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1 / 3)

兩年前秦王還隻是南安侯,勢力極,但當時就和王直在京師合作出誅殺大參的大事來,怕是當時老帥就存了一些等著看看的心思,畢竟南安侯當時已經在經營東藩,並且也有了一支弱的水師。

若兩年前王直要叫部歸附南安侯,怕是連向來性格淡泊的鄧文俊都不會樂意,雙方的實力差地遠,以強附弱,非長久之道。

而現在呢,局麵已經完全不同,不僅鄧文俊樂意,連向來強悍自負的盧四海也是極為樂意了。

“就是沒有見到秦王,心裏有些不自在……”鄧文俊的抱怨了一句,秦王托詞忙碌不見,其實就是婉拒水師北上之事,而請托的鄧,盧二人,其實也是不忍看到北方的冰雪地中大魏將士們與東胡拚死廝殺之時,因為糧道不繼,運輸困難造成的成本增加,以致驟然與強敵決戰。

現在卻已經是晚了,前日秦王幕府的人送來消息,根據最新的邸抄,大軍已經出寧遠,開始往錦州一帶移駐。

所有人都知道,錦州和渝水之側是東胡人絕不會放棄的要緊之地,此前大魏禁軍用水磨之法慢慢向前,掘長壘以待敵騎,主力則屯駐於寧遠一帶,隻以精騎與東胡人拚消息,大軍主力陣列而待,東胡人則龜縮不出,象是草原上的野狼,心潛伏,等候時機。

大軍一出,決戰在即,消息傳來之時,怕是大戰已經爆發了。

盧四海和鄧文俊兩人都無心再留,決意北返。

朝廷對他們有所虧欠,卻是不代表北方的禁軍將士們有虧欠,半年的合作,已經使雙方都有血脈相連之感了。

“也未必。”盧四海向身後一看,卻是身形一震,忍不住道:“沒準秦王殿下就在咱們身後。”

“中一,中二,中七,中十一,中十三,中十四,十五,十六……”鄧文俊和盧四海尚在澎湖海麵上,風帆剛剛升起,預備往北方海麵折返,就在此時,從澎湖港口之中,十餘艘三四百噸,甚至五百噸左右的大型福船戰艦,從港口內被船拖引而出,橫列於海上。

盧,鄧二人倚在船舷之上,一時間目瞪口呆。

“那是秦王殿下了。”

中一號是俘虜的海盜大船,修葺過後加裝了十五門火炮,全部是能打二十斤炮彈的重炮,這種重炮在現在整個下也隻有大魏的秦王府軍水師獨家擁有,高大的船身和四根高低不同的桅杆,加上軟帆,這是一艘相當顯眼的早期的夾板船,重約近五百噸,原本很可能就是顏奇或劉旦的旗艦,他們的這種夾板船多半是蒲行風賜給的,四桅,橢圓型的船身,艦首很翹,船身很長,除了上層能放置火炮外,下層也可以安置炮位。由於早期艙室設計的不合理,甲板和二層夾板加起來也就放不到二十門炮,要到幾十年後,才會出現三層甚至四層的戰艦,同時改良了炮位安放,一艘戰艦放到百門火炮也很正常。

眼前這艘戰艦很有可能是荷蘭造,徐子先得到這艘船之後下令修複,同時雇傭了幾十個泰西和蘭芳水手,他們對控製這種夾板船有相當多的經驗,這艘船徐子先倒不是看重它現在的戰力,而是寄望於未來……

“看來是那幫子荷蘭人上艦了。”鄧文俊心思縝密,短短一瞬間已經將眼前情形想的差不多通透,當下笑著道:“中一號此前在港口沒開出來,這一次看來是有機會出海試試深淺。”

眼前七八艘船俱是正經的戰艦,衝角,兩層或三層的船首和船尾樓,上駐持矟按刀的甲兵,兵器和甲胄俱在光線下熠熠生輝,而船身甲板之上,或是投石機和巨弩,或是新鑄的火炮……鄧文俊和盧四海都知道,鑄炮局在晝夜不停的加鑄火炮,但全部完

成更換列裝,恐怕還是要好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