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製造新材料(1 / 1)

空間站是生產地麵生產不出來的新材料、新合金以及材料加工的理想環境。1974年,美國社會學家格·亨利·斯坦認為,空間飛行的發展和空間環境的利用將可能導致第三次工業革命。盡管他言之過早,但失重空間環境卻是一個“黃金王國”。微重力和理想真空的空間環境能生產出令人感興趣的產品,空間有效加工能降低成本。如空間生產最簡單的產品是矽片,而在地麵生產則成本高、效率低、質量差。據1990年7月前蘇聯估計,索洛沃夫和瓦連京兩宇航員在“和平”站上6個月生產新藥品蛋白100千克,價值1.05億盧布,隻花了8000萬盧布成本費,獲利潤2500萬盧布。此外,2名宇航員研究了在失重環境中生產玻璃、金屬合金以及半導體材料的商用價值。另據美國湯普森、拉莫·伍爾德裏奇公司估計,每年在空間生產的20噸新材料的產值達到4.04億美元。若在空間生產光纖,每千克就可比地麵節省6萬美元。

空間站的特殊環境為人類在空間加工材料開辟了新的途徑。例如:製造新型泡沫金屬。泡沫塑料出現以後,人們很自然會想,能否製造一種像泡沫塑料一樣的泡沫金屬呢?要想製造泡沫金屬,首先需要把金屬熔化,然後再往熔化了的金屬內部充氣體,再使這種充氣的金屬冷卻。但是,由於地麵重力的影響,金屬在冷凝過程中往往就把氣體擠出。所以在地麵上無法製造出泡沫金屬。在空間站上,一切東西包括金屬和氣體都失去了重量,這樣,人們充到熔化了的金屬內部的氣體就不會被擠出來。因此,在空間站上很容易製造出輕如泡沫堅如鋼的新型泡沫金屬。此外,在空間站上還可以製造理想滾珠,進行均勻焊接,生產完美晶體等等。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