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下藥”比喻針對客觀情況,正確處理問題。這句成語又寫作“對症發藥”。
此典出自《三國誌·魏誌·華佗傳》:“府吏倪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
東漢末期,有一位傑出的醫學家叫華佗。有一次,州官倪尋和李延都患了頭痛發熱病,他們請華佗醫治。華佗診斷了兩個病人後說:“倪尋要吃瀉藥,李延吃發散藥。”兩人聽了很十分詫異,就問為什麼兩人的病一樣而吃的藥不一樣。華佗解釋說:“倪尋的身體外部沒有病,病是從內部傷食引起的;李延的身體內部沒有病,病是從外部受冷感冒引起的,因此治療就不同。”接著給兩人下了不同的藥,倪、李二人服下後,兩個人病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