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宋案(1 / 2)

袁世凱也意識到,章太炎留在中樞,他們終究會吵鬧起來的,因此樂得將他打發出去,就給他個“東三省籌邊使”的差事。這個職務名頭不小,實際上是個虛職,幹不成什麼事。籌邊使署設在長春,人員隻有十來個,經費每月三千元。關鍵是,東北各省的長官不可能聽他的調遣。章太炎人未到,就有人上書總統,質問籌邊使算哪個級別。

但章太炎建功立業之心極強。他在條件極差的情況下,還是勉力幹了幾件為民謀福祉的事,雖然有些並不成功。例如他命人繪製了一份比以前更為詳細的黑龍江地圖、為黑龍江的浙江同鄉會呈請褒揚反清誌士呂留良的後代、建議為革命烈士熊成基(在哈爾濱謀刺清海軍大臣載洵被捕就義)豎立銅像、討論吉林煤礦開采事宜、謀求解決居住在延吉的朝鮮僑民的國籍問題。他還雄心勃勃地籌劃在鬆花江和遼河之間開鑿一條運河,但經調查後發現,那裏的地勢是兩頭低,中間高,無法實行。

同章太炎一樣,孫中山等也是想幹一番事業的。現在國家統一了,可以實現自己富國強兵的夢想了。孫中山甚至把黨務交給宋教仁,到日本考察鐵路建設。然而袁世凱不久就露出他野心家的真麵目,要破壞憲法,獨攬大權。

袁世凱對國民黨勢力做大十分忌憚。1913年初,他策劃刺殺了國民黨理事長宋教仁。

宋教仁是政黨政治的熱心提倡和實行者,他擔任國民黨理事長後,大力發展黨員,並計劃通過議會途徑,限製袁世凱獨攬大權的野心,最終取得多數席位,成為執政黨。袁世凱對此又恨又怕。

宋教仁真有一種堅忍不拔的勁頭,他到處演說,宣傳國民黨的主張。他的努力使國民黨在第一次國會選舉中獲得極大成功,在眾、參兩院都取得壓倒多數的席位。這一下子使袁世凱極為震驚。國會開會在即,如果照法律程序議事,總統的權力勢必被削弱。

在宋教仁去上海車站乘車赴北京時,袁世凱派來的刺客將他槍殺了。

在同盟會領導人中,章太炎與宋教仁最為相得。他們在日本時經常在一起討論天下大勢和學問文章。章太炎很欣賞宋教仁的才華和辦事能力,在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籌建時,他就竭力鼓吹,說中華民國政府總理非宋教仁莫屬。現在,宋教仁被暗殺,血的事實擦亮了章太炎的雙眼,袁世凱絕對不可以共事!

章太炎得到消息,馬上返回上海,參加宋教仁的葬禮,並親撰哀詞。他聽說,宋教仁在去世前夕,還提到自己,更加哀慟不已。

他寫的挽宋教仁聯是:願君化彗孛,為我掃幽燕。表達了為同誌報仇的決心。

宋案的發生,使革命黨覺醒了。國民黨人準備武力對抗袁世凱。這時的章太炎一麵同南方革命黨人策劃討袁事宜,一麵從別的方麵想辦法。他想到了手中握有實力的副總統黎元洪,於是趕到武昌,勸說黎元洪競選總統,與袁對抗。他把黎估計得過高了。黎元洪早已經領教過大總統的厲害,躲在武昌不敢進京。宋案發生後,革命黨人就請他出麵討袁。但無論多少人去遊說,他就是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