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莊子》:潤澤員工成功人生的心靈雞湯 (2)(1 / 3)

從那以後,那英開始逐漸脫離了蘇芮的影響,形成自己的風格。她開始成熟,開始走向一個新的高度,從而使自己的音樂事業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在1992年的“奧林匹克風”演唱會上,那英與蘇芮同台獻藝,但兩人的聲音和風格已完全不一樣了。那英終於找到了最能顯現自我個性的聲音,表現出不凡的實力和良好的發展潛力。

一個人想要成功,就必須展示自己最優秀的一麵,有自己的品牌。不能盲目模仿他人,才能打造出真正屬於自己的品牌,展現真我的風采,隻有這樣,才能在眾人中脫穎而出。

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業

以出世心境,做入世事業

且夫乘物以遊心,托不得已以養中,至矣。何作為報也!莫若為致命,此其難者?

——《莊子·人間世》

【釋義】至於順應自然而使心誌自在遨遊,一切都寄托於無可奈何以養蓄神智,這就是最好的辦法。有什麼必要作意回報!不如原原本本地傳達國君所給的使命,這樣做有什麼困難呢!

“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業”,是朱光潛先生對莊子這段話的最佳詮釋。

生活與工作中,人們總是牽掛得太多,太在意得失,所以情緒起伏。被負麵情緒牽著鼻子走的人,不可能活出灑脫的境界。愛默生曾解釋過什麼是成功:“笑口常開;贏得智者的尊重和孩子的熱愛;獲得評論家真誠的讚賞,並容忍朋友的出賣;欣賞美的事物,發掘別人的優點;留給世界一些美好,無論是一位健康的孩子、一個小園地或一個獲得改善的社會現狀都可以;知道至少一人因你的存在而過得更快樂自在,這就是成功。”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不讓世俗功利蒙蔽你的心靈,淡然麵對得失,坦然接受成敗,才能超脫物我,找到生命的真諦。

身做入世事,心在塵緣外。唐朝李泌便為世人演繹了一段出世心境入世行的處世佳話,他睿智的處世態度充分顯現了一位政治家的高超智慧。該仕則仕,該隱則隱,無為之為,無可無不可。

李泌一生中多次因各種原因離開朝廷這個權力中心。玄宗天寶年間,當時隱居南嶽嵩山的李泌上書玄宗,議論時政,頗受重視,遭到楊國忠的嫉恨,毀謗李泌以《感遇詩》諷喻朝政,李泌被送往蘄春郡安置,他索性“潛遁名山,以習隱自適”。肅宗靈武即位後,李泌就一直在肅宗身邊,為平叛出謀劃策,雖未身擔要職,卻“權逾宰相”,招來了權臣崔圓、李輔國的猜忌。收複京師後,為了避免隨時都可能發生的災禍,也由於叛亂消弭、大局已定,李泌便功成身退,進衡山修道。代宗剛一即位,又將李泌召至京師,任命他為翰林學士,使其破戒入俗,李泌順其自然,當時的權相元載將其視作朝中潛在的威脅,尋找名目再次將李泌逐出。後來,元載被誅,李泌又被召回,卻再一次受到重臣常袞的排斥,再次離京。建中年間,涇原兵變,身處危難的德宗又把李泌招至身邊。

李泌屢蹶屢起、屹立不倒的原因,在於其恰當的處世方法和豁達的心態,其行入世,其心出世,所以社稷有難時,義不容辭,視為理所當然;國難平定後,全身而退,沒有絲毫留戀。李泌達到了順應外物、無我無己的境界,正如儒家所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行”則建功立業,“藏”則修身養性,出世入世都充實而平靜。李泌所處的時代,戰亂頻仍,朝廷內外傾軋混亂,若要明哲保身,必須避免卷入爭權奪利的鬥爭之中。心係社稷,遠離權力,無視名利,謙退處世,順其自然,乃李泌的處世要訣。

李泌有一闕《長歌行》:“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遊帝都。焉能不貴複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誌是良圖。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這既是他本人一生的寫照,也是他對於後人的忠告。

有人說,入世就是置身於紅塵中,麵對柴米油鹽、七情六欲、功名利祿,不回避現實的矛盾,人的內心是豐富的;出世是一種思想的解脫,它避開了塵世的一切煩惱,跳出五行之外,好像這個世界與己無關,這時人的內心是寧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