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3日,考古學家們前往雲南祥雲縣大波那村進行“大波那墓葬群”的第四次考古活動。
這是一個廣闊的地方,綠色與棕色相間,點綴著白牆黑瓦的房屋。在大波那村的外圍,龍山與象山猶如兩隻有力的臂膀環抱著整個村莊。整個龍山都籠罩著“仙氣”,顯得古老而神秘,據當地村民說:“祖先都說這兩座山是仙山,貪婪的人會遭到神的報應。”
祥雲縣的所在地屬於滇西,是揭開古代大理曆史,構建雲南曆史的重要組成。1964年的祥雲縣因為出土世界上迄今為止保存最好的戰國時期大型“銅棺”而名聲大噪,引起國內外曆史、考古學者的關注。銅棺上充滿想象的飛禽走獸,鷹、燕、虎、豹以及精美紋飾工藝、鑄造技術……成為後人孜孜不倦研究的題材。而對於銅棺主人的身份的探索也是幾十年來一直研究的謎題。
這次的考古活動的帶隊——閔隊,曾根據已有的考古發現作出假設:古代的大理是個有山有水的寶地,人們過著農耕生活,特別是洱海周邊地區,是雲南最早掌握青銅技術的地區之一,生產力水平在早期就已經很高超。
為其六個月的考古活動收獲頗豐:距離銅棺墓地約一公裏的大型墓葬群;與銅棺上相似的鷹紋;分成不同等級但同為統治階級的棺板;11具年輕人的遺骨;大量青銅和黃金……
在根據化學成分的研究中發現這些人都晚於之前的銅棺的年代——大約在b.c.109左右。
但故事要從b.c.109的三百多年前講起。
三百年前,楚人莊蹻(qiao)向楚王請命入滇後,回路被秦國阻斷。於是他留在了滇地,並聯合當地八大部落統一了滇西地區各個淩亂的小部落,占據滇西自立為王,後來滇國越來越大,最終定都晉都,莊蹻也改姓為張。改姓後的莊蹻將自家一表弟送往巫公處學習繼承當地巫教以鞏固權力。自此滇國進入了滇王張氏的統治時期。
在民間,結束了常年戰亂進入和平時期的百姓將一統滇國的九股勢力稱為九大家族:以滇王張氏為權力之首,八個家族共同輔佐。
三百年過去了,九族中的九個孩子在九年裏相繼出生,這一過分的巧合與古老的傳說結合在一起,在整個滇國的百姓裏傳了開來……
相傳神女曾到滇池邊洗浴,在水邊觸及龍所化的浮木而生子,一共產下九子,於是神女就將這九個孩子留在滇地,讓他們來造福滇國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