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一觸即發(1 / 1)

“陛下,吳王已起兵,臣已派人拿下丹陽和附近的城池,若是此時出兵,定能裏應外合,拿下吳國。”

“大將軍還是先看看前線戰報吧。”

“這,怎麼會這樣?”

周亞夫看著麵前的戰報,“這未免也太巧了。”

“是啊,太巧了,隻怕是朕這個王叔早就開始籌謀了。”

“那陛下準備如何?太子殿下還在吳國,雖暫時無恙,但始終不是長久之計啊。”

匈奴,月氏,大宛,囤兵二十萬於居庸關外,閩越,東越也蠢蠢欲動,楚、趙、齊等六國也在封地聚集兵馬,這次吳王真是大手筆,原來調走齊闐還不光是安自己的心,閩越之地貧瘠,閩越貴族怕是收了劉濞不少好處,吳國盛產海鹽舉國皆知,匈奴月氏等大漠部族對鹽需量極大,吳王還真是有心。

“陛下,臣請兵以平亂。”

“平亂之事,朕自有安排,你的當務之急是將晁卿帶走。”

帶走?周亞夫雖然不知道陛下到底有什麼安排,但是如果要將一朝宰相帶出皇城,想必不是什麼小事。

話分兩頭,周亞夫那邊遲遲沒有動靜,柳中靖的身份又被莫維擎知曉,柳中靖隻有更加小心,盡量不在朝堂上發表任何的意見,處事也是小心斟酌,何況府裏還住著一個未來的天子,更是不敢有任何的大意。

“周將軍已經回了皇城,金陵城中這兩日氣氛也很是沉重,不知劉濞還有什麼計劃。”柳中靖看著麵前這個還是半大的孩子,要是在現代,他還是一個坐在教室裏上課的初中生,但是現在他卻要了解這些國與國之間的紛爭,甚至直麵戰火紛飛。

而自己一朝回到解放前,在這種人命不值錢的年代,更是要小心再小心,其實說白了,她不是什麼忠義難全,她確實是受莫維擎很多照顧,也很尊重他的愛國之情,但是她知道曆史的走向,她不會輕易地去改變什麼,那麼順著曆史的大流走,就像她對衛青那樣。

“父皇曾經說過,劉濞此人野心頗大,金陵氣氛凝重恐怕不止是因為他聯合六國反漢吧。”

柳中靖被打斷了思路,從隔板中抽出一份帛書,遞給劉徹,“今早大將軍傳書,匈奴月氏蠢蠢欲動,閩越之地也是按耐不住了,劉濞的計劃恐怕不是最近一兩年才開始的,他的布置應該。”

“我懂,但是我相信父皇。”

年輕的孩子站在麵前,才及她下巴的個子站得挺拔,像一棵茁壯的青鬆苗,目光灼灼地看著自己,從前了解這位帝王都是說他有多麼的揮斥方遒,多麼的霸氣威風,現在他就這樣靜靜地站著,年歲不大,也不甚霸氣,卻有種讓人信服的感覺。

史書上都說景帝懦弱可欺,封王作亂,一再退讓躲避,但是現在看著這孩子這般信任他的父皇,景帝應該也是有獨特的智慧魅力的吧。

“我也相信你的父皇,但是金陵畢竟不是久留之地,但是現在該做決定的是,我們是繼續留在暗流洶湧的金陵,還是去帝都找你的父皇?”

劉徹垂頭思考了一番,抬起頭來,烏黑的眼眸定定地看著柳中靖,“我們既不留在這,也不去帝都,我們去找衛青,他不是被吳王派出去了麼,現在應該快到所謂的前線了吧。”

柳中靖一愣,確實是這樣啊,劉濞並不知道衛青是漢王的人,將他派出去了,她跟大將軍推測了一下,估計所謂的前線就是閩越了,而那連綿不絕的軍械,應該有一部分就是吳國盛產的海鹽了。

如果真的去找衛青的話,留在閩越之地,再徐徐圖之,應該可幫他們分擔一部分壓力的,但是怎麼去呢?

“我自己去。”

“不可以,雖然六國之人不認識你,但是你一人在外,危險太大,大將軍將你托付給我,我不能辜負他的囑托。”

“可是你現在是吳國的朝臣,不可能私自前去的。”

可是真的讓這個稚嫩的孩子一個人上路麼?柳中靖不敢想象會發生什麼,雖然她知道曆史上漢武帝絕不是折在七國之亂中,但是萬一發生什麼意外呢?

“柳先生,你也就比徹虛長幾歲,你能在詭譎的吳國朝堂打拚出一席之地,為何不信徹呢?”

“好吧,我信你,但是你一到會稽,就立即傳書於我,千萬不要輕舉妄動。”

柳中靖不知道她做的這個決定是否正確,但是她確實該讓這個幼鷹自己搏擊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