與別人溝通的技能”。有人說“成功=30%知識+70%人脈”。有很多有能力的人,由於缺乏必備的人際關係,在工作中總是遭遇失敗!這個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很多,然而得到成功的人卻太少,究竟是為什麼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在人際關係方麵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