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空間實驗室”裏確實能進行許許多多科學實驗,開拓新技術。
根據美國“空間實驗室”、前蘇聯“禮炮”站與“和平”站、美與前蘇聯“阿波羅一聯盟”對接飛行以及三次歐洲“空間實驗室”飛行經驗,證明了“空間實驗室”的優越性。
例如,1987年前蘇聯宇航員在“和平”站上做了600次天體物理和130次地球物理觀測、100項技術和80次日力觀測實驗,主要致力於砷化镓、電泳以及合金實驗研究。在地球上由於受到重力影響,無法獲得高純度、高質量理想產品。在空間實驗室裏,空間環境無沉澱和對流,在無重力下,液體自由浮動為獲取高純度、高質量的理想產品提供了條件。隻有在永久空間站出現後,才能從實驗發展成為空間產品。美國“自由”號空間站上有美國實驗艙、日本實驗艙以及歐空局的實驗艙,將進行大量的科學實驗、生產實驗。
然而,前蘇聯“和平”站從1986年2月進入太空後,由於準備條件不充分,未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1989年犀月,前蘇聯星城宇航員培訓中心主任沙塔洛夫中將(前宇航員)說:“宇航員在‘和平’站上的大部分時間是修理出故障的儀器,無時間從事空間實驗研究。”前蘇聯雖擁有長期飛行的“禮炮”號站與“和平”號站,但利用率不高,未獲得像歐洲“空間實驗室”短暫飛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