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公務員的調查研究能力(3 / 3)

第二,調查研究必須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調查研究,是對客觀實際情況的調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這就要求我們公務員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調查了解情況。

既要調查機關,又要調查基層;既要調查幹部,又要調查群眾;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麵好和先進的地方去總結經驗,又要到困難較多、情況複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研究問題。

基層、群眾、重要典型和困難的地方,應成為調研重點,我們公務員要花更多時間去了解和研究。隻有這樣去調查研究,才能獲得在辦公室難以聽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找出解決問題的新視角、新思路和新對策。我們公務員搞調研,要有明確的目的,帶著問題下去,盡力掌握調研活動的主動權,調研中可以有“規定路線”,但還應有“自選動作”,看一些沒有準備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做安排的隨機性調研,力求準確、全麵、深透地了解情況,避免出現“被調研”現象,防止調查研究走過場。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規定:“公務員下基層調查研究,要輕車簡從,不擾民,不搞層層陪同,不組織群眾迎送”。這個要求,我們廣大公務員要認真貫徹落實。

第三,調查研究必須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搞好調查研究一定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獲得正確認識的源泉,也是檢驗和深化我們公務員認識的根本所在。調查研究成果的質量如何,形成的意見正確與否,最終都要由人民群眾的實踐來檢驗。

毛澤東1930年在江西省尋烏縣調查時,直接與各界群眾開調查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諸如該縣各類物產的產量、價格,縣城各業人員數量、比例,各商鋪經營品種、收入,各地農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樣,各類人群的政治態度等,都弄得一清二楚。這種深入、唯實的作風值得我們廣大公務員學習。

我們公務員進行調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田間地頭和廠礦車間,同群眾一起討論問題,傾聽他們的呼聲,體察他們的情緒,感受他們的疾苦,總結他們的經驗,吸取他們的智慧。既要聽群眾的順耳話,也要聽群眾的逆耳言;既要讓群眾反映情況,也要請群眾提出意見。尤其對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更要主動調研,抓住不放。這樣才能真正聽到實話、察到實情、獲得真知、收到實效。

第四,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樹立求真務實的作風,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錯誤的勇氣。現在有的公務員善於察言觀色,準備了幾個口袋,揣摩上級或領導的意圖來提供材料。很顯然,這樣的調查是看不到實情、得不到真知、作不出正確結論的。

調查研究一定要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能帶著事先定好的調子下去,而要堅持結論產生在調查研究之後,建立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之上。對調查了解到的真實情況和各種問題,要堅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不唯書、不唯上、隻唯實。有些公務員不是不了解情況,也不是看不到問題,而是不願正視現實,不敢講真話,報喜不報憂。這些現象都是違背實事求是原則的。

在調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實事求是,不隻是認識水平問題,而且是黨性問題。隻有公而忘私,把黨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在我們公務員隊伍中,要進一步營造和保持講真話、講實話、講心裏話的良好氛圍,鼓勵如實反映情況和提出不同意見,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決反對上下級和幹部之間逢迎討好、相互吹捧,堅決反對把黨內生活庸俗化。

第五,調查研究必須與時俱進。在運用我們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時,要適應新形勢新情況特別是當今社會信息網絡化的特點,我們公務員要進一步拓展調研渠道、豐富調研手段、創新調研方式,學習、掌握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調研方法,如問卷調查、統計調查、抽樣調查、專家調查、網絡調查等,並逐步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調研領域,提高我們公務員調研的效率和科學性。

(八)提高調查研究的能力

公務員要順利開展調查研究這一項係統工作,除了要具備全麵廣博的文化知識外,還要在學習文化知識和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不斷強化相關能力訓練,夯實調查研究的實踐基礎。加強公務員調查研究能力訓練,是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深化對調查研究工作的認識,不斷提高公務員調查研究能力,努力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為領導決策和科學發展服務。

作為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公務員調查研究能力建設要立足長遠,大力提升公務員的責任意識,把提高公務員個人素質和提高工作能力結合起來,形成從實踐出發的調查研究作風。

調查研究能力從根本上決定著公務員在管理政府公共事務活動中的領導決策水平和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能力。作為公務員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工作能力,公務員的調查研究能力就是指公務員從事調查研究認識活動所具備的本領和技能,是公務員調查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統稱。

具體地講,需要提高以下幾種公務員的調查研究能力。

第一,提高調查研究信息收集能力。公務員的調查研究,應該在確立調查研究主題的基礎上,明確收集哪些方麵的信息,當前有哪些熱點、難點和敏感問題需要回答和解決,有哪些新生事物、新鮮經驗需要總結和推廣等。然後有針對性地運用各種方法來收集有效信息。收集資料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實驗法、測量法和文獻法等。這些方法的操作都是在事先嚴密的設計下進行的。如果采用的是觀察法,就必須製訂觀察計劃;如果采用訪談法和問卷法,則必須設計訪談表格和問卷量表。總之要使每一次調查都有收獲。

第二,提高調查研究發現問題的能力。開展調查研究要把重點放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上,而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和基礎。調查研究的目的就在於找準問題,找準具體問題,找準突出問題。在調查研究過程中,要通過廣泛調研找準實際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這是進行調查研究的需求點。根據這個重要的需求點確定主題,才能使整個調查研究具有生命力和使用價值,調查研究才會卓有成效。

第三,增強調查研究信息分析能力。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公務員應具備信息材料的分析能力。這種能力包括一手材料的分析能力和二手材料的分析能力。一手材料的分析能力主要注重的是材料的真實性,不會發生歪曲或曲解;二手材料的分析能力主要注重的是數據的信度和效度,時時要對信息進行加工、整理,以便於分析研究運用。

分析資料的方法可以有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一般來說,一個調研課題不是隻采用一種分析方法。有時候,根據所獲取的資料和調查研究目的,可以采用多種分析方法。

公務員分析能力之中,最主要的是培養綜合分析能力。要知道,事物之間是互相聯係的,如果片麵地、孤立地、靜止地分析問題,得出的結論就難以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據此作出的決策就難以在實踐中行得通。因此,公務員在調查研究工作中,要在大量彙集資料、掌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加強綜合分析能力。綜合分析,就是指對占有的材料繼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地加工製作。通過縱橫比較綜合,把研究對象放在一個整體和係統之中,從其內在矛盾的運動、變化及其各方麵的相互聯係中進行考察,就容易得出調查研究之前沒有想象到的許多有意義的結論,從而把握事物的本質,保證決策的科學性。

第四,發展調查研究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公務員的調查研究與其創新思維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公務員調查研究工作創新的根本是思維的創新,要及時根據局勢的發展變化,結合新的實踐經驗和時代條件,在思路的選擇上、思考的技巧上、思維的方法上有獨到之處,即能夠在錯綜複雜的工作實踐中大膽認識新事物,探討新問題,審時度勢,打破常規,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日常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闖出新道路,開辟新領域,促進事業不斷發展。

第五,調查研究信息表達能力。公務員進行調查研究,應該努力寫好調查研究報告,將信息收集和分析的結論很好地表達出來,吸引和說服調查研究報告的閱讀者,從而使調查研究能夠為科學決策服務。公務員開展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其根本目的在於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當好參謀。因此,衡量公務員調查研究能力的高低,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要看有多少調研成果進入了決策,以及這些決策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能力的培養、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需要實踐的磨煉。要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溝通協調的能力、駕馭現代化調研方法的能力、組織撰寫調研報告的能力等調查研究綜合能力,必須努力做到戒“假”,假風一旦盛行,工作就難推行;戒“浮”,浮誇作風與工作要求格格不入,必須戒除;戒“僚”,官氣越大,得到的真情就會越少;戒“空”,服務基層意識“空”,搞調研就會一空百空,到頭來隻能是一事無成。同時,還要做到敢於聽真話,善於聽真情,避免下級忽悠上級,這是一種導向、一種胸懷、一種優秀品質。講實話、道實情、報實數,及時發現深層次問題,拿出切實的措施,科學決策,提前防範,減少折騰,推進事業科學發展。