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尋子遇仙記》(3 / 3)

終於,在經過夜以繼日的艱苦奮戰之後,他們終於完成了這項十分艱巨的工作。幾個工作人員將剪接好的樣片放映在白色浴巾上。因為已經看過了無數遍,卓別林也不敢肯定這次是不是最好的效果。於是,他就跑到當地的一家影院試映,自己則偷偷地坐在觀眾席中看觀影效果。

電影開始了,銀幕上出現了一行字——“查理·卓別林最新影片《尋子遇仙記》”,這行字讓觀眾開始驚呼。

正如卓別林所預料的那樣,觀眾隨著情節的起伏時而愉快地大笑,時而悲傷地流淚。影片結束時,掌聲響起。

於是,卓別林攜帶著這個新生兒回到製片廠交差。而同時,即1920年11月,他與哈裏斯也正式辦理了離婚手續。

(三)

藝術作品的感人魅力在於情節的真實生動,而《尋子遇仙記》就做到了這一點。因此,它的成功並非偶然,影片中到處都有卓別林童年的影子。小賈克所飾演的這個兒童形象與以往影片中的兒童也截然不同:他穿了一件帶洞的毛線衣,一條大人穿的束皮帶的褲子,戴著一頂鴨舌帽。這些精心的裝扮投射出卓別林和哥哥的童年生活。

在設計玻璃匠與棄兒住的頂樓布景時,卓別林也想起了自己當年住的波納爾弄的那間頂樓。他自然而然地仿造那裏的場景,這些有著深厚現實基礎的細節讓他無比熟悉,自然也是很多普通民眾所熟悉的。而片頭字幕,他是受了朋友、作家弗蘭克所寫的《奧斯卡·王爾德傳》中的啟示——“我隻讚揚和欽佩那些含著淚談人世間真理的作家”。

1921年2月的一天,《尋子遇仙記》公映,盛況空前,各種讚揚的簡報如雪片般飛到卓別林的製片廠。影片的成功使第一國家影片公司收入250萬元,卓別林也如願地分得了100萬以上的純利。小賈克·柯根也一舉成名,成為好萊塢炙手可熱的童星。

工作消耗了卓別林太多的精力,他急需補充能量。於是,他又拿起了久違的書本,抓緊一切時間和精力學習起來。希臘曆史學家、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的著作《傳記》,德國的著名哲學家康德、英國哲學家洛克的著作,他都開始讀起來。為了創作的需要,他甚至還閱讀了喜劇之父阿裏斯托芬的劇本、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的《理想國》、英國作家伯頓的《解憂》等。

同時,他還結交了許多文化、藝術名流,並與他們探討創作與藝術的話題。他還慷慨解囊,他的作家朋友哈裏斯是編期刊的,經濟上經常遇到困難,卓別林常常施以援手。對此,哈裏斯贈書答謝:

“您是少數與我素昧平生但慨然解囊助我的讀者之一,您那罕有的幽默藝術常常使我傾倒,因為我認為,凡是使我們歡笑的人總比那些使我們悲泣的人更應受到尊敬。”

短暫休息了一段時間,這位偉大的喜劇導演又開始了新的創作。1921年8月,他拍成了《有閑階級》一片,並於同年9月發行。

此時,卓別林還剩3部片子就完成了與第一國家影片公司的合同,但超時超量的工作讓他感覺到疲憊極了,他急切需要找個地方度假休息。

他已經連續工作了多年,而自從8年前離開英國之後,他再也沒有回去過。此時,他的心已經急切地飛回到那個生養他的地方。恰好在趕拍《有閑階級》時,一架噴燈出了事故,燒穿了他的石棉褲。

對此,新聞界按照平時的習慣又大肆添油加醋宣揚一番。大家都以為他傷勢嚴重,很多朋友、同事都發來了問候,這其中也包括他的老朋友,英國著名社會學家、曆史學家、作家威爾斯的慰問信。卓別林當時正好剛剛讀完他的巨著《世界史綱》,這些更觸動了他希望回國去看一看的那根神經。

回國之前,在美國的好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小型的辭別酒會:道格拉斯、瑪麗·碧克馥、英國作家愛德華、勒內女士等友人歡聚一堂,大家都擺脫工作的重荷,盡情歡笑暢飲,並預祝卓別林一路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