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誌成城”比喻眾人齊心合一,做事一定能夠成功;或形容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力量無比的強大。
此典出自《國語·周語下》:“故諺曰:‘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周朝景王二十一年時,景王忽然改革幣製,鑄行大錢而廢止正在流通的小錢,使老百姓受到很大的損失。兩年後,周景王又想搜集民間的存銅來鑄造一口大鍾。第二年大鍾鑄成了,景王命人敲擊那口巨鍾,感覺那口巨鍾發出的聲音非常諧和,便對樂官洲鳩說:“你聽,這鍾聲倒是很好聽呢。”
洲鳩是一個很了解百姓疾苦的人,早就痛恨景王的所作所為。現在景王和他說起鍾聲的事,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怒氣,便憤憤地答道:“這說不上是諧和的聲音!大王鑄的鍾,那聲音老百姓聽了歡喜,那才算得是諧和;在這三年中,你鑄出了兩種害人的金屬品(大錢和大鍾),弄得民窮財盡,怨聲載道,我真不知什麼叫做‘諧和’?俗語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百姓們擁護的事情,沒有不成功的,它會像城堡一樣牢固;而百姓們痛恨的事情,沒有不失敗的,即使它堅如金鐵,最終也要銷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