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對於沿海人民的服飾文化有著深刻的影響,現代男子在正式的社交場合都要穿西裝,其實西裝原本是歐洲漁民的裝束,這些漁夫因為終日與風浪打交道,工作繁重,還有落水的危險,必須穿著一種係扣少、大領口、便於穿脫的服裝,這,就是西裝的起源。有些資料記載:西裝的領帶起源於北歐漁民勞動時係戴的領巾,它可以擦汗水、海水,可以係緊領口擋住海風,後來才轉變成純粹的裝飾。
很多沿海居民的服飾取之於海洋,如阿留申群島以北200英裏的昔裏比洛夫群島居民以捕獵海狗為生,他們用海狗皮做成暖和的冬裝,用海狗的腸衣做成雨衣。海狗的肢鰭十分堅固,且有韌性,島民們便用它做鞋底。至於海狗的牙齒、骨頭,則做了衣服扣子和裝飾品。
海洋的影響還波及到人們的服裝圖飾上,如阿富汗,現在是一個沒有海岸線的國家,但它的婦女典型傳統服飾上,卻印染著一排排小海螺,還有印度洋和紅海一帶生長的柏樹的圖形。這也許可以說明這個內陸民族當年曾經發展到沿海一帶。
許多比較落後的沿海民族衣服很簡單,如所羅門群島的男人,隻圍一條叫“拉帕——拉帕”的布裙子,女的也赤足裸臂,隻穿短裙,因此他們格外注重裝飾品的佩戴,這些裝飾品也都和海洋生活環境分不開。如北冰洋沿岸楚科奇半島的居民,常用海象牙及動物骨頭雕刻成海豹、海象之類的裝飾品戴在身上,或進行出售。西太平洋上的吉爾伯特群島土著居民很喜歡把海豚牙齒掛在脖子上。北美的特令吉特人喜歡把本部族的圖騰塗在赤裸的身上,其中有鯨、海豹、海豚、海蟹等等,甚至還有獨木舟。印第安人中有一個海龜部族,族人把頭發梳成一種怪樣——六條小辮,散披頭上,四條分置左右為“海龜腳”,前後各兩條為“海龜頭”、“海龜尾”,體現了對海龜的崇拜。在托雷斯海峽中的美標安島上,居民崇拜水生動物儒艮(即美人魚),他們在身上塗一根紅線,做為儒艮圖騰祟拜的抽象標記。這些都說明海洋對瀕海民族的生活產生著巨大影響。
有些民族的服飾伴隨著古老的海洋傳說。如墨西哥普韋布拉州有一種黑色為底、金色滾邊、綴滿紅白綠色繡花的漂亮服裝,它沒有袖子、腰部收攏、長擺及地,這種高貴華麗的服裝名叫“支那波婆蘭那,意譯可稱為“中國與普韋布拉混合式服裝”。傳說,當年墨西哥有一位著名的海盜,常出沒於各大洋打劫。有一次,他竟搶到了一位美麗的中國公主。海盜被公主的美麗打動,決心改惡從善。公主對這位勇敢的男人也漸生好感,兩人常駕車出外遊玩。當地人驚歎公主的美麗,對她穿的中國式服裝更讚歎不止。公主就把這種中國服裝的製作方法傳給當地人,遂成“支那波婆蘭那”。這又是一則兩個不同的相距遙遠的民族的文化,經過海路互相融合的例子。
我國沿海地區人民的服飾上也有不少海洋生活的印記。福建南部沿海惠東婦女的服裝很有特色,其領圍一圈綴5個圖案,各以麥穗繡紋相隔。圖案除花鳥外,最耐人尋味的是人物:一幅為武士手執兵器,挺立於戰車上。戰馬前蹄騰躍、做奔馳狀。另一幅也是一位武士,坐於敞篷戰車之上,左手抱琵琶,右手擎旗。據說以前惠東女散居於福建惠安縣東部沿海,尤以祟武一帶最密集。古時,當地屢受海盜、荷夷、倭寇侵攏,其服飾上的武士圖案表現的就是我沿海人民抗禦外敵入侵、捍衛祖國海疆的傳統(據常發文)。福建湄州一帶婦女喜穿一種半截紅半截黑的寬腳褲,當地人稱之為“媽祖褲”,顯然和女海神媽祖信奉習俗相關。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習俗和民族節日,在瀕海民族的節日和生活習俗中,無不帶有海洋的氣息。
歐洲文化受古希臘文明影響廣泛,各地海神節日眾多。在羅馬,幾乎每位海神都有自己的節日。克裏特島人在互相拜賀新年時,要帶上一塊大石頭給朋友,口稱“願你家有石頭大的一塊金子”。這仿佛就是古代海上霸主克裏特島人在地中海航海活動中追求財富的古老遺風。荷蘭原是一片臨海的低窪地區,古代荷蘭人用風車把窪地的積水排向海洋,遂使滄海變成桑田。因此,風車這個人類征服自然、征服海水的主要勞動工具,在荷蘭享有殊榮。風車最多時總數達10000多座,現存的也有900多座。為了追慕先人向大海索取生存空間的壯舉,每年5月第二個星期六,全國風車一起開動,再現當年荷蘭人與海謀田的情景,這就是有名的“風車節”。丹麥的發羅群島先民善捕海豚,至今每年6月初仍舉行盛大的“捕豚節”。人們把海豚趕入海灣,然後用響亮的螺號召喚全島人都來參加盛會。年輕的漁民在岸上人群的歡呼聲中駕船下水,爭捕海豚。海豚上下翻動,時而逃避,時而掀翻小船,其激烈程度,不亞於鬥牛。比賽結束後,最大的海豚歸發現當年第一批海豚到來的人,優勝者亦各得其獎品。此後,海灘上歌舞歡騰、篝火旺盛,歡會終夜不散。
這個節日已遠非以捕獲海豚為目的,而成為一種古老的傳統,為人們紀念。在德國北部的基爾,每年6月第2周的星期六開始為“基爾周”,這是由原來的“帆船節”擴展而成的長達一周的狂歡。其中在波羅的海海口還要按例舉行帆船比賽。當其時,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宛若當年帆船航海的極盛時代又赫然重歸。在土耳其,最著名的是“特洛亞藝術節”,地點選在當年希臘聯軍與特洛亞人大戰10年的達達尼爾海峽東南端的特洛亞城遺址。參加節日的人吊古遣興,也會體味到祖先們海陸爭戰時的精神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