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孩子:要能夠準確辨認硬幣和紙幣。
4歲的孩子:要知道每枚硬幣是多少美分,還要明白一個人無法把所有的商品買光,要學會做出選擇。
5歲的孩子:要知道硬幣的等價物,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6歲的孩子:要學會找數目不大的錢,能夠數清楚大量的硬幣。
7歲的孩子:學會看價格標簽。
8歲的孩子:知道可以通過做額外的工作賺更多的錢,知道把怎樣把錢存在儲蓄賬戶裏。
9歲的孩子:學會製訂簡單的一周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比較同類商品之間的價格。
10歲的孩子:懂得每周節約一點錢,以便有大筆開銷時使用。
11歲的孩子:知道從電視廣告中發現事實。
12歲的孩子:能夠製訂並執行兩周的開銷計劃,知道正確使用一般銀行業務中的術語。
13歲至高中畢業:可以嚐試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以及通過商務、打工等賺錢實踐。
有了這樣的理財教育目標,家長就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向孩子傳遞正確的理財觀念,引導孩子參加各種必要的理財實踐,這樣孩子的理財能力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提高。
方法二: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價值觀
人們經常有這樣的說法:“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可以讓人變得高貴、漂亮,也能扭曲人性,在金錢的誘惑下,有多少人走向了深淵?金錢,人在貧窮的時候很需要它,但是擁有它的時候才發現它並不是萬能的,因此,我們要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取向,讓孩子對金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一項針對美國成年人財富觀的調查顯示,認為“有錢最重要”的比例隻占到13%。他們心裏最重要的事情中,金錢僅排在第7位,他們覺得最有價值的事情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例是67%,“事業上的成功最重要”占到61%,“有孩子最重要”占53%,“結婚最重要”占53%,“做慈善工作、義工等最重要”占52%。由此可見,金錢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
調查還表示,雖然有一半個人的目標是多掙錢,但是想成為富人的願望卻寥寥而已,他們更感興趣的是,有一個好的職業,掙足夠的錢,過上好日子,就可以了。
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價值觀,我們應該明確地告訴孩子,金錢隻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生存工具,最重要的是我們的人生價值觀,人在生活中要學會滿足,不要因為追求金錢的欲望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讓孩子“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方法三:讓孩子認識到金錢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現實生活中,我們成人對每個人的經濟條件的差異都看得很透,這是無法回避的事情,但是我們家長不能再把這種標準“傳染”給孩子。我們要教導孩子,金錢並不能代表一切,它也不是衡量他人的唯一標準,金錢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應當是:我們用自己的雙手、辛勤的勞動來獲得金錢,養活自己,幫助別人,造福社會。
一位曾畢業於哈佛大學教育專業的老師這樣回憶他任教期間的一堂課:
“我的理想是有很多的錢,有了錢,我就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這是這位老師讓大家討論一下理想的時候,一個三年級的孩子所說出的自己的理想,下麵的同學聽到他的發言後都在指責他是一個“小財迷”,這位同學在台上大聲地竭力辯解。
老師問道:“斯特德,你的理想是有很多的錢,那老師問你一下,你認為是不是有了錢就擁有一切?”
“老師,我不這麼認為,金錢不是最重要的,我認為快樂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有了錢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老師又問道:“那你能告訴老師你有了錢都想做什麼呢?”
斯特德自豪地說:“有了錢,我要讓那些沒錢的孩子像我一樣擁有很多禮物。”
老師笑了笑又故作驚訝地問道:“你怎麼去掙錢,不會依靠你父母的幫助吧?”
“不,我要依靠我自己的努力和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去掙錢,但我不是為我自己掙錢。”
老師點了點頭,然後問班裏其他的學生:“那,孩子們,你們是怎麼看待金錢的?”
台下的學生一個個搶著回答:
“不做金錢的守財奴。”
“不因為金錢做有損他人的事情。”
“掙錢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回報社會。”
“把錢捐獻給孤兒院。”……
聽了台下學生們的答案。老師總結道:“孩子們,金錢的意義在於我們如何去追求它,如何去使用它,我們賺錢的手段應該是正當的,我們賺錢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更在於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服務於社會,對我們的國家充滿感恩之心。
在美國,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他們都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價值觀,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中國家長學習的。
讓孩子管理自己的零用錢
哈佛家教故事
一個商人要出去旅遊,走之前他將剛到他家商鋪工作不到半個月的三個仆人叫過來,分別給了第一個仆人5個塔倫特(注:古羅馬貨幣單位),第二個仆人2個塔倫特,第三個仆人1個塔倫特,並且告訴他們,這些塔倫特是提前預支他們第一個月的工資,讓他們自己管理,等他回來的時候,他會另行安排他們的工作。
商人走後,第一個仆人用商人給的5個塔倫特做買賣,又賺了5個塔倫特;第二個仆人用商人給的2個塔倫特做投資,又賺了2個塔倫特;第三個仆人卻把商人給他的1個塔倫特埋到了店鋪後花園的地裏。
一個月後,商人回來了,第一個仆人拿著10個塔倫特來見主人:“主人,你走的時候給了我5個塔倫特,您看,我又賺了5個。”
“嗯,不錯,你是一個對自己的生活很有規劃的人,我會安排更多適合你的工作,現在就去管理你的店鋪吧。”
第二個仆人帶著他的4個塔倫特見到了主人:“主人,您給了我2個塔倫特的工資,您看,我利用它又賺了2個塔倫特。”
商人說:“不錯,你是一個對自己的生活很有規劃的人,我會安排更適合你的工作,現在就去管理你的店鋪吧。”
第三個仆人拿著1個塔倫特去見主人:“親愛的主人,我很害怕自己的塔倫特丟了,於是把它埋在了地下,請看,這是我埋在地下的那1個塔倫特。”
商人生氣地說道:“小氣吝嗇又無能的家夥,知道自己的錢怕丟了你就應該把它存在銀行裏,等我回來的時候連本帶利交給我。”說完,轉身命令另一個仆人說道:“把他的1個塔倫特拿過來,交給賺了5個塔倫特的那個人。”
“他不是已經有10個塔倫特了嗎?”仆人問道。
“他是一個會管理自己錢財的人,把錢交給他,他會變得更加富足,一個連自己的錢財都不會管理的人,他注定這輩子與貧困為伍。”商人解釋道。
故事啟示:富足怎麼會跑到別人的身上?因為他會管理自己的錢財。
哈佛家教案例
盛田昭夫是索尼公司的創始人,世界著名的企業家,他出生於一個商人世家,父親曾經營酒業而成為一名富甲一方的商人。
即便家庭條件富裕,父親也沒有因為家庭富足而放鬆對盛田昭夫的嚴格管教。盛田昭夫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告訴他:“你將來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商人,現在你必須學會如何打理金錢。”他們還規定小盛田昭夫幹家務可以給得到一定的零花錢,小盛田昭夫每次拿到自己辛辛苦苦掙得的錢都十分得珍惜,為了讓這來之不易的零花錢用到有價值的地方,每次他都會把這些錢存放到一個小箱子裏。他平時花錢非常節省,甚至連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都不舍得買。
這樣的習慣被父親看到了,父親對他說:“孩子,你這樣的做法隻會讓你成為一個守財奴,如果你想讓你自己的錢變得越來越多,你就要學會如何運用這筆錢來賺更多的錢,增強自己對金錢的駕馭能力,學會投資和理財。”
父親的一席話語,讓小盛田昭夫如夢初醒:想要真正地駕馭金錢,先要學會投資和理財。自那之後,他決心不再做一個“守財奴”,而是學會了更多如何讓錢變成錢的“遊戲”。
案例總結:讓孩子學會管理錢財,會讓他受益一生。
哈佛家教課
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零花錢,是一項很重要的理財教育。我們中國孩子的零花錢大多是家長給的,所以孩子花起來大多不知道珍惜,這一點想必多數家長都深有體會。那就是,給了孩子零花錢以後,孩子就會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不管這些東西有沒有必要買,而且這些零花錢很快就會被花光。針對這種情況,教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零花錢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當然,零花錢給了孩子以後就是讓他用來花的,而不是一直放在某個地方不動。猶太人有句諺語,“財富是流動的”。如果孩子緊緊守著零花錢不動,那他慢慢就會變成一個地地道道的守財奴了,而且這些錢財或許還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一文不值。例子中的盛田昭夫,很珍惜自己的零花錢,甚至不舍得動用一分,連自己心愛的玩具都不舍得買,但是長期這樣下去,他就會變成一個“守財奴”,隻會守財,不會致富。而他的父母顯然是很明智的,他們及時開導孩子,應當如何去運用自己手中的零花錢,讓錢“生”錢。對於我們中國的孩子而言,成為“守財奴”的可能性倒不大,家長倒是更應該注意孩子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我們應當告訴孩子,錢應當合理地支配,即可以用來消費購買自己必須的物品,也可以用來投資,讓手頭的錢變成更多的錢。下麵,我們不妨具體來看一下如何教會孩子管理和支配自己的零用錢。
方法一:幫助孩子製訂合理的理財和消費計劃
家長們總是認為孩子沒有能力掌管自己的錢財,而且擔心給了孩子錢後孩子會亂花,因此會不自覺地減少孩子花錢的機會。即便是孩子的壓歲錢,家長們也會不自覺地替孩子“保管”,等到孩子需要零花錢時再向他們要。結果孩子沒錢了就向家長要,要到了就亂花,這種情況下孩子怎麼可能學會管理自己的零花錢呢?
美國的家長從小就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所以他們很早就教孩子如何管理錢財。比如,他們會在孩子10歲的時候給孩子設立一個獨立的銀行賬戶,並且會在賬戶中給他們存入一筆錢。
他們會及時指導孩子怎麼去運用這一筆“數目不小”的金錢,如果發現孩子使用、消費不當,他們會及時與孩子商議怎麼正確使用。當然,家長會為孩子的獨立賬戶設定一個需要保留金額的底線,並且為孩子製訂一個合理的儲蓄和消費規劃。
製訂一個合理的儲蓄和消費規劃,一開始僅僅是一些小目標,比如說買一個布娃娃、一個好看的書包,一般情況下父母給的零花錢儲蓄幾個星期就可以了;目標再大一點,耐心地儲蓄幾個月也能夠實現。但是,如果孩子因為其他的誘惑而“忍不住”花錢,那麼家長就會讓孩子明白,他們應當為自己不合理的消費負責。
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從小有一個正確的理財意識,得到零花錢後,不會馬上想到要買什麼,而是想到把錢進行儲蓄,存的錢多了,就可以買很多有用的東西,並且讓孩子們意識到,在他們消費的同時能夠考慮到對自己的金錢有一個長遠的規劃。
方法二: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消費習慣
孩子從小有一個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消費習慣是受其家長科學的教育引導而形成,這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要培養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父母親要從孩子的零花錢的管理開始教育,給孩子講理財知識的同時灌輸給孩子正確的管理自己零花錢的意識,從而培養孩子的財商能力。
勞瑞·麥齊曾經是紐約的一個理發師,她這樣說過:“有時候教育孩子會讓父母親學到一些東西。”她自創了一個可以讓孩子管理自己零花錢的方法,他給孩子設立的3個儲蓄罐,上麵各寫上:“給予”“投資”和“儲蓄”,還設立了一個大型的儲蓄罐叫“媽媽儲蓄罐”。
她推薦孩子在媽媽儲蓄罐裏放70%的零花錢,其他3個儲蓄罐裏分別放10%的零花錢,她還把自己的這種培養孩子理財的教育方法推薦給了身邊的朋友,她發明的這4個存錢罐,讓她完成了一本供3歲至10歲小孩閱讀的書籍——《媽媽的錢和3個小存錢罐》,並且獲得了一項媒體的家庭教育獎。
麥齊說:“通過培養孩子的善心、投資習慣和儲蓄習慣,可以教育孩子管理好自己的零花錢,使孩子學會正確的消費觀念。”麥齊的丈夫還開導他們9歲的兒子把自己10%的零花錢捐給了兒童基金,開導11歲的女兒捐錢給本地的一個動物收容所。
為了給孩子們做出一個好的榜樣,他們也改變了自己的消費方式,他們雖然是高收入者,但是他們的消費卻很謹慎。麥齊認為:“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在於自己的學習成績得了多少個A,而在於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經濟,隻有掌握正確的理財方式,才能夠在以後的生活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錢並不能成為孩子們的依靠,反而會讓他們的生活陷入困境。”
家長一點一滴的行為會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孩子最終的理財意識和消費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家長的影響。從小教育孩子學會用正確的方法管理他們的零花錢是每一位父母的責任。
方法三:讓孩子自主管理自己的零花錢
讓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錢,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孩子最早接觸的是家長給的零花錢,我們怎麼讓孩子在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零花錢,並且學會對零花錢正確地分配、支出、儲蓄呢?這需要家長在生活中通過點點滴滴的小事來潛移默化地教育。
愛麗絲現在讀4年級了,每天晚上回家要完成作業,還有一項媽媽規定的“任務”——天天記賬,小愛麗絲特別喜歡《哈利波特》,雖然她的儲蓄罐裏已經沉甸甸的了,但是想買《哈利波特》全集還差些錢,她決定再等待一段時間,儲蓄更多的錢。
小愛麗絲的母親安娜說:“從孩子6歲的時候我會帶著愛麗絲一起上街購物,教她認識錢,以及怎麼花錢。買東西時,我會告訴孩子要買什麼,然後讓她來挑選物品,她佯裝為難的時候,我會和她一起挑選同一種物品進行對比,看買哪個牌子、價位更加便宜、實惠,還時常給她提一些小建議,孩子也漸漸喜歡上了這種對比買東西的‘遊戲’。愛麗絲7歲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她零花錢了,並且告訴她,零花錢可以買自己喜歡的零食、文具之類的東西,剩餘的錢存可以存起來,這些都由她自己做主。當然,我不會再另外花錢給她買玩具和童話書了。這樣,孩子自己也就懂得了儲蓄,她為了買《哈利波特》,放棄了買自己最喜歡的巧克力。每天的零花錢開支,我還會讓愛麗絲寫進賬本,讓她通過記賬總結這一天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哪些錢該怎樣花等等。當然,我會給孩子必要的指導。”
培養孩子正確管理自己零花錢的能力,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如此進行理財教育,孩子漸漸就能學會支配5元錢、10元錢,以後他就能學會使用100元、1000元、10000萬元甚至更多的錢,這樣他的財商能力就會大大優於同齡人,成為社會財富中的佼佼者。
讓孩子從小養成儲蓄的習慣
哈佛家教故事
在從前的巴比倫有一個很富有的人,他的生活令很多人羨慕,這個人就是阿卡德。
阿卡德從前也比較貧窮,他能夠有今天的富足生活,多虧了另一位富人歐格尼的幫助。阿卡德曾經做過雕刻瓷磚的工作,這份工作比較辛苦,收入也隻能勉強度日。有一天,富人歐格尼向阿卡德預訂一塊上麵刻有法律條文的瓷磚,阿卡德答應了,不過聰明的他借用這次機會向富人歐格尼提出了一個請求,那就是他可以連夜趕工完成預訂的瓷磚雕刻,但是他希望歐格尼能夠告訴他發財致富的秘訣,歐格尼答應了。
天亮了,阿卡德交上了刻好的瓷磚,當然他也換得了致富的秘訣,秘訣就是:把自己所賺到的錢,拿出來一部分存起來,不管開始掙多少錢,要留出1/10的存款,日積月累財富就會越來越多,然後再把聚集起來的財富拿去投資,財富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從此以後,阿卡德真的按照歐格尼所說的去做了,他每個月都會把雕刻瓷磚賺到的錢拿出一部分存起來,從來沒有動過。時間久了,這些錢越積越多,等到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才把這些錢拿出來用於擴大規模、買田置地,不久他就暴富了起來。
過了很久,歐格尼來到阿卡德的店裏看望他,發現他的店麵擴大了很多。阿卡德自豪地對歐格尼說,他很感謝他傳授的秘訣,他已經照做了,而且獲得了大量的財富。
故事啟示:財富的秘訣,就是把賺來的錢都省下1/10作為財富成長的種子。
哈佛家教案例
在國外,很多富翁從孩子小時候就非常注重對孩子的財商教育。比如,洛克菲勒給孩子們立下了“14條零用錢備忘錄”;零售大王山姆·沃爾頓教孩子自己去掙零花錢;也有很多富翁從孩子小時候就教孩子養成儲蓄的習慣,懂得如何積累財富等。在這裏我們來看一下美國總統奧巴馬是怎樣教育孩子理財,培養孩子的儲蓄習慣的。
盡管奧巴馬的女兒在白宮長大,但這並不代表她們會錯過美國式的理財教育,那就是自己打工或是幫助大人們做家務賺錢,懂得財富的獲得和積累。奧巴馬在2010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正在努力培養兩個女兒的理財觀念,他希望兩個孩子能夠開源節流,並且養成儲蓄的習慣。按理說,奧巴馬盡管不是大富翁,但也不缺錢,他完全沒必要讓自己的女兒辛苦打工來養活自己,但這是美國式理財教育的第一步,孩子們必須學會自己掙錢養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