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還是革命,到底應該怎麼辦,章太炎在思考和探索中。這時候他想起那些在各地擔任督撫的漢族大官僚,他們是有可能反對清朝統治的,如果一些本來也讚成變法的封疆大吏起而支持變法,那麼憑借他們的實力,很快可以取得成效。他首先想到李鴻章。因為他與李鴻章的侄女婿孫寶渲要好,從孫那裏知道一些政壇內幕。例如孫說他曾在入京考試時看望過李鴻章,言談中說起上海變法運動開展的情況。李鴻章聽了歎道:你從上海來,發什麼高妙的議論,到這裏都沒有用。我們大臣,是天子的牛馬,你們呢,隻是牛馬身上的蟣虱。聽起來像是讚同維新變法的。
章太炎手書扇麵
於是,1898年初,章太炎給李鴻章寫了一封信。信中申明自己聯日抗俄的主張,並希望李鴻章出來旋轉逆流。但他的信如泥牛入海,杳無回音。
正處在無所適從狀態的章太炎,又想到另一個有維新舉動的大官僚,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正好,他的一個舊相識錢恂在張之洞幕府裏,招他到武昌協辦《正學報》。章太炎覺得這是一個施展才華的好機會。
章太炎在學問上屬古文經學派,與康有為不同,這是張之洞聘他辦報的一個借口。至於他在學術上的名氣,張之洞起初還不甚了然。一次他在會見陳衍時,說起想招攬天下有學問的人,請陳衍為他介紹,陳衍舉出陳三立、孫詒讓、皮錫瑞等,又特別推薦了章太炎。張之洞聽後說:“梁啟超這個人觀點不通的地方很多,但他的文字還不錯,章太炎這個人文字怪異,您為什麼提到他呢?”陳衍回答道,太炎讀書,比梁啟超多而且好,並拿章太炎寫的《左傳》筆記來給張之洞看,其他幾位幕僚夏曾佑、錢恂等也在張之洞麵前大力稱讚章太炎。張之洞終於拿定了主意。
張之洞好名。他素以維新運動的支持者自居,在資助強學會、興辦新學堂和書院、譯印西方書籍以及編練新式軍隊等方麵,他都做了不少事。所以維新派人士有了困難,願意往他這裏跑。此時,他手下就聚集著一批這樣的人。
章太炎到達武昌,受到張之洞的熱情接待,被安排在湖北鐵路局,擔任《正學報》主筆。他本以為可以有一番作為的,但不久就發現,他的觀點與張之洞及其手下的一夥人大相徑庭。
張之洞創辦《正學報》,目的是攻擊康有為的今文經學說;而此時章太炎雖然同康有為在學術觀點上有矛盾,但對其變法維新主張還是支持讚同的。
張之洞這時正忙於刊刻他的“傳世之作”《勸學篇》。該書分內、外兩編,內編有《同心》《教忠》等9篇,宣揚保國保種的思想;外編有《益智》《遊學》等15篇,主張變法和設立學校等。張之洞自己闡明主旨說“內篇務本,以正人心;外篇務通,以開風氣”,想把中學和西學調和起來,“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就是後來所說的“中體西用”。歸根結底是不願觸動專製統治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