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前元七年秋,正值秋收時節。邊塞小城雲州城牆上,一個身著鎧甲的人時而踱步,時而遠望,神情凝重。此人名叫郅成,是這雲州城的郡守。郅成駐守雲州有些時日了,因此他最了解,春秋時節,正是匈奴人”打草穀“(即劫掠屠殺漢人)最頻繁的時節,因此他早早的將全郡守軍七百餘名將士調往北城牆之上,時刻注視著北方大草原上的風吹草動。
忽見草原上人頭攢動,人喊馬嘶,黑壓壓一片不是匈奴騎兵又是什麼。
郅成暴喝一聲”全軍戒備“
守城將士齊刷刷彎弓搭箭,待得匈奴騎兵近前,頓時箭如雨下,射翻幾名衝至近前的匈奴騎兵。匈奴騎兵便在一箭之距的地方停下來,並不上前攻城,隻是嗚哇喊叫,作勢攻城。
雙方僵持片刻,郅成正自若有所思之際,一士卒狼狽不堪的跑來”郡守,不好了,匈奴兵急攻東門告急“,話音未落,又一小卒跑來”郡守,匈奴兵攻打西門,已破“。
原來匈奴這些年來多次與郅成正麵攻城,郅成兵雖少,卻驍勇無比,總是討不得便宜,於是叫人扮成客商,進城打探守軍情況。這一探,自知虛實,城內守軍,總共七八百人,每次打仗,都是集中兵力,北城拒敵,東西城門盡是些老弱百姓,高舉巾旗,虛張聲勢。於是此次”打草穀“,匈奴兵隻派了千餘騎兵在城北佯作攻城,東西城門各派兵兩千,繞道至城下猛攻,果然一攻即破。
郅成當即對手下士卒喊道:”留下百人守北城,其他人隨我支援西門。”為何僅支援西門,郅成思量,“既然三麵皆有匈奴士兵,北門圍而不攻,東門攻而不下,必然是匈奴主力盡數在西門,以至於西門一攻即破。所以他帶領人馬直奔西門。
然而,郅成沒有料到,眾將士趕到西門,隻見匈奴人已經搶掠了不少牲畜,糧食,話不多說,郅成領兵就追,然而匈奴一觸即潰,根本不與郅成惡戰,隻顧帶著搶劫來的物資,上馬便跑。郅成正要追擊,又傳來了東門被破,匈奴兵正在搶劫百姓財物。原來匈奴人三路軍隊,都是同時抵達,看著日頭,盤算時間,先攻西門引他去救,待西門撤退,攻下東門正好有劫掠的時間。郅成怎麼也沒想到,茹毛飲血猶如野人的匈奴人,雖然打仗勇猛,但是向來沒什麼頭腦,今天怎麼突然變得如此聰明,玩兒起了聲東擊西計策。
倒不是匈奴人變聰明了,而是因為一個漢朝叛徒,七王之亂時,趙王劉遂曾派手下門客出使匈奴,密約匈奴起兵支援,隨後吳王楚王的叛軍不到3個月就被剿滅,趙王劉遂困守孤城邯鄲,匈奴眼看沒有便宜可占,還未出兵,便退兵了。劉遂死了,可是劉遂派去出使匈奴的門客還在匈奴,此人名叫韓躍,劉遂相當倚重於他,出使匈奴這樣的大任派他去,就可見一班。韓躍也是有些真本事的,他熟讀兵書,熟知用兵之道,是以到得匈奴,聽說了吳楚二王的進軍路線,即刻斷定,此戰必敗,幹脆就不回趙國,留在匈奴了。
匈奴曆來喜愛有才幹的漢人歸降,軍臣單於親自接見,宴請韓躍。韓躍席間舞劍助興,確是劍法卓絕,武藝高強。酒罷,軍臣單於說起雲州城”打草古“幾次未能討得便宜,正自憤憤不平,韓躍適時就獻了這喬裝入城,裏應外合,聲東擊西,打完就跑的連環計。軍臣單於大喜過望,直接封了韓躍一個右賢王。
郅成是個剛正熱血之人,誌在保土守國。但是由於文景二帝,謹遵高祖與民休息的政策,又與匈奴實行和親政策,致使邊防士兵實在捉襟見肘。雲州城還算好的,守軍有七八百人,其他城,少的甚至才二百餘人,匈奴來襲,隻能任人宰割。
”將軍快去救東門吧!“郅成正自感歎,一副將提醒郅成,火速救援東門。
”不,棄東門不顧,集中所有人馬,北門集合!“郅成心中清楚,如此由東到西,由西到東,如何守的過來。你搶我百姓財物,好,我叫你北門佯攻的士兵陪葬!
這一招不可謂不妙,士兵們也是群情激奮,因為文景二帝,推行於民休息,所以邊防士兵,到得駐地,就開始開荒屯田,甚至娶妻生子,匈奴來搶的就是他們的糧食錢物,他們妻女親人。不用多說,一個個勒馬蓄勢,就等郡守一聲令下。
”開城迎敵,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