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2 / 3)

對減賦稅之事,無不讚同。”

“甚好,甚好。”徐子先大感欣慰,道:“嶽父大人是我的得力臂助也。”

陳文珺抿嘴一笑,卻是突然問道:“夫君北方要有大變?”

“差不多了……”徐子先喟然一歎,道:“拖延了半年多時間,此時應該已是會戰之時了。”

陳文珺和秀娘,妹彼此對視一眼,陳文珺無奈的道:“我大魏禁軍三十萬,甲胄堅實兵器銳利,禁軍的訓練,軍法,體格,鎧甲兵器無不精中選精,且又有大量的神臂弓和蹶張弩在軍人,殿下一直以為禁軍必敗,這是何道理?”

“王朝末世的時候,很多人認為一件事做好了便可逆轉氣運,而沒有做好,隻是差之毫厘。”徐子先沒有正麵回答,隻是感慨著道:“一件件的事累積起來會壞了一件大事,你覺得這事就差了那麼一點,扼腕痛惜,卻看不到此前已經壞了一件又一件的事了。氣運之,縹緲無蹤,但反映的卻是人心。就以眼下的戰事來,國家的財賦,子的氣量,宰相的格局,這些年來的戰事,無不明咱們現在進行的戰事,無非就是殊死一搏……為什麼東胡人不來找咱們大魏殊死一搏?因為主動在他們,所謂戰略主動,戰術主動,現在咱們在榆關外的大軍,占著哪樣?總想邀之幸,浪擲一搏,卻未曾想想,子又不是真的老所生,氣運是憑著實幹出來的,而非浪擲賭搏可得!”

徐子先語氣深沉,態度也是隱隱有些悲憤,可見其內心並不似表麵上的那麼沉穩平靜。

大好男兒,都是魏人中的精華,禁軍皆是募兵,平均年齡在三十左右,不少人擁有強悍的戰鬥意誌和豐富的戰場經驗。

這三十萬人如果不被逼上戰場被迫與敵交戰,而是主帥根據實際情形做出決斷,仍有可能獲勝或是與敵人打個平手,但王朝末世就是末世,總是有很多自毀長城,自趨滅亡的事情發生,比如隋煬帝將三十萬府軍精銳丟在遼水一側,宋人在最關鍵時刻仍在內鬥,未能救下襄陽,明末的鬆錦之戰……凡此種種,看起來象是偶然,其實就是徐子先論斷的必然。他兩世為人,靈魂融合,早就對此戰的結果不抱任何希望,奇跡其實是在做足了準備之後才有可能發生,比如淝水之戰,符堅看似強大,但隱憂重重,而東晉看似弱,當時卻是上下同心,有創造奇跡的基礎。

至於眼前的戰事,徐子先緩緩搖頭,看似強大,其實內裏無比虛弱,魏軍並不孱弱,從裝備,訓練,到將領的能力,還有實際的戰績都不算差,但魏軍此後注定要蒙受恥辱了,不管軍隊打的怎麼樣,輸了便是輸了,亡國的第一責任人是子,其次便是軍隊。此後的曆史上,人們不會看到製度的缺失,朝官們的無能,還有子的急燥,隻會看到軍隊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就如南宋那般,南宋軍製相對純熟,有略微的藩鎮化的跡象,南宋末時,就是由於地方軍閥以關中歸附蒙元,以至四川門戶洞開,四

川被打殘的時候,蒙元又從南方進攻,利用南宋在南方的空虛,從南詔入境,一直打到荊湖南路,對南方的破壞也是相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