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的這句話就像一把銳利的短劍,一下子刺進拿破侖的體內。
想想看,拿破侖那時候會是什麼感覺。站在拿破侖麵前的是一位文盲,管理員既不會寫字也不會識字,雖然他有這些弱點,但管理員卻在這場戰鬥中打敗了他,更何況這場戰鬥的場合以及武器一一都是拿破侖自己挑選的。
拿破侖心裏暗暗地想:我的良心以譴責的手指對準了我,我知道,我不僅被打敗了,而且更糟糕的是,我是主動的,而且是錯誤的一方,這一切隻會更增加我的羞辱。我的良心不僅在指責我,更在我腦海中安置了一些十分令我難堪的念頭,它嘲笑我。我站在那兒發呆。我自誇是個高深的心理學學者,是“黃金定律”哲學的創始人,精通莎士比亞、蘇格拉底、柏拉圖、愛默生等人的作品,還有熟知聖經;而站在我對麵的這個人對文學及哲學一無所知,雖然他缺乏這些知識,卻在這次的口語大戰中把我打得慘敗。
拿破侖轉過身子,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辦公室。他再也沒有其他事情可做了。當他把這件事反省一遍之後,即刻看出了自己的錯誤。但是,拿破侖卻很不願意采取行動來化解自己的錯誤。
拿破侖知道,他必須向那個人道歉,內心才能平靜。最終,拿破侖下定了決心,決定到地下室去,忍受必須忍受的這個羞辱。這個決心並不是很容易下的,拿破侖更是費了很久的時間才做出這個決定。
拿破侖開始向地下室走去,但這一次比上次走得慢了很多。拿破侖在不斷地思考,應該如何進行這第二次的行動,以便把羞辱減到最低程度。
拿破侖來到地下室後,把那位管理員叫到門邊。管理員以平靜、溫和的聲調問道:“你這一次想要幹什麼?”
拿破侖告訴他,“我是回來為我的行為道歉的——如果你願意接受的話。”管理員臉上又露出了那種微笑,他說:“憑著上帝的愛心,你用不著向我道歉。除了這四堵牆壁,以及你和我之外,並沒有人聽見你剛才所說的話。我不會把它說出去的,因此,我們不如就把此事忘了吧。”
這段話對拿破侖所造成的羞辱更甚於他第一次所說的話,因為管理員不僅表示願意原諒拿破侖,實際上更表示願意幫助他隱瞞此事,不使它宣揚出去,以免對他造成傷害。
拿破侖向管理員走過去,抓住他的手,和他緊握著;拿破侖不僅是用手和那人握手,更用自己的心和他握手。在回辦公室的途中,拿破侖感到心情十分愉快,因為他終於鼓起勇氣,化解了自己所做錯的事。這樣的處世無不恰到好處。
當你認為自己可能會被人指責時,不妨以先發製人的方式數落自己一番。然而人心是很奇特的,當對方發覺你已承認錯誤時,便不好再多指責。比如當你有求於對方時,一開始你就說:“我這可能是無理的要求。”或者說:“我說這些話可能有點讓你煩。”此時,即使你說的話確實令對方感到厭煩,對方也不會因此當麵指責。如果反複使用,反而更能加強效果,使對方輕易聽完你的要求,並接受你的要求,至少不會指責你。
人際學大師卡耐基從自己家出發,隻需步行一分鍾,就可以到達森林公園。他常常帶一隻叫雷斯的小獵狗到公園散步。因此,他們在公園裏很少碰到別人,又因為這條狗友善不傷人,所以卡耐基常常不替雷斯係狗鏈或戴口罩。
有一天,他們在公園遇見一位騎馬的警察。警察嚴厲地說:“你為什麼讓你的狗跑來跑去而不給它係上鏈子或戴上口罩?你難道不曉得這是違法的嗎?”
“是的,我曉得。”卡耐基低聲說,“不過,我認為它不至於在這兒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