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當教堂蓋成之後,魔鬼卻發現建築師根本沒有按照約定辦事,教堂修了很多的大窗戶。魔鬼非常生氣,於是,他就向建築師興師問罪。
而建築師卻帶著魔鬼來到教堂的前廳,讓他從這裏看過去。原來從前廳往教堂裏看,隻能看到正對著大門的那扇窗戶,而兩側牆上的窗戶都被教堂內的大柱子擋住了根本看不見。也就是說從魔鬼所站的位置來看,教堂裏的確隻有一個窗子。
魔鬼發現自己被愚弄了以後氣憤不已,於是狠狠地在地麵上跺了一腳,留下了一個腳印。從那以後,魔鬼再也沒有來過這個教堂。而魔鬼的腳印卻永遠留了下來。
知識百科
【慕尼黑啤酒節】
慕尼黑的啤酒節,又稱“十月節”(Oktoberfest),是慕尼黑的一個傳統的民間節日,每年9月末到10月初在慕尼黑舉行,一共舉行16天,到10月的第一個星期天為止,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
1810年10月12日,巴伐利亞的王儲盧德維希親王舉行盛大的婚禮。王儲的父親約瑟夫為兒子的婚禮操辦了為期兩天的慶祝活動。為了表示國王對治下臣民的恩典,在這兩天的慶祝活動中,慕尼黑有4個地方向全體平民免費供應飯菜和飲料。由於那次慶典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人們建議在1811年再搞一次類似的全民性的活動。從那以後,這類活動就演變成了每年舉辦一次,這就是十月節的起源。
啤酒節舉行的地點在勒基安維塞廣場。為了這個活動,還要專門釀製一種草甸啤酒。活動現場搭建起可以容納3000到10000人的大帳篷,隻有慕尼黑當地的酒商才被允許在裏邊提供這種酒。
26.牛津
名城概覽
牛津市是英國牛津郡的首府,也是郡內唯一的城市,位於英格蘭東南部、泰晤士河上遊、倫敦以西約80千米。這裏是一片舒緩的丘陵地,泰晤士河與查韋爾河在此交彙,在典型的英國鄉村風光中,牛津城安然而臥。
8世紀初,撒克遜女王弗萊德威德在此地修建了一座修道院,從而成為牛津最早的建築。13世紀,眾多修道土聚集在牛津,自然而然地,逐漸形成了大學。在不到100年的時間裏,擁有1500名學者的牛津大學便在全歐洲享有盛名。
現在,牛津不僅是英國的學術中心,也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大學之一。
⊙尋幽探秘:
1.牛津是什麼意思?
牛津來自其英文名“Oxford”的意譯,意為“牛可涉水而過之地”,是對牛津原為泰晤士河渡口的形象說明。
奇境珍藏
【卡爾法克斯塔】
卡爾法克斯塔是牛津最繁華、最嘈雜的地方,它位於牛津的商業區和學院區之間分界線的邊界上,是牛津的地標性建築。該塔建於1032年,是宗教中心馬丁教堂唯一現存的建築物,塔內共有99級台階,登塔可以俯瞰遠近各學院的建築和園林美景。此外,牆上的機械鍾每隔15分鍾會有人偶跳舞報時。
⊙尋幽探秘:
2.卡爾法克斯塔名字的來由是什麼?
卡爾法克斯的英文“Carfax”由拉丁語“Quadrifurcus(四岔路口)”一詞演變而來。卡爾法克斯塔位於牛津的舊中心,四條主要的道路交彙於此,即:穀市街、高街、皇後街和聖阿爾代街。
【牛津大學】
牛津大學建於12世紀末,是英語國家中最古老的大學。經過不斷的發展,牛津大學成為世界上少有的明星大學之一,導師製是它在教育上的重大特點。牛津大學共有39個學院,104個圖書館,其中的博德利圖書館藏書600萬餘冊,是英國第二大圖書館。
牛津大學曆史悠久,在英國社會和高等教育係統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聲譽。許多著名的人物曾就讀於這裏,其中包括4位英國國王、4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25位英國首相、3位聖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紅衣主教。現如今,它成為英國以及和世界很多學子的理想學校。
【克裏斯特教堂】
克裏斯特教堂,始建於8世紀,教堂大廳內鮮豔華麗的拚彩玻璃和屋頂上精心描繪的花紋使得整座建築優美、典雅。大廳後麵的一座廳堂內展有名人肖像,其中有一位是在此修道院內做過數學講師的查爾斯·道奇森,他曾為校長的女兒寫了童話《愛麗絲漫遊仙境》。教堂前的尖塔是湯姆塔,塔中是一口重達6噸的大鍾。以前,牛津的所有學院全部根據該鍾的鳴響關閉校門,因為學院設立之初有101名學生,所以每晚9:05,該鍾要連續不斷地鳴響101次。
【布萊尼姆宮】
布萊尼姆宮位於格裏姆河岸,是英國規模最大的建築之一,也是英國唯一一座既非王室所有、也非宗教建築,卻被稱為宮殿的建築。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之一溫斯頓·丘吉爾就出生在這裏。布萊尼姆宮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布萊尼姆宮主體建築由兩層主樓和兩翼的庭院組成。外觀混合了克林斯式的柱廊、巴洛克式的塔樓和高高隆起的三角壁,形成了錯落有致的正立麵線條。廳內有沙龍、接待室、圖書室、客廳等,室內陳設著家族油畫、壁毯及各種裝飾擺件,每一件都出自名家之手。
典故傳說
【愛麗絲夢遊仙境】
《愛麗絲夢遊仙境》是一部兒童作品,敘述一個名叫愛麗絲的女孩從兔子洞進入一處神奇國度的故事。
一個晴朗的秋天,愛麗絲和姐姐一起坐在大樹下看書。這時,一隻兔子跑了過來,愛麗絲好奇,跟在兔子後麵。慢慢地,兔子消失在一個兔子洞裏。她很想進去一探究竟,正當不知怎麼進去的候,她看到洞口放了一瓶果汁,上麵寫著:“喝下它。”於是愛麗絲照做了,隻見她越來越小,跟著掉進了洞內。通過朦朧的通道,她來到了一個圓形的大廳裏。在這裏,她見到了說話的小老鼠、貓各種小動物,還有和人一樣活動的紙牌小姐,開始了驚險的地下生活……最終,她找到了那個迷失的自我。
最後,愛麗絲從夢中驚醒,原來這隻是一個夢而已。
知識百科
【丘吉爾】
溫斯頓·丘吉爾(1874—1965),於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間兩度任英國首相,曾帶領英國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
小時候的丘吉爾頑皮、成績不佳,1893年,他被父親送入軍校學習,畢業後,他被分配到第四鏢局兵團任中尉。1899年,他辭去軍職職位,以《晨郵報》記者的身份前往南非,采訪英布戰爭(英國人與荷蘭移民後裔布爾人之間的戰爭)。1900年10月,代表英國保守黨參選的丘吉爾順利當選議員,從此開始了長達61年的政治生涯。
27.日內瓦
名城概覽
日內瓦是瑞士第三大城市(第一是蘇黎世,第二是巴塞爾),位於日內瓦湖的西南角。
該城曆史悠久,城中有許多名勝古跡及博物館。它是國際紅十字會的發源地,而且揭開了國際聯盟的曆史序幕,被稱為秉承博愛主義傳統的和平之都。
日內瓦以其深厚的人道主義傳統,多彩多姿的文化活動、重大的會議和展覽會、令人垂涎的美食、清新的市郊風景及眾多的遊覽項目和體育設施而著稱與世。日內瓦也是世界鍾表之都,鍾表業與銀行業成為日內瓦的兩大精神支柱。
日內瓦集藝術、曆史、文化、購物、美食、活動等於一體,充滿魅力。
奇境珍藏
【萬國宮】
萬國宮位於日內瓦東北郊的日內瓦湖畔。萬國宮又名國聯大廈,是聯合國的前身“國際聯盟”的總部所在地,現為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又稱聯合國歐洲總部。
萬國宮由4座建築群組成,中央是大會廳,北側是圖書館和新樓,南側是理事會廳。連同花園、庭院。萬國宮總占地麵積為2.5平方千米。整個建築共有50個門,大會廳共6層,有1800多個座位。萬國宮主樓前有一個大廣場,廣場中央屹立著一個巨型青銅渾天儀,上麵刻有代表12宮的雕刻,渾天儀旋轉的角度和地球一致。
【日內瓦大噴泉】
日內瓦大噴泉位於日內瓦港中心,高140米。大噴泉原先位於羅訥河下遊,後來才被移到現在的位置。大噴泉的噴水量是500升,由130馬力的電力推動,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噴泉。現在這個噴泉從每年3月初到10月的第一個星期天為止,除了陰雨天之外,每天都準時做“噴水表演”。
⊙尋幽探秘:
1.日內瓦這個大噴泉是怎麼來的?
這個噴泉的來曆要追溯到?100年以前。因為鍾表技師在機床上操作,水是不可缺少的。所以,當時日內瓦城內的鍾表工廠都分布在羅訥河的左岸。水由水泵站壓上來後,通過水管送到各個工廠。工廠有休息時間,可水泵站沒有,它依舊日夜抽水工作。為了不使水管爆裂,人們不得不將閥門打開。這樣,水就從閥門裏噴了出來,直衝天空。
這一壯觀的景象漸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視線。當時擔任市政府參事的工程師多列尼由此產生了一個想法:何不將水引到市中心去?於是閥門經過搬遷,才有了今天的日內瓦大噴泉。
【聖皮埃爾大教堂】
聖皮埃爾大教堂,坐落在日內瓦市的市政廳街,建於1160年到1232年間。這個教堂也是市區的最高點。大教堂融會了羅馬式、哥特式、希臘—羅馬式等多種建築風格,教堂內有反映不同時期不同階級的鑲嵌圖畫。在大教堂的地下還有歐洲最大的考古學發掘展示處。登上大教堂北塔的塔頂,可以一覽日內瓦湖的全貌。
【鍾表博物館】
鍾表博物館,位於日內瓦市瑪拉鈕大街15號。這裏陳列著記載著瑞士鍾表製造業500多年曆史的鍾表珍品。
博物館中有早期日內瓦本地設計的古董手表、時鍾、珠寶,以及設計精巧的音樂鍾,收藏作品達9000多件,但展示的作品隻選擇性的展示,其中有許多作品已不再生產。
典故傳說
【登城節的由來】
日內瓦有一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登城節”,在每年的12月11日舉行。在節日裏,家家都要買一個“魯約姆媽媽鍋”,這是用巧克力做的,裏麵裝著杏仁糖。由家裏最小的人把“鍋”砸碎,然後大家一起分享。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一位叫魯約姆的婦女。
17世紀的時候,日內瓦還是個獨立弱小的共和國,經常受到鄰國薩活依公國(今法國境內)的侵略。1602年12月11日的夜晚,薩活依大公又派兵偷襲日內瓦城。
住在城邊的魯約姆大媽,首先看到了有敵兵正在攀越城頭。她急中生智,將一鍋滾燙的洋蔥湯澆向敵兵,並隨即向城裏的人發出警報。一番苦戰後,敵兵傷亡慘重,最後不得不倉皇撤退,日內瓦人用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家園。此後日內瓦人每年都要舉行登城節,一方麵是感謝魯約姆大媽為城市作出的貢獻,同時也是為了紀念這次戰役的勝利。
知識百科
【日內瓦公約】
《日內瓦公約》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內瓦締結的一係列國際公約的總稱,是關於保護平民和戰爭受難者的公約。
1864年8月22日,瑞士、法國、比利時、荷蘭、葡萄牙等12國在日內瓦簽訂《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在1864年日內瓦公約基礎上,經過1906年、1929年和1949年先後幾次修訂和補充,發展為1949年的日內瓦四公約,分別是:《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的日內瓦公約》、《改善海上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及遇船難者境遇的日內瓦公約》、《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關於戰時保護平民的日內瓦公約》。
上述四公約於1949年8月12日由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等61個國家在日內瓦簽訂,並於1950年10月21日生效。中國於1956年加入此公約。截至2007年,共有194個國家和地區以批準、加入或通知繼承等不同方式成為日內瓦四公約的締約國。
28.聖彼得堡
名城概覽
聖彼得堡舊稱列寧格勒,位於俄羅斯西北部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的三角洲地帶。它是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也是俄國的第二大城市。
聖彼得堡始建於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1712年,聖彼得堡曾為俄國的首都,之後它始終是俄國的中心城市。
聖彼得堡是一座科學文化城,普希金、門捷列夫、羅蒙諾索夫、果戈裏等傑出的科學家、文學家都曾在這裏生活和工作過,城內擁有眾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博物館。
同時,它還是世界上少數具有白夜的城市,每年的5月至8月,城市中幾乎沒有黑天,白夜時靜靜漫步在涅瓦河邊,遙望著天空的北極光,猶如在夢幻中一般。
奇境珍藏
【冬宮】
冬宮坐落於聖彼得堡宮殿廣場上,原來是俄國沙皇的皇宮,十月革命後改為聖彼得堡國立艾爾米塔奇博物館。
冬宮是一座蔚藍色與白色相間的美麗建築,共有三層。建築高22米,長約230米,寬140米,占地麵積達9萬平方米。冬宮麵向涅瓦河,宮殿有3道拱形的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宮內有各種質地的雕塑,並以各色的大理石、孔雀石、碧玉等鑲嵌裝飾,牆壁上有精美的壁畫,整座宮殿色彩繽紛,富麗堂皇。
在冬宮寬敞明亮的展廳裏,陳列著各類文物達270萬件。藏品分原始文化史、古希臘與古羅馬文化藝術、東方民族文化藝術、西歐藝術史、俄羅斯文化、工藝和錢幣7個部分,並按照不同的地域和年代順序分列在350多間展廳裏,展覽路線長達30千米,被稱為“世界上最長的藝術長廊”。
【大理石宮】
大理石宮建於18世紀,它位於涅瓦河畔戰神廣場的對麵,建築共三層,外表為銀灰色,莊嚴而宏偉。大理石宮高22米,上麵的兩層由巨大的科林斯石柱連接起來,每根石柱高達12.5米。二樓有大理石宮的正房,它們以列廳的形式分布。
宮殿內最美麗的房間就是大理石廳,大理石廳的牆壁上鑲嵌了不同顏色的天然石頭,並裝飾有鍍金的銅飾和白色大理石的浮雕。
讓人驚歎的不僅僅是它斑斕的色彩和華美的裝飾,更重要的是製作工藝和顏色搭配中的協調與完美的品位。
【基督複活教堂】
基督複活教堂,又名“滴血教堂”,位於聖彼得的格裏鮑耶陀夫運河旁。教堂上有五光十色的洋蔥頭頂,是典型的東正教教堂風格。整座建築輪廓優美,鑲嵌有顏色絢麗的圖案,與周圍古典式的建築成鮮明的對比。
教堂內部貼有約7500平方米的馬賽克,這些馬賽克是由不同顏色的大理石和俄國寶石精加工而成的,整個宮殿雄偉宏大堪稱中世紀建築的經典。
⊙尋幽探秘:
1.什麼叫做東正教?
東正教,又稱為正教或東方正教,它是基督教的一個派別。主要指依循東羅馬帝國流傳下來的基督教的傳統教會。東正教是與天主教、基督新教並立的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
【伊薩基輔大教堂】
伊薩基輔大教堂坐落於聖彼得堡市,是世界四大教堂之一。大教堂於1818年開始修建,前後共動用民工44萬,曆時整整40年於1858年建成。教堂高約102米,圓頂的直徑22.15米,麵積為42平方米,造型宏偉壯觀,可以同時容納1.4萬人。教堂四周豎有16根巨型花崗岩石柱,成雙地托起雕花的山牆。教堂有3扇巨大的門,每扇門重達20噸。
大教堂內有許多大理石、青銅和鍍金的雕塑以及多幅精美的鑲嵌畫,還有用寶石和孔雀石、天青石製作的藝術品。整座宮殿金碧輝煌,流光溢彩,被視為俄羅斯晚期古典主義建築的精華。
從教堂內的鐵梯可以直達教堂頂部的平台,在平台上極目遠眺全城的美景一覽無餘。現在,伊薩基輔大教堂已改為博物館,不再舉行宗教活動。
⊙尋幽探秘:
2. 伊薩基輔大教是世界四大教堂之一,那其他三座大教堂是什麼?
世界四大教堂的另外三座分別是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佛羅倫薩的花之聖母大教堂和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
典故傳說
【列寧格勒保衛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聖彼得堡叫做列寧格勒,這裏曾上演了一段最為悲壯的曆史。
德國法西斯軍隊將這座城市圍困了872天,希特勒揚言要讓這座城市從地球表麵消失,俄羅斯人開始了艱難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城市裏的人們每天隻能得到25克麵包,許多人因饑寒而死。但是蘇聯紅軍不屈不撓,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也付出了痛苦的代價,70萬人在圍困中死去,3000多幢建築物被摧毀,城市麵目全非。
戰後,人們重建家園,經過藝術家和工匠們的精心建造,這座城市又以新的麵貌展現在人們眼前。
知識百科
【白夜】
白夜,指的是在緯度達到一定度數的地區,太陽落到地平線下隻能達到一個非常小的角度。由於大氣的散射作用,天整夜都不會完全黑下來。由於地球偏斜和地球公轉與自轉的關係,高緯度地區有時會出現黃昏還沒過去就呈現出黎明的現象。出現白夜的地區從緯度66°34’起,緯度越高白夜的時間就會越長,天空會更亮。
29.斯德哥爾摩
名城概覽
斯德哥爾摩,英語的意思為“木頭島”。它是瑞典的首都,也是第一大城市,同時還是瑞典國家政府、國會以及皇室的官方宮殿所在地。
斯德哥爾摩位於瑞典的東海岸,瀕波羅的海,處於梅拉倫湖的入海處。市區分布在14座島嶼和一個半島上,島嶼通過70餘座橋梁聯為一體,因此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譽。
斯德哥爾摩曆史悠久,從13世紀起,這裏就已經成為瑞典的政治、文化、經濟和交通中心。同時,這裏也是一座文化名城,市內有50多座博物館。另外,斯德哥爾摩還是諾貝爾獎創始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故鄉。
自從1809年以來,瑞典一直沒有卷入各種戰爭之中,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瑞典宣布為中立國,斯德哥爾摩因此被人們稱為“和平的城市”。
奇境珍藏
【市政廳】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位於市中心以西的國王島上,建於1911年,是瑞典建築中最重要的作品。這座棕紅色磚結構大樓是瑞典民族浪漫運動啟蒙大師R·奧斯特柏格(Ragnar Ostberg,1866—1945)所設計的,被認為是北歐最美的建築物,是斯德哥爾摩的象征。
市政廳有一個106米高的鍾樓,其頂上是金色的三王冠。市政廳內外,有大大小小數百個人物雕塑。一層的藍廳,是舉行諾貝爾晚宴的所在地。二層是斯德哥爾摩市議會大廳,大廳內船形的屋頂頗具特色,在大廳牆麵還有1800萬多塊黃金和小塊玻璃拚成的馬賽克畫。
【斯康森民俗博物館】
斯康森民俗博物館,是世界上同類博物館中曆史最悠久的一個,這個博物館於1891年創建,迄今已100多年的曆史。這座博物館是世界上第一個露天博物館,它的建造充分利用了尤爾格丹西邊的山丘地勢。
“斯康森”是瑞典文“多角堡”的意思,斯康森博物館就是從多種角度向人們展示過去瑞典民俗生活的縮影。這座博物館占地30餘公頃,博物館包括全國各地,各個時期,各種式樣的住宅約150座。有瑞典南方斯格耐地區的草頂木房或磚房,北部地區拉普族的圓錐形木屋,還有教堂的尖塔和鍾樓。此外,博物館中還展出有紡織品、瓷器以及其他各種手工藝品。這裏還演示麵包製作的過程,舉辦各種瑞典傳統活動,如仲夏節和聖誕節等。
【斯德哥爾摩王宮】
斯德哥爾摩王宮建於17世紀,為一座方形小城堡,這座王宮有600多個房間。
這裏是國王辦公和舉行慶典的地方。王宮對外開放的部分包括:皇家寓所、古斯塔夫三世的珍藏博物館、珍寶館、三王冠博物館、皇家兵器館等。在宮內陳列著各種金銀珠寶、精美的器皿。另外,宮內還有精美的壁畫和浮雕。
【瓦薩沉船博物館】
瓦薩沉船博物館位於斯徳哥爾摩動物園島上,是專為展覽一艘從海底打撈上來的沉船而建的。因此,這個博物館在瑞典眾多的博物館中獨具特色。
展覽的這艘沉船是一艘古戰船,名為“瓦薩號”。這個博物館就建在當年建造瓦薩號的海軍碼頭旁,分為地下層和地上層。博物館頂部呈深紅色,是一座桅杆狀裝飾的建築物。博物館入口的四樓,設有餐廳、紀念品店、電影廳、講課廳及展示區。
⊙尋幽探秘:
1.瓦薩戰船是一艘什麼樣的古船?
瓦薩戰船是當時最大的戰艦,建於380多年前,以瓦薩王朝第一個國王的名字命名。但是由於構造上的問題,瓦薩號下水沒多久就沉沒了。這艘戰艦航行的曆史雖然很短,但瑞典人卻仍然將它視為國寶。因為瓦薩號不僅是世界上被打撈起來的最古老和保存最完整的戰艦,呈現了17世紀瑞典人造船的技術與藝術,同時也因船上精心雕刻的木製雕塑品而成為一個巨大的藝術寶庫。
典故傳說
【木頭島的傳說】
斯德哥爾摩被稱為“木頭島”,關於這個名字的來曆也有不少小傳說。
一種說法是:古時候,梅拉倫湖上漂浮著一根巨大的木頭,引導來自錫格蒂納(瑞典斯德哥爾摩省的一個自治市)的第一批移民到達這裏,建立了這座城市。
還有一種說法是:13世紀時,當地居民常常遭到海盜的侵擾。於是,人們便在梅拉倫湖入海處的一個小島上用巨木修建了一座城堡,並在水中設置許多木樁障礙,以抵禦海盜的入侵。因此,這個島便得名為“木頭島”。
另有這樣的傳說:以前這裏一片荒涼,海灘上堆滿了海浪衝來的遇難船隻的碎片,當地居民便用這些木片搭起房子。由於木片隻是一些不規則的廢料,因此,房子便也不規則。後來,這種碎木房屋在小島上形成了一條街。外國船隻來到這裏,人們看見街上的房屋如此模樣,不禁隨口喊出“斯德哥爾摩”。“斯德哥”是木頭的意思,“爾摩”則是島的意思,合起來為“木頭島”。
知識百科
【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
諾貝爾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他一生致力於炸藥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麵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諾貝爾逝世的前一年留下了遺囑,設立諾貝爾獎。在遺囑中他提出,將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後添加了經濟獎)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30.威尼斯
名城概覽
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城市,也是亞得裏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整座城市隻靠一條長堤與意大利大陸半島連接,是一個美麗的水上城市,所以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
453年,農民和漁民為逃避刀兵劫逃避到了亞德裏亞海中的這個小島,8世紀這裏是亞得裏亞海貿易中心,10世紀曾建立城市共和國,是地中海最繁榮的貿易中心之一,1866年並入意大利。
威尼斯整座城市麵積不到7.8平方千米,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布其間,小島和運河之間由400多座各式各樣的橋梁相連。所以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1987年,素有“亞得裏亞海明珠”之稱的威尼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奇境珍藏
【威尼斯大運河】
大運河是威尼斯主要水道,長約4千米、寬30—60米,號稱是“威尼斯最長的街道”,大運河自聖馬可教堂至聖基亞拉教堂呈反S型,把該市分為兩部分。
大運河沿岸有近200棟宮殿、豪宅和7座教堂,大多建於14—16世紀,融合了拜占庭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威尼斯式等多種風格。所有的建築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一座水中藝術長廊。平日裏大運河像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各種各樣的船隻穿梭其上,被譽為威尼斯的水上“香榭麗舍”大道。
【歎息橋】
威尼斯城內有400多座橋,而歎息橋不同於普通架在河麵上的橋,它兩端連結著總督府(都卡雷宮)和威尼斯監獄,是古代由法院向監獄押送死囚的必經之路,因橋上死囚的歎息聲而得名。歎息橋建於17世紀初,是一座拱廊橋,造型屬於巴洛克式風格,橋呈房屋狀,上部穹隆覆蓋,封閉得很嚴實,隻有兩個小窗通向運河,在這裏曾留下無數再也沒有機會悔改的死囚的歎息聲。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位於威尼斯的中心,又稱威尼斯中心廣場,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
聖馬可廣場是由公爵府、聖馬可大教堂、聖馬可鍾樓、新舊行政官邸大樓、連接兩大樓的拿破侖翼大樓、聖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鍾樓和聖馬可圖書館等建築和威尼斯大運河所圍成的長方形廣場,長約170米,東邊寬約80米,西側寬約55米,總麵積約1萬平方米。廣場四周是文藝複興時期的精美建築,其中,位於廣場東側融合東西方的建築風格的聖馬可教堂,不隻是一座教堂,更是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值得一覽。
【布拉諾島】
布拉諾島是漁村和編織花邊的村莊,離威尼斯本島約1個小時的船程,島上居民大多是漁民的後代,當地的手工蕾絲和抽紗織品是威尼斯的特色手工藝品。
沿著潟湖乘船而下,運河兩岸排列著塗成五顏六色的房子,島上的女人忙於編製花邊,男人們則全身心地照料漁網,來到這個“彩色小城”如同來到一個童話般的威尼斯,置身其中,整個人都會更平靜、更快樂。
⊙尋幽探秘:
2.為什麼布拉諾島上的房子要被漆成五顏六色的?
布拉諾島是漁村和編織花邊的村莊,據說房屋色彩鮮豔是為了幫助遠在海上捕魚的丈夫們能從船上辨認出自己的家。
典故傳說
【歎息橋傳說】
相傳,有個男人被判了刑,被押入地牢。當他走過這歎息橋時,獄卒對他說:“看最後一眼吧!”於是男人在窗前停下,絕望地攀著窗欞俯視,遠處看見一條貢多拉(威尼斯一種船)正緩緩駛來,船上坐著一對接吻的男女。
當船到橋下時,那人仔細一看,那女子竟是他心愛的女人。男人瘋狂地撞向窗戶,但於是無補,最後隻留下一攤血和一具憤怒的屍體。血沒有滴下橋,吼聲也不曾傳出,那擁吻的女人也沒有聽見。
隨著時間的推移,悲慘的故事早已被大多數人遺忘,而這座橋被人們披上了浪漫的色彩。相傳如果情侶能在橋下擁吻,愛情將會永恒。至今,有很多情侶慕名而來,在橋下接吻,讓這座橋見證自己永恒的愛情。
知識百科
【貢多拉】
貢多拉是平底、兩頭尖的小船,首尾高翹,全身漆黑,窄而長,猶如一柄劍,是威尼斯最具古典風味的交通工具。這種船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了,最初是皇室的遊船,故船身彩色瑰麗。但在14世紀時期,黑死病橫行,貢多拉變成運載死屍的交通工具,從此,華麗的船身變成黑色。後來,貢多拉一直是居住在潟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
全盛時期貢多拉多達1萬多艘,現在保留下來的約400艘。據說這種船製作過程嚴格且講究,船身長11米,寬近1米半,以櫟木板為材料,用黑漆塗抹7遍才做成。除了船身構造特殊以外,船夫也是一大特色,他們大多能哼上幾句歌,乘坐其中,一邊欣賞兩岸風景,一邊欣賞貢多拉之歌,愜意至極。
31.維也納
名城概覽
維也納是奧地利共和國的首都,也是該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位於奧地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麓維也納盆地中。
維也納曆史悠久,1世紀的時候,羅馬人就曾在此建立城堡。15世紀以後,這裏就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和歐洲的經濟中心。從18世紀起,隨著社會的發展,維也納逐漸成為歐洲古典音樂的中心,這裏被稱為“音樂之都”。獨特的曆史發展,在維也納城內留下了大量的各種風格的古建築。
在維也納城中,有多瑙河穿城而過,四周環繞著維也納森林,自然環境優美,因此這裏還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稱。
維也納是歐洲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文化、藝術和旅遊城市之一。
⊙尋幽探秘:
1.維也納為什麼被稱為“音樂之都”?
維也納是孕育出莫紮特、貝多芬等眾多音樂大師的聖地。這裏擁有世界上最豪華的國家歌劇院、聞名遐邇的音樂大廳和第一流水平的交響樂團,其悠久的音樂遺產延續至今。音樂在維也納無處不在,甚至在舉行集會、慶典甚至政府議事時,會前會後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樂,這幾乎成了慣例。綜上種種,維也納不愧為“音樂之都”。
奇境珍藏
【史蒂芬大教堂】
史蒂芬大教堂於1304年始建,坐落於維也納市中心,是維也納市的標誌,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
大教堂由1座主體樓和3座樓塔組成,以南塔最為壯觀。南塔塔高138米,成錐體形直入雲天,這座尖塔是僅次於德國科隆大教堂的世界第二高的教堂尖塔。在教堂頂蓋外麵,繪有大麵積的色彩繽紛的圖案紋,有“維也納的精魂”之稱。
【美泉宮】
美泉宮,又音譯作申布倫宮,位於維也納西南部,是一座巴洛克(17世紀歐洲流行的一種重視雕琢的建築風格)風格的藝術建築,總麵積2.6萬平方米,僅次於法國的凡爾賽宮。1996年,美泉宮及其花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現在的美泉宮共有1441間房間,其中45間對外開放。整個宮殿是巴洛克風格的,但是其中有44個房間是洛可可(18世紀歐洲流行的一種纖巧華美的建築風格)風格的,其宮殿背麵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式皇家花園。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坐落在維也納市中心的格林大道上,於1863年至1869年間落成。這個歌劇院是“音樂之都”維也納的主要象征,素有“世界歌劇中心”的美稱。
歌劇院是羅馬式的宏偉建築,整個劇院的麵積有9000平方米。正麵的門樓有5個拱形大門,樓上有5個拱形窗戶,窗口上立著5尊歌劇女神的青銅雕像,分別代表歌劇中的英雄主義、戲劇、想象、藝術和愛情。在門樓頂上,兩個騎在天馬上的戲劇之神的青銅塑像在兩邊矗立。門樓內的牆壁上畫的是莫紮特的歌劇《魔笛》中的精彩場麵。前廳和側廳都用大理石砌成,內部繪有精美壁畫,牆上也掛有大音樂家和名演員的照片。觀眾席共有6層,可容納觀眾2000多人。
【霍夫堡皇宮】
霍夫堡皇宮位於維也納的市中心,曾經是哈布斯堡王朝(歐洲曆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奧匈帝國皇帝的冬宮(夏宮是美泉宮)。現在的霍夫堡皇宮是奧地利的總統官邸所在地。霍夫堡皇宮的占地麵積達24萬平方米,有18棟樓房、54個出口、19座庭院和2900間房間,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宮中還珍藏著中世紀到現代的繪畫和雕塑名作。皇宮還與奧地利國立圖書館相連。
典故傳說
【仆人聖母】
在史蒂芬大教堂的正殿左側,有一座名為“仆人聖母”的雕像。之所以叫它“仆人聖母”,這裏還有一個古老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維也納有一位伯爵夫人,盡管她每天都到教堂禱告,還在家中供奉聖母像,但她卻有一顆妄自尊大虛榮冷酷的心。
有一天,伯爵夫人發現少了一串珍珠項鏈,她認為這一定是她的貼身女仆偷的。於是,伯爵夫人便對這位女仆惡語相加,百般羞辱。可憐的姑娘有口難辯,隻得跪在家中聖母像的麵前祈禱,希望聖母能夠創造奇跡來證明自己的清白無辜。
後來,珍珠項鏈居然在馬房夥計的箱子中找到了。夥計因為偷盜而被趕出了家門,那位女仆也離開了伯爵夫人重新換了一位善良的主人。伯爵夫人供奉的聖母成了她錯誤判斷的見證,她再也不願看見這尊雕像,便將它丟了出去。
被扔掉的聖母像後來被人送到了史蒂芬大教堂。那位女仆知道救助她的聖母進了教堂,立即前去參拜。人們很快也知道了教堂中這個聖母雕像的來曆,於是這尊“仆人聖母”成了保佑普通百姓平安幸福的神靈。
知識百科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在每年的維也納當地時間1月1日上午(北京時間1月1日18:00),維也納的金色大廳都會舉行全球矚目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音樂會演出的曲目是被稱為“圓舞曲之王”的維也納音樂家小約翰·施特勞斯及其家族的音樂作品,由世界曆史最悠久、素質最高超的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
1847年12月31日,小約翰·施特勞斯的父親老約翰,組織了一個小規模的樂隊在露天郊外舉行了一場音樂會,這次音樂會一直進行到1848年新年的鍾聲響時,這便是第一次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從那以後,舉行新年音樂會成為了維也納的傳統。而每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是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樂盛會,全球絕大部分電視台和電台都進行現場直播。中國中央電視台於1996年以後一直派專題攝製組去維也納現場直播,使國人對維也納和新年音樂會有了更多的了解。
新年音樂會展示的是人類最文明、最歡快、最明亮的側麵。高雅、輕鬆、豪華、熱烈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最大特點。
32.雅典
名城概覽
雅典是希臘的首都,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南端,它是歐洲的第八大城市,也是希臘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有記載的曆史就長達3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希臘是哲學的發源地,蘇格拉底、希羅多德、阿裏斯托芬、伯利克利等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和政治家都在雅典居住或生活過,雅典被稱為是“民主的起源地”和“西方文明的搖籃”。這裏至今保留著眾多的曆史遺跡和大量的藝術作品,最著名的雅典衛城和帕提農神廟被看作是西方文化的象征。
雅典還是奧運會起源的地方,古奧運會起源於雅典的奧林匹亞,1896年現代第一屆奧運會也在雅典舉行。
⊙尋幽探秘:
1.雅典城是因何而得名的?
據說,雅典最初由一個腓尼基(古代地中海沿岸的一個民族)人建成,海神波塞冬和女神雅典娜為爭奪這座城的命名權而爭鬥,最後雅典娜得勝。因此,雅典就以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命名為雅典。
奇境珍藏
【雅典衛城】
雅典衛城位於今雅典城的西南方,建造在一個石灰岩的山岡上。衛城修建於公元前5世紀,是奴隸主民主政治時期國家宗教活動的中心,也是祭祀守護神雅典娜的神聖之地。每逢宗教節日或者國家慶典,人們都會列隊到山上進行祭祀活動。
整座衛城集古希臘建築和雕刻藝術之大成,其中的帕提農神廟是衛城中的主要建築物,神廟全部由白色大理石砌成,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雅典衛城達到了古希臘建築群、廟宇和雕刻的最高水平,這些典雅的古建築堪稱人類遺產和建築精品,它集中展示了希臘的古文明,並且在建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哈德良拱門】
哈德良拱門位於雅典衛城的東南方,與宙斯神廟隔路相望,是羅馬時代的凱旋門。它於131年由哈德良皇帝建造,這是一座主要用於區分城市界限的建築。
當時拱門將市區分成新區和舊區。拱門以東是哈德良皇帝擴建的新市區,在麵向雅典衛城的一麵牆上刻有“此為雅典,即提修斯古城”的文字;以西則是舊市區,拱門麵向宙斯神廟的一麵刻有“此為哈德良城,非即提修斯古城”的文字,這些文字清晰標示了當時城市界限。現在,哈德良拱門仍是進入雅典大門的象征。
【宙斯神廟】
宙斯神廟是古希臘的宗教中心,它位於希臘雅典衛城東南麵的奧林匹亞村,是為了祭祀“眾神之父”宙斯而建的。
宙斯神廟始建於公元前470年,於公元前456年竣工。神廟殿頂由大理石建造,其餘部分以表麵鋪上灰泥的石灰岩築成。整座建築長107.75米,寬41米,共有104根科林斯石柱。每根石柱高達17.25米,直徑約為1.3米,共用大理石1.55噸。
宙斯神廟以象牙和黃金的塑像而聞名於世,然而和古希臘的眾多神廟一樣,宙斯神廟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104根大理石柱中現在僅存13根。我們已經無法看到宙斯神廟的原始形態,隻能通過斷壁殘垣來回憶當時的輝煌畫麵。
【奧林匹克競技場】
奧林匹克競技場是第一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會址。17世紀末,雅典的紮巴和阿韋諾夫出資,仿照古希臘競技場的格局興建了現在的競技場。
競技場呈馬蹄形,門口的牆壁上鑲嵌著五色環。座位全部由白色的大理石堆砌而成,可同時容納萬名觀眾。競技場內是細煤渣跑道,台階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精美的雕工和素色的座椅,仿佛這不是激烈的競技場,而是一件精致的工藝品。
典故傳說
【古奧運會的起源】
古希臘是個充滿著神話和民間傳說的王國,關於古奧運會的起源有著許多曲折離奇的故事,其中流傳最廣的是佩洛普斯娶親的故事。
相傳,古希臘的伊利斯國王為給女兒選一個好駙馬,要求應選者必須和自己比賽戰車。比賽中,有13個青年先後喪生於國王的長矛之下,第14個青年是宙斯的孫子佩洛普斯。在愛情的鼓舞下,佩洛普斯接受了國王的挑戰並最終智勝國王。
佩洛普斯如願地娶到了公主,他們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並在婚禮上安排了戰車、角鬥等比賽,這是最初的古奧運會,佩洛普斯就成了傳說中古奧運會的創始人。
當然,神話並非曆史。古奧運會的出現,是由地理環境和生活方式、文化習俗、宗教信仰等多種曆史文化因素而產生的一個客觀曆史現象。
知識百科
【雅典娜】
雅典娜是希臘奧林匹斯的十二主神之一,是掌管智慧與正義戰爭的女神。據說雅典娜的能力超過了當地所有的神,是智慧與力量的完美結合,也是雅典的守護神。
相傳,她是宙斯與聰慧女神墨提斯所生,因為有預言說墨提斯生的兒女會推翻宙斯,所以宙斯將她整個吞入了自己的腹中。從此,宙斯的了頭痛症,而且找不到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宙斯隻好要求火神赫菲斯托斯打開他的頭顱,令諸神驚訝的是一位體態婀娜的女神從宙斯裂開的頭顱中跳了出來,她就是雅典娜。
33.伊斯坦布爾
名城概覽
伊斯坦布爾位於巴爾幹半島的東端,是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省的首府和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同時跨越歐、亞兩大洲的名城。
伊斯坦布爾有2600多年曆史,自古以來即為交通、軍事、商業和宗教的重地,並曾為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以及奧斯曼帝國的首都。
今天的伊斯坦布爾留有許多豐富多彩的文物古跡。市內有許多博物館、教堂、宮殿、清真寺,還有多達1000餘座造型各異的宣禮塔,所以城市也有“宣禮塔城”之稱。
⊙尋幽探秘:
1.伊斯坦布爾為何別名叫做“七座山丘的城市”?
伊斯坦布爾舊稱君士坦丁堡。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把都城建在七座山丘之上,以與羅馬的七座山丘相映襯。如今,伊斯坦布爾的市徽中間有七個三角形,它象征著伊斯坦布爾市建在七座山上。因此,伊斯坦布爾有“七座山丘的城市”的別名之說。
奇境珍藏
【聖索非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建於537年,是拜占庭帝國時期建造的一座羅馬紀念館,與藍色清真寺隔街相望。“聖索菲亞”在基督教裏的意思是“上帝的智慧”。
大教堂是建築風格是集中式的,主體為長方形,東西長77米,南北長71米。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平麵采用了希臘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間上,則創造了巨型的圓頂,而且在室內沒有用到柱子來支撐。
教堂內部空間既集中,又曲折多變。教堂的穹頂下空間與南北兩側是明確隔開的,然而東西兩側又是統一的。這樣設計能引起人們對空間的無限幻覺。而且,教堂內部的裝飾也與眾不同,除了各種華麗精致的雕刻之外,還有許多用有色大理石鑲成的馬賽克拚圖。
聖索非亞大教堂恢宏無比,充分體現出了卓越的建築藝術,從而也成為了後來伊斯蘭清真寺的設計模板。如今,聖索非亞大教堂屬於基督徒和穆罕默德信徒共有的一個宗教博物館。
【托普卡普宮殿】
托普卡普宮殿坐落於伊斯坦布爾的金角海灣南岸一個叫“皇宮鼻”的山頂上。它是15世紀到19世紀奧斯曼帝國的中心,是當年奧斯曼的統治者辦公的地方。
宮殿依山傍海而建,外圍有很高的城牆,建於15世紀,占地700公頃。它的外觀造型和內部設計都滲透著濃厚的伊斯蘭教文化,有圓頂清真寺之類的建築,也有尖頂碑狀之類的建築。
宮殿內部裝飾不僅極其豪華,而且藏品也相當豐富,有帝國時代水晶製品、銀器和中國陶磁器以及價值連城的中世紀撰本繪畫書籍。並且還設有圖書館、服裝展示館、珠寶館以及先知穆罕默德的遺物室。宮殿的中央是聖遺物室,陳列著屬於先知穆罕默德的寶物。
如今,托普卡普宮殿被改建成為一所博物館。該宮殿的許多建築都成為建築學上的傑出藝術瑰寶。
【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建於17世紀,位於伊斯坦布爾舊市街的中心,它真正的名稱應該是素檀何密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由於清真寺內牆壁全部用藍、白兩色的依茲尼克(Iznik)磁磚裝飾,透過彩色玻璃射入的光線,反射在藍色的瓷磚之上,放出奇幻迷離的色彩,於是人們叫它“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建於17世紀初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最強盛時期。它的外觀是一大奇景,寺的頂端有一個大圓頂,周圍環繞著四個較小的圓頂,它的下方還有30個更小的圓頂。層次分明,大小不一的圓頂非常好看。此外,寺院的四周有六根尖塔,這是是世界上回教國家中獨一無二的設計。
⊙尋幽探秘:
2.藍色清真寺周圍有六根尖塔,為什麼比別的清真寺多一根尖塔呢?
?據說,藍色清真寺在興建時,建築師聽到素檀何密一世“黃金的”的命令,沒想到“黃金的”和“六根的”音很近,結果藍色清真寺就超越規定有了六根尖塔。
典故傳說
【博斯普魯斯海峽與“牛的通道”】
博斯普魯斯海峽從伊斯坦布爾的城中穿過,將這個古老的曆史名城一分為二。那麼,“博斯普魯斯”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在古希臘語裏,“博斯”意為“牛”,“普魯斯”意為“通道”,二者合一就是“牛的通道”的意思。為何叫“牛的通道”?
傳說,古希臘主神宙斯為了保護自己喜歡的人伊娥,用魔法把她變成一頭雪白的小母牛。化身為牛的伊娥離開希臘,一路漂泊,並渡過了這道海峽,由此得名“博斯普魯斯”。
知識百科
【土耳其習俗禁忌】
土耳其人喜愛綠色、白色和緋紅色。禁忌紫色和黃色,因為黃色標誌著死亡。在布置房間、客廳時,絕對禁忌用花色,因為民間一向認為花色是凶兆,是禁色。
在土耳其,各種商務活動均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女性忌穿無袖的衣服。在土耳其拜訪,要盡量提前預約,要準時赴約。在談話中,忌談及當地政治,及土耳其與希臘的紛爭。
由於土耳其人信仰伊斯蘭教,禁忌吃豬肉,及用豬、貓、熊貓作圖案。但他們喜歡吃牛、羊肉,喜歡駱駝,特別喜歡鬥駱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