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4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1 / 1)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比喻這邊敗了,那邊卻得到了勝利。

此典出自《後漢書·馮異傳》:“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公元25年,劉秀當了皇帝(東漢光武帝)之後,馬上開始圍剿農民起義軍。公元26年,劉秀認為大將鄧禹對赤眉農民起義軍打擊不力,就派大將馮異去代替他。馮異與赤眉軍在華陰相遇,雙方對峙了六十多天,激戰數十回合,馮異俘獲了赤眉軍將領劉始、王宣等五千多人。公元27年春天,劉秀派使者拜馮異為征西大將軍。正好,大將鄧禹率車騎將軍鄧弘等引軍帶著兵馬歸來,與馮異相遇,鄧禹、鄧弘要同馮異一起攻打赤眉軍。馮異說:“皇上命令諸將駐紮在澠池,截斷赤眉軍東去的要道,而命令我西進攻打赤眉軍。這是萬全之策,必須按說的去辦,我們不能亂來。”鄧禹、鄧弘不聽馮異的勸告,與赤眉軍交戰。最終上了赤眉軍的當,東漢軍死傷三千餘人,鄧禹逃回宜陽。

兵敗後,馮異棄馬徒步走上回溪阪,帶著數名部下回到營地。他命令部隊繼續加強防禦工事,收攏潰散的兵勇,招集各個營地的士兵數萬人,與赤眉軍終定時間再戰。他挑選精壯的士兵,讓他們穿上赤眉軍的服裝,埋伏在路旁。天明時赤眉軍萬名士兵攻打馮異的先頭部隊,而馮異隻派小股部隊去救援。赤眉軍以為馮異軍力單薄,就命令全體士兵一齊攻打馮異軍,馮異立刻帶領士兵大戰。下午兩點左右,赤眉軍士氣衰落下來,馮異埋伏下的士兵突然殺出,他們穿的衣服同赤眉軍一模一樣,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赤眉軍無法識別誰是馮異軍,誰是自己人,於是驚慌失措,潰不成軍。馮異軍奮勇追擊,在崤底大破赤眉軍,俘獲赤眉軍八萬人。其餘十萬人向東潰逃,到達宜陽時,早有劉秀親率大軍截住去路,赤眉軍劉盆子、樊崇以下十餘萬人都投降了。朝廷發下一封用印章封記的文書,慰勞馮異,文書說:“在消滅和平定赤眉軍的戰爭中,你和士兵、將吏都辛苦了!戰鬥開始時,你們雖然像鬥敗了的鳥兒那樣,垂著翅膀跑到回溪阪,可是最後終於在澠池奮翅高飛,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就好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時,雖錯過了陽光;可是當日落西山時,卻在桑榆間得到了落日的餘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