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打開孩子心靈的天窗
哈佛家教故事
幾十年前,在波蘭有一個叫瑪麗的小姑娘。瑪麗的父母都是教師,他們對知識的追求和強烈的事業心深深地影響著瑪麗。
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是父母非常重視對瑪麗的教育。當然,瑪麗小的時候也非常聰明好學,三四歲的時候就聽哥哥姐姐讀書,很快也能自己讀書了。她的記憶力驚人,一篇文章讀過兩遍就能大致地背下來了,這跟她讀書時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關。父母發現了她過人的天賦,並且對她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在她6歲的時候就把她送到學校去上學了。
瑪麗從小學習勤奮刻苦,對學習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瑪麗讀書時非常投入,隻要一拿起書,她就會完全地融入其中,仿佛周圍的一切和自己沒有關係。
一次,瑪麗的表姐來到她家做客。幾個小姐妹們熱鬧地聚在一起玩耍,可是瑪麗卻安靜地坐在桌子前看書,不為所動。為了引起瑪麗的注意,幾個孩子不斷地從瑪麗旁邊走來走去,甚至又唱又跳,可是瑪麗依然貪婪地讀書,旁若無人。
後來,幾個姐妹們想出了一個新花樣來幹擾瑪麗的注意力:在瑪麗身後放上幾把椅子,希望能被瑪麗不小心碰倒。可是她們等了好長時間,瑪麗絲毫未動,仍然專心致誌地看書。幾個姐妹有些著急了,於是她們便在椅子上又加了幾張椅子,形成了一道椅子牆,可是瑪麗依然聚精會神地看書,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姐妹們在旁邊急切地盼望著惡作劇的結果,可是等了好長時間,瑪麗都沒有動。半個多小時後,瑪麗終於讀完了一章,便合上書,她剛抬起頭,就聽“嘩啦”一聲,所有的椅子都翻到在地上了。
這時,等在旁邊的姐妹們見到惡作劇終於有了結果,於是高興地大叫起來,她們幸災樂禍地等待著瑪麗發火。可是,瑪麗並沒有生氣,而是揉了揉被椅子砸痛的肩膀,拿起書本到隔壁房間去了。
瑪麗對學習的專注程度一直如此,15歲的時候,她中學畢業,並獲得了學校頒發的金質獎章。由於母親去世,瑪麗無法進入大學繼續深造,便到鄉下做了家庭教師。其間,瑪麗仍然堅持勤奮學習,8年後又來到了巴黎留學,從此開始了新的求學之路。
再後來,瑪麗與皮埃爾·居裏結了婚。兩人經過長時間的科學研究,終於發現了“鐳”。她就是舉世聞名的“鐳的母親”——居裏夫人。
故事啟示:注意力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不斷進取的能量。
哈佛家教案例
丘吉爾出生在英國一個赫赫有名的貴族家庭,父親是政府官員,可以說丘吉爾當時的家庭條件十分優越,然而他少年時期並非出類拔萃,成績也不優秀,因為他十分貪玩兒,經常和父母躲貓貓、帶領小夥伴們打仗等。
有一天,丘吉爾的父親費了很長的時間才找到丘吉爾,看到丘吉爾和一群小朋友站在一塊石頭上學著大人的語氣對下麵的小朋友們說:“先生們,對方的敵軍已經快打進我們國家了,關鍵時刻如果我們不振作起來,我們就會被敵人打敗,你們願意失敗嗎?”
“不願意。”下麵的小孩齊聲高喊了起來。
“那現在你們聽我的,你們倆向左邊衝鋒,你們倆向右邊衝鋒,其他人都跟著我,不打敗敵人我們就不後退,出發!”
小丘吉爾將手舉起並且用力一揮:“衝啊!”所有的小朋友聽著他的指揮迎向了戰場,可想而知他們勝利了。一直等到丘吉爾他們打完勝仗,父親才拉著丘吉爾的手回家,丘吉爾的母親抱怨道:“幹什麼去了,這麼久才帶孩子回來。”
“我看孩子們打仗了。”
“這孩子整天不學習,就知道玩,你也跟著瞎鬧,以後可怎麼辦呀。”
“我們要對我們的孩子有信心,剛才看他們打仗發現這孩子有不錯的組織能力,我們用心培養他,他會成為有用的人才。”
“孩子成績不好,簡直一塌糊塗,數學更加糟糕,我們不應該讓他每天這樣玩了,給他請個家教吧。”母親為丘吉爾請了家教,丘吉爾的成績依然不見好轉。總結原因,主要是丘吉爾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總是三心二意,滿腦子想著玩的事情。
那時丘吉爾的父親幫母親出了一個主意,讓丘吉爾學習繪畫,丘吉爾的好動對他來說是一個不好的習慣,父親想到繪畫可以集中他的注意力,相信時間一長他好動的壞習慣會改掉。母親教丘吉爾繪畫的時候告訴丘吉爾要細心觀察每片樹葉、花瓣的不同。時間長了母親發現丘吉爾變得沉靜了,注意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習時,注意力也能集中到書本上了。父親趁機送給丘吉爾大量的文學著作和名人傳記,讓他在閱讀中加強鍛煉自己的注意力。的確,在看這些名人傳記的過程中,丘吉爾的注意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當然,書中的偉人事跡也深深地震撼了他,改變了他的思想,並且讓他下定決心做一個偉大的人。
隨後,父親把丘吉爾送到了詹姆斯教會學校,那時的丘吉爾也隻有7歲,這所寄宿學校很講排場,這令丘吉爾產生了厭煩情緒。丘吉爾中學畢業後,父親決定送他到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丘吉爾的母親對父親的決定表示很詫異,她怕丘吉爾受苦,但是他的父親很清楚丘吉爾到底需要什麼。他對丘吉爾的母親說:“我們要明白孩子身上的缺點和優勢,隻有他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他感興趣的事情上才能做好,相信他以後不管做什麼都會集中注意力。
在軍校,丘吉爾充分彰顯了他的優勢,這裏的戰術、築城、軍法、軍政等課程對他的吸引力很大,他不用再去煩惱那些拉丁語、法語和數學課,學習時的注意力也高度集中。在這裏他各科成績都非常優秀,他的天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他對這裏的生活充滿了濃厚的興趣與熱愛,沒有因為教育製度的嚴格感到生活的枯燥。為了讓丘吉爾的生活豐富多彩,父親給丘吉爾寄去了很多書籍,這讓丘吉爾的視野更加開闊,他各科成績比其他學生都要出色,後來還在這裏獲得了陸軍騎兵少尉的軍銜。
父親和母親對丘吉爾注意力的訓練以及其他方麵的指導,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讓他從一個貪玩的孩童成長為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案例總結:注意力是孩子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
哈佛家教課
通過前麵的心理學實驗,我們發現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它甚至可以讓一個人生活得更快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力”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
“注意力”作為智商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不能小視,因為它關係到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僅如此,注意力集中與否將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顯然,在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的孩子,學習效率較低,成績也較差;而集中注意力聽講的孩子,學習效率較高,成績也較好。對於孩子們來說,集中注意力很難,培養孩子的注意力也如同養育他們長大成人一樣,一顆種子——一棵小樹苗——一棵大樹,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家長的引導是最重要的。
在引導過程中,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十分有必要。一般說來,5~7歲的孩子能聚精會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時間為15分鍾左右;7~10歲約20分鍾;10~12歲約25分鍾;12歲以上是30分鍾左右。有些家長並不了解孩子注意力的特點,每天孩子在學校上課,回到家父母還要給他們安排看不完的書,做不完的習題,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不利於他們注意力的集中。正確的做法是,針對孩子的興趣愛好進行規劃,培養他的興趣愛好,這自然有利於他注意力的集中和培養。
丘吉爾父親的教子經驗便是很好的例子,剛開始丘吉爾十分貪玩,學習不努力,注意力不集中。父親在教育他的過程中,發現了他的興趣、愛好,並通過讓他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來鍛煉他的注意力,最終的效果大家可想而知。
對各位家長而言,究竟該如何培養孩子注意力呢?我們不妨參考一下國外家長的做法。
方法一:讓孩子從興趣中鍛煉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會受到自身興趣和情緒狀態的影響,如果他對某一事物特別感興趣,那麼他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培養孩子興趣愛好的方式來提高或鍛煉孩子的注意力。
琳達夫人有兩個孩子,喬西和馬克,他們是一對雙胞胎,已經10歲了。琳達發現這兩個孩子在做事時注意力不太集中,她認為這將會影響孩子智力的發展以及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於是她一直思考著如何幫助這兩個孩子提高注意力。
一次偶然的機會,琳達找到了幫助孩子提高注意力的方法。那是一個周末的上午,琳達和丈夫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去打曲棍球,沒想到兩個孩子對這項運動很感興趣,他們也學著大人的樣子,裝模作樣地打起來,全神貫注,樂此不疲。琳達夫人靈光一閃,何不利用打曲棍球這項運動來鍛煉孩子的注意力呢?事後琳達夫人詢問了兩個孩子對這項運動的感受,兩個孩子都表示非常喜歡,就這樣兩個孩子走上了學習曲棍球的道路。
他們每個星期五和期六早晨要4點鍾起來,然後摸黑去練習曲棍球,父母對這兩個孩子非常有信心,給他們起了外號叫“球場雙雄”,在他們生日的時候父親還毫不吝嗇地給他們買了昂貴的手套和球棒,他們也很爭氣,每次比賽的時候都會得獎。當然,在練習打曲棍球的同時,他們兩個人的注意力也得到了極大的訓練和提升,這讓琳達夫人感到很欣慰。
孩子對自己所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會很集中,注意的時間也會更長。對不感興趣的事物,則往往不注意。因此,父母完全可以通過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的方式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方法二:通過運動鍛煉孩子的注意力
我們都知道,經常運動能增強身體的協調性,使我們的動作更加靈敏,也可以讓我們的頭腦變得更加聰明。其實,運動還有提高人們注意力的功能,堅持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可以讓我們在學習、工作的時候靈感突現,精力旺盛。
對孩子而言,如果能夠讓他經常性地進行體育運動,也有利於他注意力的培養和提高。
美國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運動能夠提高孩子在學習中的注意力。
伊利諾伊大學的幾位科研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神經學雜誌》上的報告中說,他們在研究中發現,每當孩子參加完體育活動後,他們在學習時的注意力就會更加集中,甚至能夠解答難度更大的試題。
這些體育活動包括體育課上的各種運動、舞蹈課上的體育運動等。
研究小組選取20名9歲學生進行了測試。第一天,學生休息20分鍾後,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了一係列測試;第二天,學生在跑道上步行20分鍾後,再進行同樣的測試。每次測試過程中,研究人員都同時監測學生們的腦電圖,以了解其大腦活動的情況。
測試結果顯示:剛參加完體育活動後,學生們在回答問題時會更加集中注意力,答案也更準確,而且問題越難,答案的準確率越高。腦電圖分析還表明,剛參加完體育活動的孩子能更好地分配注意力資源,而不容易受噪聲等因素的影響。
為了證實這一結果同樣適用於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研究人員讓學生們進行了閱讀、單詞拚寫和數學計算3項測試。結果證明,如果學生在體育活動後進行這些測試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實驗人員認為,這可能與有氧運動後,人體供血量充足,尤其是大腦供血充足有著直接關係。
體育運動本身可以緩解大腦的疲乏,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講究“勞逸結合”的原因,從這個角度來解釋,我們也不難理解體育運動對注意力的積極影響。另外,很多運動本身要求較高的注意力,比如各種球類運動、棋類運動等。總之,要想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不妨讓他經常進行體育鍛煉。
方法三:“閱讀”+“思考”=注意力
“閱讀”教育法是美國教育家傑姆·特米裏斯發明的,培養孩子閱讀書籍的興趣要從孩子小時候開始,還要依靠父母的科學引導。父母應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孩子養成朗讀的習慣,每天堅持20分鍾,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便會在父母抑揚頓挫的朗讀聲中漸漸產生。孩子堅持每天聽讀能夠使注意力更加集中,不僅有利於開闊孩子的視野,還有利於提升孩子的智力。如果孩子帶著思考去閱讀,會有更好的效果。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根特,在讀書時經常使用一種精神集中法。當他讀書前,或者在書房思考問題時,他一定要透過窗戶凝視著遠方屋頂上的一個隨風擺動的風向標箭頭,他一邊眼盯著風向標的轉動,一邊下意識地沉浸於思考之中。這種方法大大幫助了他,他哲學思想中的許多觀點就是這樣思考出來的。運用這種方法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在一起,並且加深了思考的深度。
這正如我們一邊聽著音樂一邊看書一樣,聽著音樂看起來是“一心二用”,但實際上我們的注意力並沒有受到影響,反而精神更加集中了。對於孩子而言,我們不妨也采用這種方式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當然不是“聽音樂”,而是讓孩子養成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這樣長期下來孩子的注意力自然會有所提高。
思維力:抓住孩子智力發展的核心
哈佛家教故事
大英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學術圖書館之一,據說當年的圖書館老館因年久失修,英國政府又在另一個地方建了一個新圖書館,新圖書館建成後,要把老館的書搬到新館去。按我們現在來說,這本來是搬家公司做的活兒,沒什麼難的,把書裝上車,拉走,擺放到新館就完了。但問題是,當年的英國經濟並不像我們現在這麼發達,滿大街都可以找到搬家公司的車,這是其一;其二,搬家的費用大約需要350萬英鎊,圖書館可沒有這麼多錢用來搬家。眼看著雨季就到了,不馬上搬家,損失就會更大。怎麼辦?館長想了很多方案,仍一籌莫展。
正當館長為這事傷盡腦筋的時候,一位小夥子找到了館長,說他有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不過仍然需要花費150萬英鎊。盡管如此,館長仍然十分高興,因為圖書館能夠拿出這筆錢來。“快把你的好辦法說出來吧!”館長迫不急待。小夥子說:“好主意也是商品,你要答應我一個條件。”“什麼條件?”館長更急不可耐。“如果把150萬英鎊全花完了,那我的主意就權當給圖書館做貢獻了,如果還有剩餘,圖書館要把剩餘的錢給我。”“這個沒問題,350萬我都認可了,150萬以內剩餘的錢全給你,我現在就能做主!”館長很堅定地說。“那咱們可否簽個協議?”小夥子怕館長說話不算話。協議很快順利簽訂了,不久圖書館就實施了小夥子的新搬家方案。結果,150萬英鎊的零頭都沒用完,就把圖書館裏的書全搬完了。
原來,在小夥子的建議下,圖書館在報紙上刊登了一條驚人的消息:“從即日起,大英圖書館免費向市民借閱各種圖書,並且不受數量限製,條件是從老館借出,到新館還書。”
故事啟示:思維力不僅是一種智慧,也是無價的財富。
哈佛家教案例
笛卡爾自小就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他的父親布列塔尼是一位大法官,笛卡爾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有一天,笛卡爾的母親拿著一本畫冊指著圖中的小狗給小笛卡爾看:“孩子,這是小狗,汪……汪……”,這樣的場麵被剛下班回來的布列塔尼看到了,布列塔尼忙走過去告訴自己的妻子:“親愛的,你這樣教孩子是不對的,他是聽不懂的。”
妻子不解地看著布列塔尼:“有什麼不對的,我看其他的母親們都是這樣教自己家的小孩子,這樣可以讓孩子區分動物的不同。”
“我們的孩子還很小,他沒有能力分辨小動物有什麼不同,你隻要告訴他這個小動物是什麼就可以了,這樣他看著圖也不會把它想成其他的小動物。”
“現在這樣告訴他,長大了他自然就會明白了,他可不像你做法官那樣需要精準的語言。”
“既然我們是在教孩子,就應該從一開始要求他語言精準,這樣對他的思維能力會有很大的鍛煉,在他以後的學習中,也不會浪費太多的時間再去重新學習。”
“真的很嚴重嗎?”
“孩子很小的時候對事物的辨認能力也很差,現在拿著畫冊給他看,他的大腦中隻會停留在書中的小動物上,生活中的事物和書中的事物是有很大的差異的,為了我們孩子的以後,我們盡量還是讓他辨認實物,這樣可以較早地開發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思維敏感性。”
“嗯,明白了。”
布列塔尼經常帶著孩子去外麵,教孩子認識他所看到的實物,看到地上的小草、小河,花園中怒放的花兒,他都會用精準的語言給小笛卡爾一一解說,讓小笛卡爾能夠快速、正確地學習語言。
父親發現小笛卡爾5歲的時候已經可以閱讀一些簡單的小故事了,於是,他決定提前送笛卡爾上學,但是他的這一想法遭到了笛卡爾叔叔的反對,小笛卡爾的叔叔覺得小笛卡爾年齡還小,孩子不應該過早地接觸學校教育,但是小笛卡爾的父親並沒有因為笛卡爾叔叔的反對而放棄。布列塔尼認為小笛卡爾是一個早慧的孩子,對於現在喜歡學習的笛卡爾來說最有利於他的智力開發。
小笛卡爾5歲的時候被布列塔尼送到了學校接受教育,笛卡爾很聰明,在很短的時間內可以把老師所教的東西消化掉,他在學校是個很出色的孩子。
對於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布列塔尼非常滿意,在和笛卡爾討論問題中發現,笛卡爾有很強的語言邏輯能力,布列塔尼決定送笛卡爾去學習經院哲學。布列塔尼把這一想法告訴了笛卡爾的叔叔,又一次遭到笛卡爾叔叔的反對。那時笛卡爾隻有8歲,笛卡爾的叔叔覺得這麼早送笛卡爾學習這門最深奧的學問會給笛卡爾帶來很大的困惑,但是布列塔尼不這麼認為,他從笛卡爾的身上發現他有非凡的理性思維能力,他現在的求知欲望需要有比一般孩子更深奧的知識去發掘、開發。
小笛卡爾剛開始學習經院哲學時有點吃力,但是他還是堅持了下來,在父親的指導下,笛卡爾學習得很順利,布列塔尼很重視培養小笛卡爾能夠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希望笛卡爾在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笛卡爾的聰明在當地可謂是家喻戶曉,別人都稱笛卡爾為小神童,那一年他才9歲,布列塔尼帶著他去一位公爵家做客,公爵家院子裏有一群剛從非洲買回來的鴕鳥正悠閑自在地散步,小笛卡爾被別人稱為“小神童”的事公爵早有耳聞,他看了看鴕鳥向笛卡爾問道:“你知道這些鴕鳥遇到危險的時候他們是什麼反應嗎?”
“跑啊。”笛卡爾自信地說。
“錯了,鴕鳥膽子小,遇到危險他們就會把腦袋藏在沙子裏。”有人大聲反駁著笛卡爾。
“鴕鳥如果遇到危險就把頭藏到沙子裏,那我們現在也就不會看到眼前的這些鴕鳥了。”
公爵很驚訝地看著笛卡爾:“有句俗話說‘不要當藏頭露尾的駝鳥’,你認為如何?”
笛卡爾不服氣地說“俗語也有不對的時候呀,鴕鳥長得那麼高,又怎麼可能會把頭藏到沙子裏,他們遇到危險肯定會很快地跑掉的。”
布列塔尼通過這件事情明白了笛卡爾的思維能力是多麼的強,他不僅能夠獨立思考問題,而且思維的邏輯性也很強。布列塔尼很高興,他鼓勵小笛卡爾以後繼續保持這樣的習慣。笛卡爾在父親的鼓勵和誇獎下,思維能力越來越強,後來終於成為了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數學家。
案例總結:理性思維成就孩子的未來。
哈佛家教課
當你早晨起來的時候,家裏隻有你一個人,但是桌上已經有做好的早餐等著你,你可以斷定:這是家人上班前給你做的早餐,那你憑什麼得出這樣的判斷呢?很簡單,靠的是邏輯思維。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光靠感知、認識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積極動腦去思考。另外,思維力也是智商的核心,它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至關重要,作為家長應當重視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