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1 / 3)

秀娘若有所思的道:“不管怎樣,你提減賦稅的事,大夥兒都讚同。”

“哦?”徐子先笑道:“近來很多人在我耳邊,減賦之事不光是朝廷不讚同,福建路本地也有很多官員士紳不是很支持哩。”

“此胡言也。”秀娘拽了句文,倒是不愧有個秀才爹,聽謝秀才近年來已經不複再賭,老老實實的在家教館學度日,另外徐子先給秀娘每年一千貫的零用錢,估計這娘也給娘家貼補了不少,謝秀才夫妻過的挺好,也就不再沉迷於喝酒耍錢。

“凡黔首百姓,無不翹首以盼。”秀娘很肯定的道:“眾人苦賦稅沉重很久了,我爹聽到了直是大王的仁政,若真的能辦成了,此後福建路沒有人能挑戰秦王幕府的權威。”

徐子先點零頭,道:“那些折支錢,河渡錢,屠宰錢,遲早也要盡廢,鹽,糖,茶,酒,醋,這些貨物的專售製度,也遲早會取消。”

地方上的雜稅是租庸調之後的兩稅是中樞拿走,各種貨物專賣也是中樞拿走,地方上一點兒餘錢也沒有,什麼河渡錢屠宰錢之類的亂七八糟的雜稅,一方麵是地方官巧立名目收取上來給地方上用,另一方麵就是官吏們上下其手,中飽私囊。

吏治一則是要清,二來就是要從根本上杜絕上下經手貪汙的可能,徐子先是一個製度迷,同時也是一個人性的悲觀主義者,於其考驗人性,不如從根源上下手,最為省事。

秀娘眼眸閃閃發光,顯然是對眼前的夫君滿意到了極點。

徐子先未得誌的時候,也常和當時還是丫鬟的秀娘談及一些軍政事務,當時的徐子先對大魏稅賦種類之多,之繁,之苛,百姓壓力之沉重極為不滿,但很多事情是站在一種角度是一個看法,變換了角度就是另外的看法。徐子先現在是標準的福建路的最高統治者,轉換對賦稅的看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誰料徐子先並未有什麼改變,掌握福建路的第一件事,仍然是減輕賦稅。

陳文珺倒是知道,近來有一些官員到昌文侯府訴苦,其意當然不純,隻是希望借助朝廷壓力,加上福建路官員的請求,能使秦王放棄減賦減稅的做法……大家已經這樣行事幾十年,也未見百姓大規模的造反,當然他們有意忽略了建州變亂,因為眾官都感覺王越那樣的撈法太蠢,隻要行事平和一些,不那麼激烈,百姓豈能反耶?

對這些請求,陳篤敬向來是當麵峻拒,不給任何人幻想的空間。

身為外戚,昌文陳家已經自覺將一些地盤交出來,徐子先的回報是給楊複,李明宇等人上位的空間,陳家的一些族人可以加入未來的地方議會,這樣形成了雙贏的格局。

陳篤敬怎麼可能會在大事方針上與秦王打擂台,陳家也向來看不上那些在賦稅上伸手撈錢的官員,對這些官員,就算昌文侯向來溫文儒雅樂於助人,仍然是來一個攆一個,絕不會在此事上多言多語。

陳文珺此時亦道:“家父來信也,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