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主要曆程(3 / 3)

第四,必須綜合配套推進改革。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政府始終把國有企業改革作為經濟體製改革的中心環節,通過完善法製、體製、市場等外部環境,推動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從民法通則、企業法,到公司法、破產法、物權法,國有企業改革的法製環境日臻完善。從放權讓利到減少和撤銷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製,國有企業改革的體製環境日趨健全。從計劃、金融、投資體製改革到發展完善商品、資本、技術和人力資源等市場,國有企業改革的市場環境不斷改善。從減員增效、下崗分流、實施再就業工程,到主輔分離輔業改製、分離辦社會職能,再到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製度,為國有企業平等參與市場競爭提供了必要條件。

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帶來的重要啟示

一是堅定搞好國有企業的信心,毫不動搖地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國資委作為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必須時刻牢記搞好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的曆史使命,堅定搞好國有企業的信心,毫不動搖、理直氣壯地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製力和影響力。

二是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製。政企不分、政資不分是國有企業效益低下的症結所在,也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突破的重大問題。必須按照“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製。國資委要嚴格按照《企業國有資產法》、《公司法》、《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要維護好所有者權益,認真履行職責,該管的堅決管住,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要維護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堅持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充分尊重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和法人財產權,不當“婆婆加老板”。

三是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遵循企業發展規律搞好國有企業。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實現公有製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最重要的是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製和經營機製。要搞好國有企業,必須遵循企業發展規律,通過體製創新和管理創新,促進國有企業加快發展。要有一個好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形成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和經營管理者之間的製衡機製;要層層落實責任,形成責任落實和壓力傳遞的工作機製;要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製,鼓勵創新,強化監管,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要切實加強管理,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不斷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能力。

四是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實現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各種所有製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都是市場競爭的主體,都要遵守市場競爭的規則,按照市場規律去運作。要在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的同時,積極吸收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支持國有企業與多種所有製經濟合作,共同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