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
哈佛家教故事
在廣袤的西部地區生活著一個農民,一場洪水過後他已經一無所有了,靠著撿來的一些食物勉強度日。
上帝看見自己的子民落了難,便發了善心,他想幫助農民致富。於是上帝對農民說:“我送你一頭牛和一匹馬,你好好地開荒,等春天到了,我再送你一些種子,你把種子撒在地裏,秋天的時候你就可以有收獲了,日子也會富裕起來。”
農民聽了上帝的話,非常高興地開始開荒,但是好景不長,牛馬要吃草,人也要吃飯,日子倒沒有以前過得舒心了。這農民就想:不如先把牛賣了,換些米來,留著馬先養著,馬還可以用在開荒地上,等到春天,就可以種地了。
於是,他每天隻吃一點米,可是好景不長,米也被他吃光了,日子又開始不好過了。他想了想,要不把馬換成幾隻羊,先殺一隻,剩下其他的羊還可以生小羊,小羊長大後可以拿到集市上去買,這樣就可以賺到很多錢了。
可是,當他吃完第一隻羊的時候,並沒有就此罷休,餓得忍不住了,就開始打其他小羊的主意。在其他羊還沒有生下來的時候,他幾乎把羊吃光了,在剩下最後一隻羊的時候,他又用這最後一隻羊換了幾隻雞,他認為雞可以產蛋,雞蛋也可以賣錢,可是直到最後雞沒有了,雞蛋也沒有了,他隻能乞討度日。
轉眼間春天到了,等上帝帶著種子滿懷希望地來看自己的子民時,他的子民正坐在家門口苟延殘喘——牛馬早沒有了,他的家還是如以前一樣一貧如洗。
故事啟示:目光短淺,隻會讓你有了今天,沒了明天。
哈佛家教案例
卡洛斯·斯利姆·赫魯是拉美著名的商界大亨,他之所以能夠成就一生的輝煌,離不開他小時候父親對他的教育。
在卡洛斯很小的時候,他心中就已經有了很明確的理財觀念。那時他才8歲,父親經常帶著他到自家的商店幫工。父親教他了解市場、分析市場,讓他明白經營一家商店所必須具備的素質。正是在父親的諄諄教導下,他對市場行情才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讓他對經營充滿了興趣。
卡洛斯的理財觀念都來自於父親對他的特別教育。在生活中,無論卡洛斯消費金額多少,父親都讓他記在賬上,不管是買到的東西大小,父親也都會讓他記錄在賬。記賬的過程中,父親還教他怎麼去讀賬,通過記賬和讀賬,卡洛斯了解了市場行情並掌握了市場規律。也正是在父親的引導下,卡洛斯比周圍同齡的孩子理財意識都要強。
有一天,卡洛斯在回家的路上經過一個小商店,他想在小商店買瓶飲料,偶然發現店裏出售棒球卡,卡上都印有墨西哥棒球隊球員的照片。他還從這些棒球卡上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棒球隊中哪個球員表現突出,孩子們就會搶著買卡上有這位球員照片的棒球卡,每個棒球卡還可以根據這個球員的表現升值。於是,卡洛斯在預測出哪個球員表現好的時候,就用父親給他的零花錢大量夠買這個球員的棒球卡,然後再高價轉賣給其他人。
卡洛斯在父親的教導下,小小年紀就能夠抓住商機,及時行動,用父親給自己的零花錢來賺錢,真讓人佩服不已。棒球卡帶給卡洛斯成功的喜悅,也讓他對商業投資有了極大的興趣。之後幾次類似的投資讓卡洛斯明白,商業投資是市場投資的基本手段,如果想讓自己的錢成倍地長,就要抓住機遇努力尋找身邊可以投資的任何事物。
卡洛斯8歲那年進行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投資。他深信父親說的話:“不管陷入多麼嚴重的危機,墨西哥都不會完蛋;如果對這個國家有信心,任何恰當的投資,最終都會得到回報。”在父親的鼓勵下他買了一批國債,這時墨西哥的經濟正好處在良好的發展勢頭上,卡洛斯購買的國債也升值了30倍。
在未來的生活中,卡洛斯用他那敏銳的眼光和聰明的商業頭腦,打開了墨西哥市場,用自己的實力讓別人相信,他是最棒的。
案例總結:培養理財意識,讓孩子變成自理財的小管家。
哈佛家教課
很多人把財商等同於理財,認為會理財就是財商高,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理財能力是財商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或者說理財能力是財商能力中的一部分。美國一位理財大師說:“理財是有經驗的人獲得更多金錢,有金錢的人獲得更多經驗的地方!”。簡而言之,財商就是指掌錢能力、賺錢能力和財富知識。
理財是我們每個孩子都需要學習的一門課程,尤其是在現代社會,這種能力至關重要。案例中的卡洛斯很小的時候就在父親的培養下擁有了很好的理財意識和正確的理財觀念,並且將之巧妙地運用到實踐中,讓自己的“財富倍增”。其實這樣的事情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處在市場經濟社會,財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孩子不善於理財,即使家財萬貫,也可能被揮霍一空。
另外,孩子從小有一定的理財意識和良好的理財習慣,在以後的生活中也會少很多金錢方麵的壓力。如果孩子像故事中的那位農民一樣,目光短淺,不具備理財意識,那麼本屬於他的財富和機會也會悄悄從身邊溜走。
那我們家長應該怎樣指導孩子,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理財意識呢?不妨具體來學習一下:
方法一:幫助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理財能力是財商中的重要指標之一,要想提高孩子的財商,必須從小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有了理財的觀念和意識,孩子的財商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美國教育基金會會長夏保羅先生曾經說過:“人一旦進入社會,綜合素質就顯得非常重要,其中自信心是最重要的,想要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關鍵在於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在美國人的共識裏,賺錢是培養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的有力途徑,所以,必須從小教孩子樹立理財意識,培養他們的財商能力。”
夏保羅先生很注重對孩子的財商教育,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就給每個孩子開了獨立的銀行賬戶,並且教育他們,錢是用來買有用的東西的,如果暫時不需要買東西,可以把錢存到銀行裏,日積月累,他們的賬戶裏就會有一筆不小的數目。他的五個孩子綜合能力非常強,他們在美國著名的大學上學,都拿到了MBA的文憑,畢業後走入社會,他們的年收入最少的都達到了200萬美元。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認為智商和情商在經濟水平中占主導地位,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即使一個人智商和情商都比較高,他仍然可能生活得很辛苦。其實,影響一個人財富多少的關鍵因素不是智商和情商,而是財商。財商就是我們創造財富,使用財富和管理財富的能力,它決定著一個人一生經濟水平的高低。
現在的社會屬於商品經濟社會,錢對於我們來說盡管不是萬能的,但的確很重要,每天我們都要和錢打交道,花錢、存錢、賺錢、投資等。當然,每個人的理財方式不同,產生的財富結果也會不同。我們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他可以今天沒有錢,但是他絕不能一輩子沒有錢。
方法二:讓孩子懂得如何運用零花錢
金錢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交易符號,家長們經常會給孩子一些零用錢,但是卻沒有教給孩子怎麼處理自己的零花錢,零花錢當然可以花,可以買自己需要的東西,但是零花不能隨便花,也不能花不完不罷休。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花剩下的零花錢可以放進儲蓄罐裏,數額較大的話可以存在銀行或者用來做小額投資,讓孩子明白錢是可以“生”錢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就是為了讓孩子懂得如何運用金錢,從而開發他們的財商潛力。下麵我們先來看看比爾·蓋茨理財的例子:
比爾·蓋茨,美國微軟公司的創建者,他就是一個非常懂得運用金錢的人。公司裏有很多的廢舊器材和電腦零件需要找清潔工處理,於是比爾·蓋茨讓秘書找來兩個清潔工,兩個清潔工是兄弟倆,哥哥吉姆、弟弟傑瑞,他們很快就清理完了這些不用的廢棄物。之後,他們兩個人去比爾·蓋茨的辦公室領取這筆為數不小的報酬,比爾·蓋茨對他們說:“你們掙錢也很辛苦,不如這樣吧,我把你們掙的錢換成我們公司的股票,作為投資,這樣你們就可以積累基金,如果給你們現金,你們可能很快就會花光了。”吉姆聽了比爾·蓋茨的話把掙來的錢買了股票,但是傑瑞不同意,他覺得幹活掙了錢就是用來花的,於是傑瑞把現金領走了。
幾年後,傑瑞已經把掙到的錢花光了,吉姆買的微軟的股票價格大漲,他成為了一個大富翁。
從例子中可以看出,比爾·蓋茨是非常善於理財的,他抓住每一個機會讓自己的錢“生”錢。當我們家長把零花錢交到孩子手裏的時候,是否想過孩子都把這些錢用在了什麼上?他們到底怎麼支配這些零花錢?可能大多數家長對這些事情都沒有認真考慮過,更沒有細致、耐心地教孩子具體怎麼運用這些零花錢,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家長就失去了一個培養孩子理財意識的機會。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就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教給孩子正確的理財知識,讓孩子手裏的零花錢得到一個合理的規劃和利用。
方法三:和孩子玩一些理財遊戲
孩子天性是喜歡遊戲的,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家長不妨通過遊戲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做的效果顯而易見。當然,每個國家對於教育孩子理財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我們不妨學習一下各國在這方麵的經驗,下麵我們來看看不同的國家怎樣教孩子理財:
德國:童話故事引導理財觀念
在德國,略顯保守的教育孩子方麵卻有生動的一麵,培養孩子從小有一個正確的理財意識,最主要是從給孩子講童話故事入手。在德國風靡一時的一個童話故事是《小狗錢錢》,裏麵生動有趣的對話,能夠讓孩子從中學到很多理財知識和理財觀念,比如其中有一條就是,“你能否掙到錢,最關鍵的因素並不在於你是不是有一個好點子,也不在於你有多聰明能幹明,其中的決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
美國:賣玩具
美國人的生活並不像德國人那樣保守,同樣,在教育孩子理財方麵,他們也有著自己的獨特性。美國人從小教育孩子學會獨立,告訴孩子勤奮與金錢的關係,對於孩子理財觀念的要求是:3歲可以辨認紙幣和硬幣,6歲能夠具有“自己的錢”的意識。孩子想獲得一點收入,他們可以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擺在家門口出售,也可以通過做家務勞動獲得,通過這些方式都能夠讓孩子樹立理財的意識。
英國:儲蓄最重要
英國是最先實踐理財的國家,他們提倡理性消費,從幼兒起開始理財教育。在英國,5歲到7歲的孩子要懂得錢的不同來源、錢的用處;7歲到11歲的孩子要學會管理自己的錢財,並且教育孩子儲蓄的重要性。
日本:自食其力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從小主張孩子自力更生,主張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錢,鼓勵孩子利用課餘時間打工掙錢。所以,日本的孩子獨立性最強。
從上麵的資料中不難看出,每個國家教育孩子的理財方式都不盡相同,但是,他們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適合自己國家孩子的理財方式,讓孩子對自己的零花錢進行分配、支出、儲蓄或者賺取財富等。我們家長在教育孩子學習理財時,一定要因人而異,選擇最適合他自己的理財方法,一個好的理財習慣的形成,會對孩子以後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
培養孩子正確的財富價值觀
哈佛家教故事
米莎太太剛下車,費力地拖著兩個笨重的行李箱在候車廳裏尋覓著自己侄子的身影,但是一直沒有見到侄子到來的身影,於是她隻好坐下來等候。因為她剛做完腎髒手術,需要頻繁地上廁所,但是她的行李箱卻沒有人照看,雖然箱子不值錢,但是裏麵的東西很珍貴。她隻好坐在那裏等待侄子的到來。
一會兒,一個年輕人坐在她的旁邊,微笑著問道:“您好太太,我可以幫你做什麼嗎?”
米莎太太看了一眼年輕人說:“謝謝,暫時不需要。”
年輕人和米莎太太說完話後就專心致誌地看起了自己的書。
又過了一會兒,米莎太太等不到侄子有些著急地埋怨到:“都什麼時候了,還不來,這孩子怎麼回事啊?”
米莎太太實在等不到自己的侄子,於是對身邊的年輕人說:“我去一下洗手間,請幫我照看一下我的東西可以嗎?”年輕人很愉快地點了點頭。
米莎太太很快就回來了,然後給了年輕人一美元,並說了聲“謝謝”。年輕人也很禮貌地接過錢,繼續看他的書。
米莎太太終於等來了侄子,他正要解釋遲到的原因,一眼看到老人身邊的年輕人叫道:“蓋茨先生!真是幸運,在這裏遇到了你。”
年輕人合上手裏的書,站起來準備離開:“這是我的工作需要,必須經常到處跑。”
米莎太太不解地問道:“誰是蓋茨?”
“我曾經和你提起過的微軟公司的總裁,世界首富。”
“啊?他剛才幫我看行李箱。我還給過他一美元小費呢。”米莎太太滿臉激動地說。
“他真的接受了你給的小費嗎?”侄子很是驚訝地問道。
“是的,我很高興幫助這位太太,還能意外地收到一美元報酬。”比爾·蓋茨回頭坦然地答道。
故事啟示:正確的財富價值觀,就是讓孩子正確地認識金錢的價值。
哈佛家教案例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是美國石油大王,他從小就在父親的教導下明白金錢以及商業的重要性,從小就樹立了自己的金錢觀,最終成為世界著名企業家。
約翰·戴維森·勒克菲勒對金錢的渴望,來自於父親在他幼時對他灌輸的金錢意識,這讓他對商業充滿了渴望,並且促使他立誌成為一個富有的人。洛克菲勒的父親還對洛克菲勒進行各種“冷酷教育”,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洛克菲勒各方麵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使他具有了發現財富的非凡眼光,也讓他明白,任何事情都要依靠自己。
有一次,他在路上撿到一個壞了的玩具車,這讓他想到了一個發財的機會,他把壞了的玩具車修好後帶到學校讓同學們玩,每個人玩一次收取0.5美分,幾天後,他賺的錢已經足夠買一個新的玩具車了。
洛克菲勒中學畢業後,當了一名小商販,他賣過電池、汽水等,這些他都經營得得心應手,但是真正讓他成為一名商人的還是絲綢生意。
當時,日本人海運過來一批絲綢,足有一噸多,在運輸的過程中遇到了風暴,使得這批絲綢被燃料浸染了,日本人想賣掉這批被浸染的絲綢,但是沒有人願意買,這樣的絲綢又不能向上級回報,於是,船長準備把那些絲綢扔到大海裏。洛克菲勒無意中聽到了這件事情,他找到船長說:“這些絲綢我可以幫你們處理掉。”他沒有付出任何代價擁有了這些被浸染的絲綢,洛克菲勒用這些絲綢做成了迷彩服裝、迷彩領帶等,在一夜之間,他就擁有了10萬美元的財富。
他在自己的成功路上,謹記父親的教導,並且把這些財富觀念傳給了後代,教育孩子們如何理財。
他在世上活了77歲,在臨死的時候他讓自己的秘書發布了一條消息,說他即將要去天堂,如果有人願意給已離開的親人帶口信,他很樂意效勞,每人隻收取費用10美元,這一消息很快被人們知道了,他們都很驚奇,但還是有人願意付錢讓洛克菲勒給死去的親人捎口信,因此洛克菲勒又賺了10萬美元。
案例總結:培養孩子的金錢意識和財富意識,對他的一生很重要。
哈佛家教課
馬克·吐溫曾這樣說過:“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錢是一個好奴仆,如果你不懂得使用,它就變成你的主人。”是的,金錢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好東西,對有些人來說是壞東西,隻有正確認識到金錢的價值觀,才能夠正確地運用金錢以及財富規律。
那麼,在金錢方麵我們怎麼教育孩子呢?是讓他像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一樣,把錢用在最合適的地方,讓金錢發揮最大的效益,哪怕隻是一美元,還是讓孩子像巴爾紮克筆下的“吝嗇鬼”——葛朗台一樣,直到生命將要結束的時候,依然不放過對錢的“執著”呢?對此,我們家長心中自然有答案,那就是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像比爾·蓋茨那樣,而沒有一位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葛朗台。既然如此,我們就應當從孩子小時候就要幫助他樹立正確的金錢意識和財富意識。
前麵故事中的比爾·蓋茨為孩子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財富榜樣,他不因為自己是世界首富而拒收那一美元,因為在他的心目中,勞動都是一樣的,沒有身份的差別,沒有地位的偏見。這既是對自己所付出勞動的尊重,也是對別人人格的尊重,這或許就是比爾·蓋茨能夠成為世界首富的原因之一吧。
後麵例子中,洛克菲勒的理財意識也很強烈,他從小在父親的影響下就對金錢有了正確而深刻的認識,而且他非常善於發現生活中可以賺錢的機會,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他可以將別人覺得沒用的東西,做成迷彩服裝、迷彩領帶,從而賺取大財富,也可以在別人認為沒有任何商機的地方挖掘出財富——為死去的人捎口信。或許對洛克菲勒而言,賺錢並不是他最終的目的,他隻是在向我們展示他的財富觀:財富無處不在,隻要你善於抓住機會!
具體而言,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怎樣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呢?
方法一:為孩子確定一個理財教育目標
教育孩子學會理財,一定要為孩子確定一個明確的理財教育目標,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按照計劃有步驟地教育孩子,孩子才能漸漸地形成理財意識,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關於這一點我們中國的家長似乎不太重視,但是在美國,大多數家庭都有一個明確的理財教育目標。我們不妨具體看一下,美國家庭的理財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