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瑞·愛默生·富斯狄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科羅拉多州長山的山坡上,躺著一棵大樹的殘軀。自然學家告訴我們,它曾經有過400多年的曆史。在它漫長的生命裏,曾被閃電擊中過14次,它都能戰勝。但在最後,一小隊甲蟲的攻擊使它永遠倒在了地上。那些甲蟲從根部向裏咬,漸漸傷了樹的元氣,雖然它們很小,卻是持續不斷地攻擊。這樣一個森林中的巨木,歲月不曾使它枯萎,閃電不曾將它擊倒,狂風暴雨不曾將它動搖,卻因一小隊用指頭就能捏死的小甲蟲,終於倒了下來。”
生活中點滴小事使我們難以忘懷,可有時又因為一些小事,會使一些朋友反目成仇。仔細想想,為了一件小事值得嗎?我們何不化幹戈為玉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呢?我們難道想天天生活在爭吵中嗎?
在利益上謙讓,可以使一個人成功,謙讓和生活息息相連,在商場買東西,與售貨員因為價錢問題發生分歧時,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解決呢?是和她一直糾纏下去,還是走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家的生活都不相同,做生意、賣東西的人也不容易,她們也有家庭,有需要照顧的人。當我們看見街頭行乞的人時,也會頓生憐惜之心,給他們一些錢,而對一個做生意的人,我們何不寬厚,謙讓一些,雙方各讓一步,這件事不就過去了嗎?爭得臉紅脖子粗又有什麼意義呢?
小事需要關心,因為小事不解決會演變成大事,但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視而不見,可安心地把精力用在大事上。
小事聚集多了,就會像亂麻一樣纏住自己,使你的心理失去平衡。在小事與大事找到平衡點,即權衡利弊,實現人生成本的優化。
4.把自己看作“壞人”
我國台灣星雲大師喜歡用故事開示人們,他曾講過這個故事:張家與李家是鄰居,張家老是吵架,李家則是內外融洽。日子久了,張家很納悶,就問李家:“為什麼我們家天天吵架,永無寧日;為什麼你們一團和氣,從來沒有糾紛呢?”
李家的人說:“因為你們家都是好人,所以總是吵架;我們家都是壞人,所以吵不起來。”
“這是什麼意思?”
“比方說,有人打破了花瓶,你家的人都覺得自己沒有錯,錯在別人,一味地指責別人的不是,自然就爭執不休了。我們家的人怕傷害到家人,寧可先認錯,打破花瓶的人馬上道歉:‘對不起!對不起!是我太不小心了。’對方也立刻自責:“不怪你!不怪你!都怪我把花瓶放在這裏。人人承認錯在自己,關係自然就和諧了。”
星雲大師說:“好人壞人,老大老二,乃至一切的人際關係都是這樣,退一步就海闊天空了。就好像五隻手指爭著誰是老大,爭來爭去,輪不到小指頭,但是小指頭也不用傷心,雙手合十拜佛的時候,離佛離菩薩最近的就是小指頭。”
一個人是否具有“豁達大度”之心胸並非小事,它不但關係到我們的工作、學習乃至生命和健康,而且還關係到自身事業的興衰與成敗。
我們生活在社會群體中,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產生誤解是常有的事。如何處理好這方麵的問題,我們的祖先留下了許多閃光的思想和可供借鑒的經驗。明代朱袞在《觀微子》中說過:“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而在做人做事上動輒發火使氣的人,最終毀掉的不僅僅是自己的風度,還包括自己的前途。
一個名叫約翰的年輕人到一個海上油田鑽井隊求職。領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時間內登上幾十米高的鑽井架,把一個包裝好的漂亮盒子送到最頂層的主管手裏。他拿著盒子快步登上高高的狹窄的舷梯,氣喘籲籲滿頭是汗地登上頂層,把盒子交給主管。主管隻在上麵簽下自己的名字,就讓他送回去。他又跑下舷梯,把盒子交給領班,領班也同樣在上麵簽下自己的名字,讓他再送給主管。
當他第三次把盒子遞給主管的時候,主管看著他,傲慢地說:“把盒子打開。”他撕開外麵的包裝紙,打開盒子,裏麵是兩個玻璃罐,一罐咖啡,一罐開水。他憤怒地抬起頭,雙眼噴著怒火,射向主管。
主管又對他說:“把咖啡衝上。”年輕人再也忍不住了,“叭”地一下把盒子扔在地上:“我不幹了!”說完他看看摔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裏痛快了許多。剛才的憤怒全釋放了出來。這時,這位傲慢的主管站起身來,直視著他說:“剛才讓您做的這些,叫做承受極限訓練,因為我們在海上作業,隨時會遇到危險,就要求隊員身上一定要有極強的承受力。可惜,前麵三次你都通過了,隻差最後一點點,你沒有喝到自己衝的甜咖啡。現在,你可以走了。”
這對約翰來說是一件多麼令人遺憾的事啊!
另外,惱怒易發火也容易傷身。人在極度憤怒時,惡劣情緒會導致使人體內分泌發生劇烈變化,產生大量的荷爾蒙或其他化學物,這些都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哈力斯特在華盛頓心理實驗室作過一個實驗,用玻璃管插入冰水中,試驗者向管口呼出之氣遇冰會凝集於玻璃管中。心理正常者呼出的凝集液透明無色無毒,而暴怒者的凝集液中含有毒素,呼出一小時的凝集液可毒死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