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菜根譚》:嚼得菜根方能百事可做 (1)(1 / 3)

《菜根譚》是明代隱士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身、應酬、評議、閑適的語錄世集。書中的每則格言警句文辭秀美,對仗工整,短小精粹,促人覺醒,耐人尋味,蘊含深刻的哲理。

古人雲:性定菜根香。精心玩味,乃得其旨。毛澤東生前非常喜歡此書,他就曾說過:“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讀懂一部《菜根譚》,體味人生的百種滋味,就能做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可見這本書給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修養自身,大業後成

千萬別做“獨行俠” 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汙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菜根譚·閑適》

【釋義】不論如何完美的名氣和節操,都不要一個人自己獨占,必須分一些給旁人,隻有如此,才不會惹起他人的怨恨而招來災害,從而保證生命的安全;不論如何恥辱的行為和名聲,也不可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自己一定要承擔幾分,隻有如此,才能掩藏自己的智能而多一些修養。

孟子曾經屢次勸說齊宣王要與民同樂,因為“獨樂樂”比不上“眾樂樂”,其原因即在分享。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漁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要了一根漁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來不及品味鮮魚的肉香,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漁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一點力氣也沒有了,他隻能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寰。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漁竿和一簍魚。隻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約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隻煮一條魚,經過長途跋涉,他們終於來到了海邊。

從此,兩個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還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這個小故事很簡單,雖然講的不是與人分享名氣和節操,但是它同《菜根譚》一樣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懂得分享是一種聰明的生存之道。當我們摒棄自私的行為,與人分享的時候,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幫助了自己。因為,在這個崇尚合作的職場裏,沒有一個人能擔當全部責任,一個員工價值的體現往往就維係在與別人互助的基礎上。許多時候,與人分享自己所擁有的,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才能使自己的職業價值達到最大化。

恪守問心無愧的信念

耳目見聞為外賊,情欲意識為內賊,隻是主人公惺惺不昧,獨坐中堂,賊便化為家人矣。

——《菜根譚·閑適》

【釋義】耳目所喜歡的東西屬於外來的侵害;感情欲望等心理上的邪念是內在的敵人。不管是內賊也好外賊也罷,隻要人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做事遵循原 則,做人恪守信念,所有心理敵人外來分割反而都會變成你修養品德的助手, 而變成受自我指控的下人了。

外界的誘惑,多半是由耳、目的接觸而來。我們一定要在心中形成堅定的念頭,抵擋外界的誘惑,才不會迷失本性,才能堅持自我。

在美國南北戰爭的一場戰役中,南方奴隸主率領的軍隊把薩姆特堡包圍了。北方軍隊的一個陸軍上校接到命令,讓他保護軍用的棉花,他接到命令後對他的長官說:“我不會讓一袋棉花丟失的。”

沒過多久,美國北方一家棉紡廠的代表來拜訪他,說:“如果您手下留情,睜一眼閉一眼,您就將得到5000美元的酬勞。”

上校痛罵了那個人,把廠長和他的隨從趕出去,說:“你們怎能想出這麼卑鄙的辦法?前方的戰士正在為你們拚命,為你們流血,你們卻想拿走他們的生活必需品。趕快給我走開,不然我就要開槍了。”那個廠長見勢不妙,就灰溜溜地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