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8章 五十步笑百步(1 / 1)

“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程度不同,本質一樣。

此典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如何?”

戰國時,梁惠王常常為了一點小事情就和別的國家打仗。有一天,他問孟軻:“我對於國家大事,已經是做到盡心盡力了。河內(古代總稱黃河以北為河內)年成不好,有了災荒,我就把河內的災民移到河東去,同時還把河東的糧食調劑給河內,如果河東的年成不好,遭了災荒,我也照樣辦理,在我看來,鄰近各國的國君,沒有哪一個能夠像我這樣愛護百姓,然而鄰近各國的百姓卻不見減少,我國的百姓也不見得增多,這是到底什麼原因昵?”

孟軻回答說:“大王,你是喜歡打仗的,就拿打仗做個比方吧。雙方軍隊到了戰場上,戰鼓一響,兵刃相接,一場廝殺的結果,打敗了的免不了要丟盔棄甲飛跑逃命。在那些逃命的士兵當中,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如果一個士兵跑得慢,隻跑了五十步,看見前邊一個士兵跑得快,已經跑了一百步,所以就嘲笑那人‘貪生怕死’,算不得英雄,而說自己膽量大,對敵人追擊並不害怕,這樣對不對呢?”梁惠王聽了說:“當然不對,那兵士隻不過是因為自己跑的慢而落後五十步罷了。”

孟軻接著說:“對了,大王既然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麼你的問題又有什麼不明白呢?你雖然在小的方麵比別的國家多照顧了一點老百姓,可是你愛好打仗,一打起仗來老百姓成千上萬的死亡,這和鄰國比起來,不也像‘五十步笑百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