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賣畫(1 / 1)

在北美經濟大蕭條最嚴重的時候,加拿大多倫多的一位年輕的藝術家斯帕克急需要錢,因為他的全家都要靠救濟過日子。斯帕克精於木炭畫。他畫得雖好,但時局卻太糟了。他怎樣才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呢?在那麼艱苦的日子裏,哪有人願意買一個無名小卒的畫呢?

斯帕克可以畫他的鄰居和朋友,但他們也一樣身無分文。唯一可能的市場是在有錢人那裏,但誰是有錢人呢?他怎樣才能接近他們呢?

斯帕克對此苦苦思索,最後他來到多倫多《環球郵政》報社資料室,從那裏借了一份畫冊,其中有加拿大的一家銀行總裁的肖像。斯帕克靈機一動,決定在這上麵“做點文章”。回到家裏,他開始畫起來。

斯帕克畫完了像,然後放在相框裏。畫得不錯,對此他很自信。但怎樣才能交給對方呢?

他在商界沒有朋友,所以想得到引見是不可能的。但他也知道,如果想辦法與他約會,也肯定會被拒絕。寫信要求見他,但這種可能通不過這位大人物的秘書那一關。斯帕克對人性略加一二,他知道,要想穿過總裁周圍的層層阻擋,他必須投其對名利的愛好。

他決定另辟蹊徑,采用獨特的方法去試一試。斯帕克梳好頭發,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來到了總裁的辦公室。

斯帕克提出見見總裁的要求時,秘書告訴他:“事先如果沒有約好,想見總裁不太可能。”

“真糟糕,”斯帕克說,同時把畫的保護紙揭開,“我隻是想拿這個給他瞧瞧。”秘書看了看畫,把它接了過去,她猶豫了一會兒後說道:“坐下等會兒,我馬上通知一聲總裁。”

她馬上就回來了。“他想見你。”她說。

當斯帕克進上時,總裁正在欣賞那幅畫。“你畫得棒極了,”他說,“這張畫你想要多少錢?”斯帕克舒了一口氣,告訴他要50美元,結果成交了(那時的50美元約相當於現在的1000美元)。我們應該相信,不了解的東西總是可以了解的。今天心裏知道的事,明天頭腦就明白了。隻要我們持續不斷地思考,就會看到希望的曙光。巴爾紮克曾說過:打開一切科學之門的都毫無疑義的是問號,而生活的知識大概就在於逢事問個為什麼。請不要忘記,所有的真知灼見都來自於多思善疑。

第十五份退稿信。

1863年冬天的一個早晨,凡爾納剛吃過早飯,正準備到郵局去,突然聽到一陣敲門聲。凡爾納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拿著一包鼓鼓囊囊的郵件的郵政工人。一看到這樣的郵件,凡爾納就預感到不妙。自從他幾個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乘氣球五周記》寄到各出版社後,收到這樣的郵件已經是第14次了。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拆開—看,上麵寫道:“凡爾納先生:尊稿經我們審讀後,不擬刊用,特此奉還。××出版社。”每看到這樣一封退稿信,凡爾納都是心裏一陣絞痛。這已經是第15次了,還是未被錄用。

凡爾納此時已明白,那些出版社的“老爺”們是如此看不起無名作者。他憤怒地發誓,從此再也不寫了。

他拿起手稿準備把它們付之一炬。凡爾納的妻子趕過來,一把搶過手稿緊緊抱在胸前。此時的凡爾納餘怒未息,說什麼也要把稿子燒掉。他妻子急中生智,滿懷關切地安慰丈夫:“親愛的,不要灰心,再試一次吧,也許這次能交上好運的。”聽了這句話以後,凡爾納搶奪手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會兒,決定接受妻子的勸告,抱起這一大包手稿到第16家出版社去碰運氣。

這次沒有落空,讀完手稿後,這家出版社立即決定出版此書,並與凡爾納簽訂了20年的出書合同。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生活就像自然界,有陽春,也有金秋,有酷夏,也有寒冬。走運和倒黴都不可能持續很久。要永遠堅信一點:一切都會變的。無論身受多大創傷,心情多麼沉重,一貧如洗也好,沒人理解也好,都要堅持住。

太陽落了還會升起,不幸的日子總有盡頭,過去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在許多人頻頻遭遇失敗的時候,那些有必勝信念的人成功了,他們應該成功。永不放棄的人總會成功。對他們來說,成功就像明天早上的太陽一定要升起一樣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