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哈佛健商課:對孩子而言健康勝於一切(3 / 3)

案例總結:孩子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哈佛家教課

世界衛生組織於1992年發布了“健康”新概念:一個健康的人必須具備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四個方麵。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孩子心理活動的特征的互相協調性、穩定性以及與各種客觀環境相適應的狀態。由此可以看出,健康絕不是我們傳統意義所指的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麵。事實的確如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孩子身體很強壯,但是卻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所以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有一顆堅強的內心也很重要。

美國心理學家就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研究,他們認為:培養一個人健康心理的黃金時期是兒童時期,孩子各種良好的心理素質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如果孩子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那麼他的德、智、體、美、勞等都能得到健康發展,但是如果忽略了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這些方麵都有可能會受到影響。

故事中的“瓦倫達心態”充分說明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擁有高超的技術隻能說明一個人的智商比較高,但良好的心態,良好的情緒才是一個成功的保障。案例中的鄧肯不僅擁有一流的舞技,還擁有一顆健康、高尚的心靈,所以她能取得輝煌的成就,並贏得世人的厚愛。

具體而言,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呢?

方法一: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

家長往往有這樣的想法:我每天辛辛苦苦在外工作上班,為的就是能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條件,希望孩子能有好成績,以後能夠考一個好的大學,有一個好的前途……所以對孩子各方麵的要求比較苛刻,隻要孩子一次考試沒考好,就會數落孩子:“我每天辛辛苦苦上班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讓你以後有個好的未來,你還不好好學習,你看你考的這成績,你對得起我嗎?……”可是,家長們你們有沒有問過孩子,他們的內心其實已經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你的一番話會讓孩子的心裏不堪重負,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嚴重的心理負擔。

愛麗絲已經上小學了,但是她是一個膽小的孩子,上課時隻要老師不在教室,她就會鑽在桌子底下抱緊自己,老師對愛麗絲的行為感到不解,於是聯係了兒童心理學家。兒童心理學家與愛麗絲一起做了一個實驗,他讓愛麗絲在紙上畫一幅畫,畫中有房子、樹、人……

愛麗絲畫完把它交給心理學家,心理學家看到這幅畫裏共有3幢房子,一幢房子顏色是由黑白兩色組成,其他兩幢房子顏色是彩色的。心理學家問愛麗絲哪個是她自己的家,愛麗絲用手指了指黑白顏色的房間,在房間裏還畫著一位沒有塗顏色的女士。

心理學家解釋說:“黑白顏色的房子代表艾麗絲的家,沒有塗上顏色的女士代表她的媽媽,她之所以繪畫出黑白色的房子和沒有塗顏色的媽媽,說明她的家庭關係存在問題,而愛麗絲也一定承受著某種心理壓力。”事後,心理學家和愛麗絲的家長溝通,發現愛麗絲的父親脾氣暴躁,對孩子的態度也很惡劣,心理學家還發現夫妻兩人對孩子的要求很高,如果孩子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打罵孩子,這樣讓愛麗絲從小就感受不到關愛,所以形成了現在膽小、懦弱的性格。

心理學家建議愛麗絲的父母以後不要再打罵孩子,要降低對孩子的要求,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愛麗絲的父母似乎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並逐漸改變。半年後,愛麗絲的情況有了很大的好轉。

多疑、膽小、害怕、等心理問題往往會發生在孩子的身上,出現這種問題根源在於家庭環境,而良好的家庭環境在於家長的努力。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長一定要克製自己的不良情緒,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多給孩子一些關愛。

方法二:多與孩子進行心靈上的溝通

很多孩子都喜歡問家長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有些家長不願意回答孩子的問題,於是表現出很不耐煩的表情,這種家長一看就不懂得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因為孩子問的每一個問題都反映了他的好奇心,而家長回答問題的過程既是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的過程。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和學生共同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報告稱,他們調查了2000名0~13歲孩子的基本情況,結果表明存在心理問題的孩子通常都有不好的行為習慣,與其他孩子相比有情緒化的傾向。

研究結果表明,父母在孩子兒童時期的教育對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將會產生重要影響。為了避免孩子長大後性格和心理出現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在孩子小時候加強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

與孩子的日常溝通是我們了解孩子的主要途徑,但是想要讓孩子健康地成長,我們家長應該從孩子小時候起,就要加強與他的心靈溝通,這是保障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方式之一。

方法三: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

有些孩子是爭強好勝的性格,總希望自己比別人強,所以學習也很刻苦,有時候求勝心切,反而適得其反,一次比一次差,最後不堪重負,甚至產生厭學情緒。發現這種情況,我們家長不妨以朋友的身份分擔一下孩子的心理壓力,幫助他調整心態,重建自信。

瑪莎出生在美國西部一個礦工家庭,家庭條件並不富裕,但她是一個學習很刻苦的孩子,她希望通過多學習一些知識,多掌握一些技能,長大後改變自己的命運。

但是這樣的做法並沒有給她帶來好運,盡管美國的教育並不強調成績,而是強調綜合素質,但是瑪莎仍然希望自己的成績能夠出色一些,以便修滿學分,畢業後能被老師推薦進入一所更好的中學。

為此,她每天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很多,相對而言休息的時間不足,父母看著她這麼刻苦地學習並沒有感到欣慰,反而有些擔憂,生怕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響。由於瑪莎每天睡眠時間相對較少,所以白天上課時精神狀態不好,影響聽課效率,當然考試的成績也不理想,這讓瑪莎感到很受打擊,精神狀態也很不好。父母看到她精神恍惚的樣子,於是找她談話,開導她說:“孩子,我們生活中會碰到很多種考試,但是一定不要永遠想著爭做第一名,我們不是看結果的好壞,而是看我們是否認認真真地做了這件事情,學習知識也是一樣的。所以孩子,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隻有我們認真對待就是了,成績不能代表一切,學到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瑪莎聽到父母的開導與安慰,頓時心裏輕鬆了許多。

是啊,孩子的壓力也如成人一樣需要釋放,成人每天麵對社會、家庭、孩子等種種壓力,而孩子同樣也會受到來自學習、家庭、同伴的壓力,我們不如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朋友與孩子一起分擔壓力,幫助孩子放鬆心情,保障他的心理健康,提高他的健商能力。

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膳食營養

哈佛家教故事

森林裏有一家奇特的餐廳,名叫“最好吃的顏色”,難道“顏色”也能吃嗎?是的,顏色也能吃。小動物們都感覺很稀奇,於是趕來看熱鬧。

小兔子和小鬆鼠跑得最快,它們迫不及待地來到餐廳對小狗說:“小狗,你這裏的顏色怎麼吃呀?”小狗指著餐桌上的白米飯和大饅頭,說:“這是白色食物,請享用。”可是小鬆鼠不喜歡吃饅頭,小狗見小鬆鼠不想吃,解釋說:“可別小瞧這些白色食物,我們身體生長所需要的澱粉都是它們提供的。”小鬆鼠聽後說:“我希望自己能長大一些!”於是,大口大口地吃起饅頭來。

不一會兒,小貓和小熊來了,小狗端上了青菜和水果,對它們說:“這裏有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請你們品嚐”。小貓撇撇嘴巴說:“我喜歡吃肉,平時最不喜歡吃青菜。”小狗勸導它說:“難怪你經常生病,你這是缺乏維生素導致的,蔬菜和水果裏含有維生素C,吃了它身體會很棒,也就少生病了。”小貓覺得有道理,於是開心地吃起蔬菜來。

小馬和小山羊聽說後也過來湊熱鬧,小狗端出玉米和豆子,說:“請你們二位吃黃色食物。”小馬和小山羊皺起了眉頭,小熊說:“我知道你們二位不喜歡吃粗糧,可是玉米和豆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吃了以後能幫助消化,讓你們的身體變得更強壯。”小馬和小山羊聽了覺得有道,於是一起吃起粗糧來。

大灰狼和大老虎聽說後也趕來了。小狗端來一些肉說:“請你們吃紅色食物吧!”大老虎高興地說:“小狗,你怎麼知道我們最愛吃肉啊?”小狗說:“其實我也不知道,不過您是森林之王,要保護百獸,趕走壞蛋,肉裏麵的蛋白質能讓你變得更強壯,更有力氣。”

連森林之王都來了,其他的小動物們都來湊熱鬧,小狗的餐廳生意很紅火。

小狐狸來了,小狗馬上端來了葡萄,對它說:“請你吃紫色食物。”

小豬來了,小狗端上了胡蘿卜,說:“請你吃橙色的食物。”

小猴子似乎是最後一個知道的,它急急忙忙跑過來,小狗為它端來海帶和木耳,說:“請你吃些黑色食物吧。”小猴子卻驕傲地說:“告訴你小狗,我可是什麼都吃,從來不挑食的。”

小狗笑著說:“怪不得你這麼聰明,這麼討人喜歡,原來你什麼顏色的食物都吃,營養就在這些五顏六色的食物裏,營養均衡,你自然活潑又聰明了”。

小動物們聽了小狗的話後,都明白了不挑食、營養要均衡的道理。

案例總結:營養均衡才能健康又聰明。

哈佛家教案例

20世紀的世界文學巨匠海明威,出生於美國芝加哥,剛出生時這個小家夥長著濃而黑的胎發,深藍色的大眼睛,胖乎乎的小臉,很討人喜歡,尤其是他出生時的第一聲哭喊大得驚人,更是讓父母親欣喜不已。

海明威的母親是一位天才的女低音歌手,但是她一生也沒有能夠實現自己的舞台夢想,因為她小時候得了一種怪病,而舞台上的燈光是她的大忌,因此她隻能專心致力於教學生聲樂、繪畫等。

海明威的父親是一位婦科醫生,他一生中接生過大約3000個嬰兒,當然也包括他自己的6個孩子。海明威出生之前,他的姐姐哥哥們身體都比較弱,生來多病,所以他的母親很擔心海明威的身體是不是也像他的姐姐哥哥們一樣。

“你說這個孩子會不會身體也不好?”她擔心地問丈夫。

“不一定,隻要按照我說的方法,孩子會很健康的,之前是因為你不聽我的。”海明威的父親以一位專業婦產醫生的口吻說道。

“好的,這一次我就按你的方法去做。”妻子似乎也隻能相信丈夫的話。

之前,海明威的母親懷海明威的姐姐哥哥們時,安排了這樣的飲食習慣:每天隻按時吃一日三餐,其他的什麼也不吃,每天的早晨吃一些加黃油的麵包,晚上也是吃一些簡單的食物。但是她發現這樣做,孩子並沒有長出強壯的身體,於是在懷海明威時,她決心加強營養,此時鄰居正好為她提供了一份營養搭配方案:早上起來喝兩杯咖啡和吃兩塊餅幹,上午10點的時候喝兩杯加巧克力的牛奶,餓的時候再喝一兩杯肉湯;正餐的時候,喝濃肉湯,吃一些蔬菜、烤雞或烤鴨和烤鹿肉,飯後還要吃一些滋補品,喝上幾杯高品質的紅酒;正餐以後,有時喝幾杯加奶酪的咖啡;下午五六點鍾還要喝兩杯茶,吃幾塊餅幹;晚上還要喝一些葡萄酒和吃些烤肉。

這種增加營養的吃法讓海明威的母親覺得有些厭惡,別說腹中的孩子,就是生下來的孩子這麼吃也不健康,於是她征求了丈夫的意見:“這一次懷孕後我應當怎樣做?”

丈夫說:“保持自己懷孕之前的生活方式,不需要聽別人的意見改變它。”

“不改變不是營養跟不上嗎?”“如果你改變了生活方式,自己受不了的同時孩子也難以適應,如果覺得營養不夠,可以早晚的時候喝些燕麥粥,另外在正餐的時候多吃一些肉或喝些湯就足夠了。另外還要注意適量的運動,最好每天堅持慢跑,餐後散步。”

海明威的母親聽取了丈夫的建議,結果她生出了健壯的海明威。

海明威精力很充沛,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很喜歡在大自然中蹦蹦跳跳,一時半會都安靜不下來。海明威的童年是豐富多彩的,也是很幸福的,他兩歲多就能夠將從外麵拾來的木片做成手槍之類的玩具。他還很喜歡看圖畫書,聽講故事,並且喜歡給家人和他感興趣的東西取名字。進入幼兒園後,學校的老師告訴海明威的父母,他是一個過於貪吃的小孩子,每天零食不斷。

海明威從小挑食,這個不喜歡,那個不喜歡,隻要看到餐桌上有肉,幾乎都要搶光。海明威的父親要求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可是每次海明威搶肉吃的時候,還沒有等父親說什麼,她的母親就開始為兒子辯解了,他的父親隻好尋找合適的機會開導他們。

小海明威因為經常偏食,不吃蔬菜,結果造成便秘,一連一個星期大便不通,還長了痔瘡。於是父親趁機對海明威說:“孩子,這樣的結果是因為你挑食造成的,記得以後要多吃蔬菜。”海明威嚐到了疼痛的後果,隻好聽從了父親的建議,但是母親卻經常在背後給小海明威吃很多肉。

他的父親知道了對他的母親說:“你不能給孩子吃那麼多的肉,要讓他多吃蔬菜。”

“孩子不是現在已經不挑食了嗎?為什麼不讓他吃肉啊?”海明威的母親不解。

“你沒有發現孩子現在的性格越來越好鬥了嗎?如果太好鬥了,他的脾氣會變得很壞,這對孩子以後的生活會有不好的影響,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孩子的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孩子產生了這樣的性格傾向。為什麼自然界的肉食動物很凶殘,食草動物卻不那樣?應該調整孩子的飲食習慣,不然孩子的性格會傾向於暴力。”盡管海明威的父親所說不一定科學,但是從營養均衡的角度他是對的,所以海明威的母親聽從了丈夫的建議。

案例總結:飲食營養決定孩子一生的健康。

哈佛家教課

從前麵的寓言故事中,可以看出營養均衡的重要性,孩子隻有不挑食、不偏食,保持各種營養素的均衡攝取才能有一個健康、強壯的好身體,當然也會有一個聰明的頭腦。寓言雖然是講給兒童的,但是我們家長也應當從中讀出膳食均衡的重要意義。要了解膳食均衡,先來讓我們了解一下膳食營養。

膳食營養,主要包括食物的消化與吸收、營養學知識、各類食物的營養、膳食結構和膳食指南,各類人群的膳食營養與營養配餐的原理及作用等。良好的膳食營養能夠保證人體正常的發育、維持人體各種正常的生理活動、提高人們的抵抗力。當然,保證了膳食營養,還要注意各營素的平衡攝取,均衡膳食才能保障和加快孩子的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

對於兒童來說,出生至3周歲時,是生長發育最快的一年,這個時候需要在營養上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要求,為孩子製訂合理的飲食計劃,應供給富有營養的加工細膩的食物;3~5歲的孩子已經能夠自由活動,他們的活動量增多,所需食物的分量也增多,這一階段可以讓孩子多吃一些蛋奶類、果蔬類和肉類食品;6~12歲的孩子獨立活動的能力逐步增強,能夠接受大部分成人的飲食,當然不要把孩子看成大人,避免讓他暴飲暴食。

案例中海明威的父親作為一名婦產醫生,不僅懂得孩子出生前孕婦的營養搭配,也懂得把握孩子出生後孩子的膳食平衡。正是在他的建議下,他的妻子才能生下健壯的海明威,也是在他的建議下孩童時期的海明才改掉了挑食的習慣。而事實也證明,長大後的海明威身體十分健壯,這對他長期伏案的寫作生涯不無裨益。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膳食營養習慣,不僅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孩子未來能夠更好發展的保障。讓孩子平衡膳食,具體來說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方法一:讓孩子合理膳食,少吃零食

讓孩子合理膳食,少吃零食。零食對孩子充滿了誘惑力,這是家長們有目共睹的。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長對孩子疼愛有加,當孩子不想吃飯時家長就會買零食給孩子補充“營養”。零食本身營養不均衡,所含熱量或糖分過高,對孩子的身體發育並無好處。另外,現在的零食大多含有食品添加劑,這種添加劑不僅不含有營養,甚至還會對孩子的身體有害,尤其是一些垃圾食品吃多了對孩子的身體危害比較大,可能會加重孩子胃部的負擔,甚至引起消化不良等。當然,另外一些衛生和食品質量不過關的零食,甚至會引起孩子的中毒。所以,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著想,家長應當少讓孩子吃零食。

合理膳食,最基本的就是葷素搭配,避免孩子挑食。大多數孩子愛吃肉,不愛吃蔬菜或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營養素對孩子的身體發育以及智力發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據美國《科學文摘》報道,科學家們有針對性地對一些孩子做了一項實驗——用礦物質和維生素治療一組智力和體力低下的孩子。研究人員給一組(16名)5~15歲,智商在17~77小於正常人智商的兒童補充8種礦物質和5種維生素。幾個月後,這些孩子的平均智商增加了6,身高增加了2厘米。其中一名先天弱智的孩子智商提高了25,而另一組孩子服用安慰劑,幾個月後,平均智商隻增加了1,身高僅增加1厘米。上述實驗說明,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確對孩子的智力以及體力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體健康,聰明活潑,孩子先天的因素我們無法改變,我們所能做到,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合理膳食,為孩子提供均衡的營養。

方法二:為孩子製定營養食譜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偏食、挑食的毛病,為了讓孩子平衡膳食,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很多家長強迫孩子多進食或者吃某一種食物,這樣做是不妥當的。專家指出,孩子不願意進食就不要勉強,正確的方法是家長應該給孩子製定合理的營養食譜,讓孩子在愉悅中接受不同的食物,增強食欲。

愛葛妮絲在孩子的飲食方麵有著豐富的經驗,她在女兒艾妮亞很小的時候,就非常注重為孩子製定合理的營養食譜。艾妮亞3歲的時候脾氣很執拗,喜歡用自己固定的碗和餐具吃飯,而且有些偏食,如果你換了她不喜歡吃的飯菜,她就會發脾氣。

對孩子的飲食習慣進行了一番細心觀察後,愛葛妮絲每天會在孩子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會增加食物新品種,但是不告訴孩子,等孩子吃完後,再問她今天的飯菜好不好吃,如果孩子說好吃,那麼愛葛妮絲才會告訴孩子這是一種新食物,這樣孩子漸漸就會適應新食物。

等到艾妮亞6歲的時候,她對飲食又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一時期的她很注重食物的色彩和形態,於是愛葛妮絲又對食譜做了一定的修改,開始變著花樣給孩子做飯,如果孩子不愛吃哪種蔬菜,愛葛妮絲就會把這種食物的樣子做得漂亮一些,以便引起女兒的興趣。在愛葛妮絲的精心引導下,艾妮亞也養成了很好的膳食習慣,她的身體自然也很棒。

當然,合理的營養食譜是因人而異的,不是所有的人都適用同一種食譜,不同的個體、不同的體質、不同的地區,都對食譜有著不同的要求。因此,家長在給孩子製定食譜時,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

方法三:防止孩子偏食

很多家庭中的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食現象。這集中表現為孩子不喜歡吃某種食物,而偏向吃另外一種或幾種食物,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從而影響身體健康,甚至還容易患一些疾病。因此,家長一定要防止孩子形成偏食的習慣。

薩拉的兒子納特爾已經兩歲了,和同齡的孩子相比他走路還不穩,經常摔跤。薩拉很擔心,於是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薩拉,納特爾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他偏食導致了身體缺鈣。醫生建議給孩子補鈣,讓孩子多吃些含鈣的食物。

為了給孩子補充缺失的鈣,薩拉隻好硬逼著孩子吃豆腐和莧菜等含鈣量較高的食物,孩子就是不吃,吃了最後也總吐出來,薩拉真是沒有辦法。後來,薩拉與好友聊天的時候,好友建議她可以變著花樣給孩子做著吃,也可以把一些含鈣量高的食品做到孩子喜歡喝的粥或者湯中,薩拉聽了這位好友的建議,變著花樣給孩子做著吃,有時候還邊陪孩子吃飯邊給孩子講一些寓言故事,把與補鈣有關的食物融入進去,孩子聽得津津有味,把相關的食物都吃進了肚子裏。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納特爾的身體有了明顯好轉,走路也不再摔跤了,身體也比以前健康了許多。

偏食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不好的飲食習慣,而且也是在孩子中比較常見的習慣,這種習慣關係到孩子的營養均衡和身體健康,對此家長一定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