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靠自己打江山(2 / 2)

班超對大家說:“匈奴果然已經派來了使者,說動了鄯善國王,現在我們已處於極度危險之中,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等鄯善國王被說服,我們就會成為他和匈奴結盟的犧牲品。到時候,我們自身難保是小事,國家交給的使命也就完不成了。大家說該怎麼辦?”大家齊聲答應:“我們服從您的命令!”班超猛擊了一下桌子,果斷地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我們隻有下決心消滅匈奴,才能完成我們的使命!”當夜,班超就帶人衝進匈奴所駐的營壘,趁他們沒有防備,以少勝多,終於把100多個匈奴人全部消滅了。

第二天,班超提著匈奴使者的頭去見鄯善國王,當麵指責他:“您太不像話了,既答應和我們結盟,又背地裏和匈奴接觸。現在匈奴使者已全被我們殺死了,您自己看著辦吧。”鄯善國王又吃驚又害怕,很快就和漢朝簽訂了同盟協議。

班超的舉動震動了西域,其他國家也紛紛和漢朝簽訂同盟,很多小國也表示和漢朝永久友好。班超終於圓滿地完成了使命。在危急的情境之下,應該果斷,敢於冒必要的危險,才能夠獲得成功。如果危機時還猶猶豫豫、畏縮不前,後果就不堪設想了。四個過橋人一天,有四個人來到一處地勢險惡的峽穀,下麵是洶湧奔騰的河水,這四個人要到河對麵去,而擺在他們麵前的是怎樣一座橋呢?幾根被歲月腐蝕得快要爛掉的木板橫在懸崖峭壁間那光禿禿的繩索中間,看起來搖搖欲墜,非常危險。

四個人中,有一個盲人,一個聾子,另外兩個是耳聰目明的正常人。再沒有其他的路可走了,四個人決定就從這裏過橋。他們一個接一個地過橋,結果是盲人、聾子和一個耳聰目明的人過去了,但另一個卻跌入了咆哮著的河穀中就此喪命。

為什麼盲人和聾人會順利過橋,而那個耳聰目明的人會掉下去呢?難道他還不如身體有致命缺陷的人嗎?

是的,他的致命弱點正好在於他的耳目明聰。

盲人說:“我眼睛看不見,不知道山有多高橋有多險,所以能心平氣和地攀索過橋。”

聾人說:“我耳朵聽不見,不知道腳下咆哮怒吼的聲音有多大,恐懼感相對就會減少很多。”

那個過了橋的耳聰目明的人則說:“我過我的橋,險峰與我有什麼關係?激流又與我有什麼關係?我隻要注意落腳穩固就夠了。”坦然麵對,積極進取,任何艱難險境都不會威嚇住你。不要抱怨生活秋天的黃昏,比爾信步走向郊外。他發現秋天的足跡在鄉村所烙下的景象遠比城市美好。

在城市裏,生活即使舒適,但有時仍感貧乏;工作即使忙碌,但有時也覺空虛;有快樂也有彷徨,有希望也有失望,總是難得如意。因此,尋訪鄉野便成為解決煩惱的一種途徑。鄉間,正是豐收的季節,田壟上堆著已收割的稻子,農人提著鐮刀正將歸去,他們鬆鬆鬥笠,用頸上的毛巾擦著汗,然後嬉笑地走向冒著炊煙的家。

幾個黑黝黝的鄉童,用竹竿打著石榴樹上的果實,在溪水裏清洗一下,便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比爾在溪邊的一棵樹底坐下,皮鞋上沾滿泥巴。一個鬢發已白的老農走過來和他搭訕。老者的態度純樸而友善,使人不必存有絲毫顧忌。聽了他的談話,比爾更加羨慕鄉村生活了。

老農說:“我們農夫感覺快樂,是因為我們能夠適應田間的工作,而且喜歡它。”

比爾不禁自問:如果我到鄉下長久生活,也能適應嗎?我能忍受風吹日曬?能放棄城市裏一些現代的享受?能吃得消使手磨出繭的工作嗎?

老農又說:“我很樂觀,我對生活從不曾抱怨過,我吃自己種的蔬菜和水果,覺得那是世上最好的食物。”

比爾似有所悟地點點頭。鄉下人進城感到好奇,城裏人下鄉覺得新鮮,這都是短暫的。如果你不能適應生活,不能調整心態,你永遠都會有煩惱,不論在鄉下或城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