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家、傑出的政治活動家,出色的文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物理學家。
富蘭克林曾經在《新英格蘭報》承擔排字、校對等工作。有一天,在富蘭克林所在報社前麵的商店裏,一位猶豫了將近一個小時的男人終於開口問店員了:“這本書多少錢?”
“一塊錢。”店員回答。
“一塊錢?”這人又問,“你能不能少要點?”
“它的價格就是一塊錢。”
這位顧客又看了一會兒,然後問:“富蘭克林先生在嗎?”
“在,”店員回答,“他在印刷室忙著呢。”
“那好,我要見見他。”這個人堅持一定要見富蘭克林。於是,富蘭克林就被找了出來。這個人問:“富蘭克林先生,這本書你能出的最低價格是多少?”
“一塊兩毛五。”富蘭克林不假思索地回答。
“一塊兩毛五?你的店員剛才還說一塊錢一本呢!”
“這沒錯,”富蘭克林說,“但是,我情願倒給你一塊錢也不願意離開我的工作。”
這位顧客驚異了。他心想,算了,結束這場自己引起的談判吧,他說:“好,這樣,你說這本書最少要多少錢吧。”
“一塊五。”
“又變成一塊五?你剛才不還說一塊兩毛五嗎?”
“對。”富蘭克林冷冷地說,“我現在能出的最好價錢就是一塊五。”這人默默地把錢放到櫃台上,拿起書出去了。這位著名物理學家和政治家給他上了終生難忘的一課:對於有誌者,時間就是金錢。我們學習、辦事是否高效從來都是與我們對時間的態度是否端正,使用時間的方法是否合理分不開的。
一方麵,一個珍惜時間、善於使用時間的人必然是高效的。對於那些成功者而言,他們的第一個共性就是:珍惜時間的價值,更懂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時間。
另一方麵,講究學習工作的方法也是獲得高效的一個有效途徑。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人“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並不是他不珍惜時間,辦事拖拖拉拉,而是因為他沒有掌握辦事的方法,在一種比較笨的方法中浪費了時間,當然就不能高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