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給戰俘一塊麵包(1 / 2)

1944年冬天,德國戰敗,蘇軍把德軍趕出國門,成千上萬的德國兵被俘虜。每天都有一隊隊的德國戰俘麵容憔悴地從莫斯科大街上穿過。當德國兵從街道走過時,所有的馬路都擠滿了人。蘇軍士兵和警察警戒在戰俘和圍觀者之間。圍觀者大部分是婦女。她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戰爭的受害者。她們的親人都讓德寇殺死了。她們每一個人,都和德國人有著一筆血債。

婦女們懷著滿腔仇恨,當俘虜們出現時,她們把一雙雙勤勞的手攥成了拳頭,士兵和警察們竭盡全力阻擋著她們,生怕她們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

這時,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一位上了年紀的婦女,穿著一雙戰爭年代的破舊的長筒靴——那是她在戰爭中死去的兒子留給她的唯一紀念。她走到一個警察身邊,希望警察能讓她走近俘虜。警察同意了這個老婦人的請求。

她到了俘虜身邊,從懷裏掏出一個用印花布方巾包裹的東西。裏麵是一塊黑麵包,她不好意思地把這塊黑麵包塞到了一個疲憊不堪的、兩條腿勉強支撐得住的俘虜的衣袋裏。看著她身後那些充滿仇恨的同胞們,她開口說話了:“當這些人手持武器出現在戰場上時,他們是敵人。可當他們解除了武裝出現在街道上時,他們是跟所有別的人,跟‘我們’和‘自己’一樣具有共同外形、共同人性的人。”

頓時,整條大街不再喧鬧,人們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對一個人來說,善良是可貴的;但對一個世界來說,正義具有更崇高的精神價值。因為多數時候,人們並不缺少善良,卻缺少正義。

搶位幾年前的—個晚上,埃爾達和妻子開車去紐約的朋友家吃飯。當時雨雪交加,他們趕緊朝朋友家的院子走去。這時,埃爾達看到一輛汽車從路邊開出,前麵有—輛車等著倒進那輛車原先的停車位置——這在擁擠的曼哈頓區是千載難求的。可是,那位司機還未來得及倒車,另一輛已從後麵過來,搶占了他想占據的位置。

“真缺德!”埃爾達心想。

埃爾達的妻子進了朋友的家,他又回到街上,準備教訓那個搶位的人,正好,那人還沒走。

“嗨!”埃爾達說,“這車位是那個人的。”他打手勢指著前麵那輛車。

搶位的人滿而怒容,對埃爾達虎視眈眈。埃爾達感到自己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對對方那副凶相也就不以為然。

“別管閑事!”那人說。

“不,”埃爾達說,“你知道嗎,那人早就等著那個車位了。”

他們很快吵了起來。不料,搶車位的人自恃體格魁偉,揮拳把埃爾達打倒在他的車頭上,接著便是兩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